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风奇肆的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盦,曾字尔玉,更名易简,字伯定,再更名为巩祚。生于清代浙江仁和,即浙江省杭州。清朝中后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所写《己亥杂诗》315首,是他一生中思想的精华,其诗风瑰丽奇肆,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龚自珍诗现存700首左右,辑有《龚自珍全集》。
龚自珍出生在一个世族书香和五代官宦的家庭。祖父和父亲除了任官,还有著述。母亲是著名的文学家段玉裁的女儿,也会写诗作文。这样的家庭环境为龚自珍的成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他12岁时,拜一位人品端正、学识渊博的宋先生为师,学习《四书五经》,学问精进。27岁中举人,可是后来屡试不中。30岁时,在清内阁的国史馆中任中书,这使他有机会翻看国家的大量藏书。
龚自珍曾经跟随父亲调任,奔走南北,即看到了统治集团的内幕,又接触了社会,促使他关心世情民隐。他从挽救清王朝危机出发,疾呼要打破“万马齐喑”的局面,极力主张“变法图强”。为此,他大胆提出一些改革弊政的方法。
龚自珍全力支持林则徐禁止鸦片烟的运动。当林则徐奉旨往广东禁烟时,龚自珍闻讯高兴无比,挥笔写了一篇《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名为送行,实则鼓励林则徐加强战备,克敌取胜。
当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消息传来时,欲辞官南下的龚自珍写下这样的诗句:
故人横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蒇勋。
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
诗中抒发了他坚决支持禁烟并渴望亲临前线的战斗豪情。
1841年春,龚自珍执教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夏末,他曾写信给江苏巡抚,准备辞去教职,赴上海参加反抗外国侵略的战斗。但他突患急病暴卒于丹阳,年仅50岁。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即1839年。这一年他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往返京杭的途中,共写了300多首七绝,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
总观《己亥杂诗》全篇,这些诗紧紧围绕现实政治这一中心,或批判现实,或寄托感慨,思想深邃,寄慨遥远,具有喻世、醒世和警世的进步作用,为有清一代罕见,乃新清代诗坛之面目。
首先,《己亥杂诗》实现了政论、抒情和艺术的统一。他的许多诗既是抒情,又是议论,但不涉事实,议论亦不具体,而只是把现实的普遍现象,提到社会历史的高度,提出问题,抒发感慨,表示态度和愿望。他以政论作诗,但并不抽象议论,也不散文化。
其次,《己亥杂诗》充满丰富奇异的想象。在龚自珍的诗中,“月怒”、“花影怒”、“太行怒”、“太行飞”、“爪怒”、“灵气怒”等等,习见的景物变得虎虎有生气,动人耳目,唤起不寻常的想象。
再次,《己亥杂诗》形式多样,风格多样。诗人自觉地运用古典诗歌多种传统形式,但写得多的还是五七言“古体诗”和七言的“近体诗”,而以七言绝句为大宗。他的古体诗,五言凝练,七言奔放;近体诗,七言律诗含蓄稳当,绝句则通脱自然。复杂深刻的思想内容,多种多样的语言形式,是他的诗风多样化的基础。
最后,《己亥杂诗》语言清奇多彩,不拘一格。有瑰丽,也有朴实;有古奥,也有平易;有生僻,也有通俗。一般自然清丽,沉着老练。龚自珍先进的思想是他许多优秀诗篇的灵魂。比如其中的第五首和第一百二十五首,就足以见其诗风。
《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道: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但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在《书汤海秋诗集后》中论诗时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这首诗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己亥杂诗》的第一百二十五首写道: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一写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二写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三写力量来源于人才,力主破格荐用人才,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具有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龚自珍在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这两个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为清诗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诗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而龚自珍的深度,则又更加超过前人,绝对显示出清诗自己的独特面目,从而使清代诗歌解放达到了顶峰,别开生面地开创了诗的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旁注]
内阁 明、清最高官署名。内阁是在明朝永乐时期建立的。在最初的时候只是秘书性质的机构,但很快到宣德时期权力开始上升。清末仿行君主立宪制,设责任内阁,以旧内阁与军机处合并为最高国务机关。北洋军阀时期改称国务院,习惯上仍称内阁,其成员称阁。
虎门销烟 1839年,林则徐下令将收缴的鸦片和烟膏烟具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共历时23天,虎门销烟成为次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导因,并令战败的清政府签订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巡抚 官名。我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
近体诗 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我国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林则徐(1785年~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人,即福建省福州。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维护了我国主权和民族利益。
[阅读链接]
有一天,龚自珍走到镇江南郊,看见一群人正在这里向雨神祈求降雨。一位老者握笔凝思,准备写祈雨的文章。老者一见龚自珍,立即请他出一篇妙文,原来这老者是龚自珍的老朋友。
龚自珍也不推辞,大笔一写下了著名的诗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知道,祈雨是无用的,即使降了雨也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国家的根本问题是人才问题。没有人才,国家就永远不会太平和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