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个体心理指每个人依据自己的认识、情感、意志所表现的相对独立的心理。每个人要能动地认识世界,这便是“知”,认识客观事物总会产生一定的感情,这便是“情”;人为实现目的必须克服困难,这便是“志”,知、情、志三种心理密不可分,彼此联系制约构成了个人的一般心理过程。

社会心理即社会共同心理素质,它是形成民族的基本要素之一。社会心理指一定社会的民族,由于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与共同文化而表现的相对稳定的共同心理素质,它反映社会(民族)的认识、情感和意志。在一定的社会阶段,尤其是阶级社会,社会心理一般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意识或思想,正如马克思所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人与人的交往无不打上代表统治阶级社会意识的烙印。

然而,一定社会或民族心理的形成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经历了一个长期复杂的继承与扬弃的过程。马克思说:历史学家“必然会碰到这样一

种现象;占统治地位的将是愈来愈抽象的思想,即愈来愈具有普遍性形式的思想。事情是这样的,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的地位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 它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它的利益在开始时的确同其余一切非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还有更多的联系。”故我国古代一些思想家确实提出某些“具有普遍形式的”反映大多数人认识和利益的理论,如《老子·四十九章)云:“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礼记·缁衣》云:“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心庄则体舒,心肃则容敬。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可以说古代凡具有“民主性的精华” 的那些意识,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心理,并随历史的发展,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