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歌之冠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豁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后移居郑州荥阳。晚唐成就最高的诗人,在诗歌领域创造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他晚年创作的无题诗和咏史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作品辑于《李义山文集》,又称《樊南文集》。

李商隐19岁因文才深得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25岁进士及第。26岁做泾源节度使王茂元的书记。王爱其才,招为婿,李商隐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

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46岁忧郁而死。

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的诗歌反映了晚唐时代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政权内部矛盾重叠、危机四伏的现实情况,特别是对诗人自己身世的吟唱,表现出知识分子的苦闷和悲愤。具体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治诗。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100首左右。其中的代表作是《随师东》、《富平少侯》和《北齐二首》。

《随师东》:

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斗心。

军令未闻诛马谡,捷书惟是报孙歆。

但须鸑鷟巢阿阁,岂假鸱鸮在泮林。

可惜前朝玄菟郡,积骸成莽阵云深。

827年发生了沧州丧乱,此后,骸骨蔽地,城空野旷,户口什无三四。诗中所言,正是记录了当时的情景。随师东,即隋师东征。在这首诗里,李商隐托古讽时,讽刺唐廷讨李同捷之役中所暴露的唐廷军事、政治腐败现象。

《富平少侯》: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

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

彩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

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此诗借汉喻唐,是一首托古讽今之作。诗中塑造了一个荒淫奢侈、醉生梦死的贵族公子形象,开头两句高度概括了人物的身份,接着通过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从各个侧面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全诗揭示了统治阶级只知贪图享乐,不恤国事的本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政局的忧虑。

《北齐二首》: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北齐二首》通过讽刺北齐后主高纬宠幸冯淑妃这一荒淫亡国的史实,以借古鉴今。语言精炼、对比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此外,还有《韩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韵》、《茂陵》等代表作。

这些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严厉悲愤,又含有自我期许的意味,很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态。在关于政治和社会内容的诗歌中,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是李商隐此类诗歌的一个特色。

二是抒怀诗。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于是就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

流传较广的《安定城楼》写道: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该诗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抒发了作者虽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的坚定胸怀。

《乐游原》写道: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作者赞美了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达自己的感受。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这是迟暮者对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杜工部蜀中离席》写道: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这首诗是留别僚友杜之作。题意本是“蜀中离席”,因为诗的风格模仿杜甫,所以加“杜工部”三字。此诗拟杜,既得其诗法,又得其精神。诗中深寓忧时伤乱之感。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内容的抒怀诗中许多七言律诗被认为是杜甫诗风的重要继承者。

三是即景抒情诗。李商隐的感情诗较有名的有《夜雨寄北》等。《夜雨寄北》写道: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是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此外,还有《重过圣女祠》、《柳枝五首》、《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等。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有的保持了与无题诗类似的风格,有的反映出李商隐感情诗另一种风格的意境,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获得了后世最多的关注。

四是酬赠诗。在李商隐用于交际的诗作中,写给令狐绹的《酬别令狐补阙》、《寄令狐郎中》、《酬令狐郎中见寄》、《寄令狐学士》、《梦令狐学士》、《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特别引人注意。

其中的《寄令狐郎中》写道: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这首诗为解释他与令狐绹的关系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总观李商隐的诗歌,在主题思想上,体现了作者看中实用的儒家思想,但他对儒学有一定的批判精神,认为不必规规然以孔子为师,不必以“能让”为贤等。他还有佛道思想,主张以“自然”为祖。在艺术风格上,李商隐的诗文辞清丽、意韵深微。

李商隐现存诗约600首,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而最为突出的便是他的爱情诗。他在用典上有所独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有时读了整首诗也不清楚目的为何。

他每作诗,一定要查阅很多书籍,屋子里到处乱摊。但有时用典太过,犯了晦涩的毛病,使人无法了解他的诗意。

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绝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此外,他的诗辞藻华丽,并且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

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

晚唐时期,韩偓、吴融和唐彦谦已经开始自觉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到了宋代,学习李商隐的诗人就更多了。明朝的诗人从前、后七子到陈子龙、钱谦益、吴伟业,都受到李商隐的影响。

清初的叶燮在《原诗》中说:“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

[旁注]

令狐楚 字壳士,宜州华原,即陕西省耀县人,先世居敦煌。唐代文学家。791年登进士第。累进方员外郎、知制诰、华州刺史、河阳怀节度使、中书侍郎等。逝世于山南西道节度使镇上。谥“文”。

政治诗 指用于歌咏重大政治题材的抒情诗。包括街头诗、传单诗、枪杆诗等。它往往通过一个插曲,来强烈地触及时事,展示社会生活,深入开掘其中的历史内容和思想意义,把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上升到一个充满诗情和哲理的艺术境界。通常使用长句、错落的短句或阶梯式的句子。

高纬 字仁纲,南北朝时期北齐第五位皇帝,565年至577年在位。父亲是北齐武成帝高湛,母为胡皇后。生于并州的王邸。武成帝即位,562年,立为皇太子。565年,武成帝禅位于他。568年亲政。576年,禅位于长子高恒。

七言律诗 是律诗的一种。律诗是我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律诗由八句组成,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

七言绝句 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还有很少见的六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绝句即是七言绝句。

无题诗 我国古代常常有以“无题”为题的诗篇。无题胜有题,之所以用“无题“作题目,是因为作者不便于或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主旨。这样的诗,往往寄托着作者难言的隐痛,莫名的情思,苦涩的情怀,执著的追求等。无题诗有五言无题诗、七言无题诗等。

酬赠诗 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的或者赠给亲友同人的诗歌作品。酬者,酬谢之意,为表达自己的感谢而赠予对方的诗就是酬赠诗。古人以诗交友,朋友之间常常互相唱和,此谓“酬唱”,有所感受则赠诗给亲友,此所谓赠诗,二者并称“酬赠诗”。

用典 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排律 律诗的一种。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故名之“排律”。每首至少10句,多则有至百韵者。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须对仗。亦可隔句相对,称为扇对。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即今陕西省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阅读链接]

传说白居易有一次读到李商隐诗文,不禁击掌叫绝,敬佩有加。一天他自斟自饮,酒至半酣,又翻看李商隐的新作,突发奇想,但愿自己死后能转世投胎到李商隐家。

白居易喜欢李商隐诗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李商隐那里,李商隐受宠若惊,倍加感激。又过了几年,白居易去世,李商隐喜得贵子。

他想起白居易的话,心想可不能辜负老前辈的遗愿,就给儿子取名“白老”。可惜的是,“白老”长大后远不及白居易聪明,这倒让李商隐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