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商周的独辕车

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独辕车发展的鼎盛时期。这种车在构造坚固,是最好的陆上交通工具,还在驿站传递、田猎出行,尤其是远程征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独辕车改进的各类战车,从战国时期开始由盛转衰。由于当时的战争已由过去的中原战场扩大到北方山地和江南地区,适于平原作战的战车已难以施展其冲锋迅速,攻击力强的特长,因此战车的地位开始下降。

据史书记载,商部落在相土领导时,畜牧业已相当发达。相传相土用槽喂、圈养之法饲养马匹,将马驯服,再加训练,于是马能拉车驮物,成为重要运输工具之一,被称为“乘马”。

据《竹书纪年》记载:“帝相十五年,商侯相土作乘马,遂迁于商丘。”这段话的意思是:公元前2019年,相土用驯养的马作为运载工具,将商部落迁到商丘,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商丘市。

商部落族的第七任首领王亥,学会了用牛来驾车。他曾经赶着牛车,到其他部落的地界去贸易。

夏代末年,商汤在伊尹的辅佐下,实施灭夏战略,在作战中使用了更多的牲畜和战车、运输车。最后讨灭夏桀,建立了商王朝。

商王朝到了武丁时期,国力增强,军队驾驭大批独辕车向南方拓展,一直深入楚国纵深地区。商的末代君主纣王,也曾频繁出动大量独辕车,把疆土向江淮地区拓展。

商代独辕车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车辆制造技术也有很大提高,能够造相当精美的两轮车了。由于两轮车是一个车辕,所以称为“独辕车”。独辕车其实就是那时的战车,通常可乘站立的两三人,车厢后面留有缺口或开门,以便于乘者上下。

由于这种马车用两匹马牵引,在大道上快速行进,这不仅对制作马车的木材有特殊的要求,而且对各部件的连接与结合也有很高的技术要求。

商代的马拉双轮独辕车,由辕、衡、舆、轭、銮、轮、轴等部件构成。辕的前边有衡,衡的两侧各缚一个“人”字形轭,也就是驾车时套在牲口脖子的曲木,用以架马。

这种车的长度超过3米,辕长也在2.56米至2.92米。车轮的直径通常在1.2米至1.5米间,大多有18根粗细均匀、排列有序的辐条。

车轴长3米上下,两轮间的轨距2.1米至2.4米之间。车轴与车辕交接处的上方是舆所在,舆的平面为长方形,长1.3米至1.5米,宽一米左右,四周按有栏杆,可用于手扶。后边中间留有缺口,供乘车人上下之用。

在商代,这种形制的马车是最好的陆上交通工具。由于马车坚固耐用、轻便快捷的性能在实用中得到检验,其功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因而马车使用的范围已相当广泛。

它不仅是王室成员、贵族官僚的代步工具,还在驿站传递、田猎出行、远程征伐等方面承担了许多长距离运行的任务。

商王及其大臣使用马车代步,各地的诸侯也争相仿效。为了显示其尊荣富贵,马车的装饰也很精致、华丽:或在车上髹漆,或配以铜饰;有的对马头及马身,用不同质料的物件进行装饰。这在当时已形成风气。

至东周时期,马拉双轮独辕车得到了改进。但从形制上看,东周的车与商车基本相同,只是在结构上有所改进,如直辕变曲轨,直衡改曲衡,辐数增多,舆上安装了车盖。

此外,在车马的配件上也更加完备,增加了许多商时车上所没有的零部件,如铜銮、铜輨、铜釭等。为求坚固,还在许多关键部位都采用了铜构件,如变木辖为铜辖,轭上包铜饰,并有一套用铜、铅、金、银、骨、贝和兽皮条等材料制成的饰件和鞴具,制作精美,名目繁多。

东周时驾车的马由商时的两匹增加至3匹、4匹、甚至6匹。车驾两马的叫“骈”,驾3匹的称“骖”,驾4匹的名“驷”,驾6匹马为“六騑”。其中驾辕的两马叫“服马”,两旁拉车的马叫“骖马”。

