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满洲正黄旗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他22岁中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名利、喜欢骑射和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后为避太子讳始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他年少聪颖过人,主攻诗文,擅长骑射,是个文武全才。
他的父亲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他的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
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于1588年嫁给清王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
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
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1676年,22岁的纳兰性德参加了殿试,得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但他并没有如愿成为翰林院庶吉士,而是受到皇帝的赏识留在身边伴驾,授予三等侍卫官职,后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
在旁人眼里,这种“皇恩眷顾”是平步青云的好机会,可纳兰性德的文人气质及其对汉文化的向往是与这种赳赳武夫的差事大相径庭的,本来就淡薄门第利禄的他并不以为然。
他认为,自己的人生中充满着一种不被理解的苦闷,为此,他在诗中写道:“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他叹息自己“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他的词,愁心漫溢,深情幽婉。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
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
在婚姻爱情方面,纳兰性德多情而不滥情,伤情而不绝情,爱情因而成为他诗词创作的一大源泉。1674年,纳兰性德20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18,“生而婉娈,性本端庄”。
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但是仅3年,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他一直无法从亡妻的阴影中走出。尽管后来,他又继娶官氏,并且有副室颜氏陪伴,可是亡妻的影子总也不能从他的生活中消失。
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纳兰性德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
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编辑一处,合为《纳兰词》。
传世的《纳兰词》在清朝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成为当时词坛的杰出代表。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
同时,在任职期间,他还把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此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由于他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他的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
为此,在他的《饮水词》完成后不久,他便辞官在家休养,后来,由于他一直无法走出亡妻之痛,他于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最终于当年溘然而逝。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31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
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00多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中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备受当时及后世好评。晚清官员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旁注]
正黄旗 清代八旗之一,以旗色纯黄而得名。建于1601年,由皇帝亲自统领。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八旗制度是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最初具有军事、生产和行政三方面的职能,对早期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翰林院庶吉士 明清时期翰林院官员,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在我国历史上,曾长期存在着一个带有浓厚学术色彩的官署翰林院。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是传统社会中层次最高的士人群体。
顾贞观 清代文学家。原名华文,字远平、华峰,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省无锡人。1666年中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1684年致仕,读书终老。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两广总督 清朝两广总督的正式官衔为“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广东和广西两省的军民政务。两广设置总督,始于1452年,然而这一建制在当时尚不稳定,至1465年才成定制。
暮春 指春天的最后一段时间,通常指农历三月。我国古人把春季3个月分为三春,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
阳羡派 是我国清代前期词坛流派。主要活动在顺治年间和康熙前期。此派的创始人是陈维崧,为江苏省宜兴人,而宜兴古称阳羡,故世称阳羡派。阳羡词人崇尚苏轼、辛弃疾,词风雄浑粗豪,悲慨健举,尤以陈维崧最为突出。阳羡词派的余韵还波及后世,清中期的蒋士铨、洪亮吉、黄景仁等都受其影响。
努尔哈赤(1559年~1626年),爱新觉罗氏。后金政权的建立者,清朝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并称帝后,追尊努尔哈赤为太祖,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况周颐(1859年~1926年)晚清官员、词人。原名周仪,因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周颐。字夔笙,广西今桂林人。光绪五年举人,曾官内阁中书,后入张之洞、端方幕府。一生致力于词,凡五十年,尤精于词论。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
[阅读链接]
据说,纳兰性德30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认识了江南才女沈宛。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
可惜,沈宛在与纳兰性德相处一年之后,纳兰性德就去世了,这段短暂的爱情又以悲剧告终。作为一代风流才子,纳兰性德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他的初恋是其表妹,但终不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