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公认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创造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高峰,为唐诗的繁荣与发展打开了新局面。其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开创了我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有《李太白集》传世。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25岁时就开始了广泛漫游,直到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3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即756年,李白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后来永王与唐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即今贵州境内。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不久即病逝。

关于李白的死有很多种说法,皮日休在《李翰林诗》中说他是“醉致疾亡”,就是喝酒引发疾病而死,《旧唐书》说是单纯的喝酒猝死,也有说是醉酒入湖中捉月溺死,入湖捉月说古已有之且广为流传。

正如许多伟大的作家一样,在李白的全部作品中,也包含着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方面的因素,但就他的主导倾向而言,他却是一个积极浪漫主义的大师。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者,他虽然也接受了《诗经》现实主义的影响,但对他影响更深的却是《楚辞》中屈原的作品。

李白和屈原有相似的政治理想和不幸遭遇,同样有着不满现实的反抗精神,也有着可以媲美的高贵品质和艺术天才。以这些共同的特点为基础,他必然会走上屈原所开辟的积极浪漫主义的道路,并根据他自己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对它有所丰富和发展。

李白继承并发展了屈原的传统,他把自己“安社稷”、“济苍生”的政治理想和道家愤世嫉俗的精神以及游侠思想中反抗强暴、救弱扶倾的精神结合起来,对祖国表示了热爱;对被压迫被损害的人民表示了真挚的同情;对封建制度所孵育出来的黑暗现象表示了深刻的憎恨和愤怒;对统治阶级中的权贵们表示了强烈的反抗和蔑视。他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确比屈原具有更广阔的内容。

李白也继承了屈原的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并使之发展,特别是汲取了民间诗歌中的夸张手法,在创造性地运用中加以提高,使这一表现手法益臻完美。在描写对象上,他所接触到的题材也比屈原更为广阔,因之,他对于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范围,也就更加广泛。

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900多首,涉及的古典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而且在不少题材上都有名作出现。主要有《蜀道难》、《行路难》、《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其中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名《别东鲁诸公》,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缥缈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虽离奇,但不做作。

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这首诗是用来留别的,要告诉留在鲁东的朋友,自己为什么要到天姥山去求仙访道。这一段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在短短的几句诗里,表现了诗人的内心矛盾,迸发出诗人强烈的感情。

他认为,如同这场梦游一样,世间行乐,总是乐极悲来,古来万事,总是如流水那样转瞬即逝,还是骑着白鹿到名山去寻仙访道的好。

这种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表现了李白思想当中消极的一面。但是,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

《梦游天姥吟留别》在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完全突破了一般送别、留别诗的惜别伤离的老套,而是借留别来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

在叙述的时候,又没有采取平铺直叙的办法,而是围绕着一场游仙的梦幻来构思的,直到最后才落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这样的构思,给诗人幻想的驰骋开拓了广阔的领域,显示了诗人非凡的才能。

《梦游天姥吟留别》句法的变化极富于创造性。虽然以七言为基调,但是还交错地运用了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的句子。这样灵活多样的句法用在一首诗里,却并不觉得生拼硬凑,而是浑然一体,非常协调。

这是因为全诗为一条感情发展的脉络所贯穿,随着感情的起落,诗句有长有短,节拍有急有缓。有人说李白的诗“虽千变万化,如珠之走盘,自不越乎法度之外”,这是十分恰当的。

从李白所有诗作的整体艺术成就上来讲,他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他的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他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不仅在抒写“自我”和寻仙、梦游等易于施展浪漫主义手法的主题上采取了这种手法,就是在反映战争以及描写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的主题上也常常采取这种手法,以驰骋他“想落天外”的想象力。

李白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他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旁注]

安史之乱 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代的一次叛乱。时间是755年至762年。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要事件,是唐代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皮日休 字袭美,一字逸少,尝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诗文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等多部。

骚体 古典文学体裁的一种。起于战国时楚国,以大诗人屈原所作《离骚》为代表,并因此而得名。这类作品,富于忬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较长,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

天姥山 浙江省新昌县境内的一座普通山脉。天姥山得名来自“王母”,是新昌一邑之主山,由拨云尖、细尖、大尖等群山组成,是一片连绵起伏、气势磅礴的群峰。天姥山在古代知识分子心目中是一座备受敬仰的高峰。

别诗 我国古体诗歌经过六朝山水诗歌的阶段之后,渐次形成了意象的艺术方式。别离之际,最易引发人的感情波澜。诗人们为此写下无数“销魂”之诗。抒写离情别绪的诗,乍看上去似平平淡淡,而细味之,个中又有一番浓情深意。

唐肃宗(711年~762年),名李亨。唐玄宗李隆基子。756年至761年在位。安史之乱的次年,唐玄宗逃往四川,李亨即位于灵武。762年,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杀张后等,拥立太子李豫,李亨忧惊而死。

[阅读链接]

唐代宰相杨国忠,嫉恨李白之才,总想设法奚落李白一番。一日,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就约李白对三步句。李白刚一进门,杨国忠便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与“句”谐音,“猴儿”暗指李白。

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宰相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

杨国忠刚跨出一步,李白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一马隐身泥里,快看怎样出蹄?”“蹄”谐“题”,“一马”暗指杨国忠。

杨国忠想占便宜,反而被李白羞辱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