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交往心理学的基本轮廓

人类的交往从人类发展史出发,可分为人与自然的交往和人与人的交往两大领域。人与自然交往要靠协作性劳动来实现,经验和成果也要靠人与人的交往来互相交流、传播和深化。因此,社会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交往的产物。人类社会由互相交往的个体组成,人类的心理或思维活动自然可分为个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的心理活动。从哲学上讲,它们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之间的关系大致有如下特点:一是个体的意识有待上升为社会意识,如劳动发明了生产工具——石刀,如果甲把它称石刀,乙把它称石镰,丙把它叫石锄,必将引起人们意识和交往的混乱,故个体语言和个体意识要在一定社会范围内规范化、统一化,成为一种公认的、共同接受的意识;二是社会的理性认识对个体的理性认识起辨别是非的作用,个体的理性认识有赖于社会实践的检验,社会的理性认识总是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个体的理性认识作出判别与评价、吸收与扬弃;三是社会由无数个体, 联合组成社会共同体,个体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员,在一般正常情况下,个体心理只能在代表统治者阶级意志的社会心理支配下活动,如个人的情感、意志、需要、动机等,不能置社会情感、意志、需要、动机等于不顾,必须受到社会心理的制约;四是在阶级社会中,个人是一定阶级的成员,个人意识受阶级意识影响最深。社会意识是有阶级性的,代表先进阶级的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没落阶级的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研究社会交往心理学的任务是:既要探索个体自身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精神世界的一般规律,也要探索社会交往制约下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集体)、个体与社会,即个人心理与社会心理彼此作用的一般规律。心理是心理过程和社会交往心理属性的有机结合,个体心理是个体心理过程和个性的统一,社会心理是社会心理过程与社会性的统一,社会心理决定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反作用于社会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