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意义
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构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更是重要的实践问题。探讨执政条件下党的意识形态建构问题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执政条件下党的意识形态建构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首要问题,过去我们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远远不能满足理论和现实的需要。笔者认为,深入研究执政条件下党意识形态建构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其意义在于:
第一,为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理论奠定正确的前提和根基。由于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理论逻辑是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理论前提,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内容的确立、方式的选择等归根结底都是要遵循意识形态建构逻辑的。因此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理论逻辑实际上是支撑整个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理论大厦的基石。这就决定了对它认识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理论大厦的牢固程度。学术界对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理论逻辑缺乏系统而科学的归纳,往往比较关注宏观层面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对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问题的探讨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如果我们不能理清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基本逻辑,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理论大厦根本立不起来,即使勉强立得起来根基也不稳固。因此,正确认识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基本逻辑,是建立整个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理论的根本前提和基础。
第二,为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范式。当前的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研究,为适应社会历史条件变化的需要,必须进行研究范式的创新。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基本逻辑研究,正是推进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理论体系创新的一种有益尝试。通过对执政党意识形态的构成要素进行系统的研究,探讨执政党意识形态各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寻找执政党意识形态各构成要素的基本规律,形成一个基本的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理论框架,为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内容、依据、路径等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第三,为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许多国家的政党执政以后,在意识形态建构实践中出现以下值得深思的现象:一方面,在主观上执政党以建构其意识形态来实现执政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在客观上执政党自身的意识形被逐渐边缘化以至得不到公众认同进而丧失政权。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动机与效果背道而驰的状况,根本原因在于执政党对意识形态建构的认识发生了错误理解,对意识形态建构的路径选择出现了偏颇。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针对执政条件下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实际需要,针对执政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通过加强对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理论逻辑问题的研究,以根据实践的不断发展而重新矫正或修补、强调或弱化其中的某些理论观点,使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符合时代要求以及实践需要。
第四,有助于增强党的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指执政党意识形态所包含的理想信念、价值规范、策略目标等,能够在思想上得到广大民众发自内心的认同,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民众自觉地践行。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是执政条件下党的意识形态建构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前进的重要保证。党的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靠什么来体现呢?它不是靠高深莫测的理论观点,也不是靠华丽动听的词藻,而是靠我们党提出的价值取向、理想目标、策略手段的科学性。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历史的、具体的、与时俱进的。党的意识形态在过去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并不能保证其在当前也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样地,党的意识形态在当前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也不能保证其在今后永远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所以,党的意识形态建构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必须根据实践的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通过对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基本逻辑的科学认识,掌握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基本规律,有助于实现党的意识形态的科学化,永葆党的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