东周的车以驾4匹马最为常见,多以“驷”为单位计数马匹;又因先秦时经常车马连言,说到车即包括马,说到马也意味着有车,所以,“驷”也是计数车辆的单位。

至东周中期,马车的形制已成熟和完善。制造一辆车,需要多工种的合作,经过大小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制车业成为当时集大成的综合性手工业生产部门,制车水平也是当时生产水平和工艺水平的集中反映。

所谓“一器而工聚焉者,车为多”,正是对当时制车业的真实写照。正因如此,周代马车性能之优越、结构之合理、做工之精巧、装饰之华丽,当时在世界范围内无与伦比。

东周马车不仅是王公显贵出行游猎时代步和炫耀身份的工具,还是战争中主要的“攻守之具”。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各诸侯之间经常发生征战。

当时正值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各国军队的主力是战车兵,军事编制以战车为主,攻防的主要手段也是战车。所以,拥有战车数量的多寡,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标志,当时有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君”之说。

为了增强军事力量,以赢得战争,各国都把先进技术运用到制造战车上。于是,各类战车应运而生,异彩纷呈,成为当时的一道亮丽风景。

战车按用途不同,可分为几个类型。

有戎路,又称“旄车”,以车尾立饰有旄牛尾的旌旗作为标志,是主帅乘坐的指挥车。轻车,也称“驰车”,用来冲锋陷阵。阙车,即补阙之车,是用于补充和警戒的后备车。苹车,车厢围有苇草皮革为屏蔽,作战时可以避飞矢流石。广车,是一种防御列阵之车,行军时用来筑成临时军营。

这些战车统称“五戎”,其用途可归纳为3类,一为指挥车;二为驰驱攻击的攻车,它是战车的主要车种;三是用于设障、运输的守车。

为挥戈舞剑之便,战车一般都将车盖去掉,有的还在车轴两端的铜軎辖上装有矛刺,在冲锋陷阵时刮制敌方的步兵。

马车装备的武器有远射的弓矢,格斗的戈戟,自卫的短剑和护体的甲胄与盾牌。

主将所乘的旗车,还要设置“金鼓”和旌旗,主将或鸣金或击鼓,以指挥所有战车的进退。旌旗标明主将所处的位置,它的树立和倾倒成了全军胜败存亡的象征。

每辆战车还配备10多名步兵,分列在车两边,随车而动,配合作战。作战时,每5辆战车编成一个基层战斗单位。车战时,战车先呈一线,横列排开,相去40米,左右10米,队间60米,使各车之间保持适当的间隔距离,既防敌车冲阵,也使各车互不妨碍。

由独辕车发展演变而来的战车被广泛用于战场,车战也在春秋时期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步兵地位的提高和骑兵的出现,战争开始由车战向以步、骑拼杀为主的形式转变,战车逐渐失去了以往的重要地位。汉代以后,曾盛极一时的车战和战车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旁注]

王亥 商部落的第七任首领。王亥不仅帮助父亲冥在治水中立了大功,而且还发明了牛车,开始驯牛,促使农牧业迅速发展,使商部落得以强大。王亥在商丘服牛驯马发展生产,用牛车拉着货物,到外部落去搞交易,开创了华夏商业贸易的先河。

商汤(?~约公元前1588年),商人部落首领。河南商丘人。商朝的创建者。庙号太祖,为商太祖。商汤建商灭夏,施仁政德化天下。

髹漆 以漆涂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经过长期的实践,把漆器制造发展成为一种专门工艺并达至了很高的水平。总的说来,我国漆工艺几千年的发展和成就,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軎辖 是西周时车上的重要部件,青铜制成,形如圆筒。“軎”、“辖”位于两个轮的外侧,用于固定车轮,将軎套于轴的最外端,防止轮子脱落。而辖是穿过軎与车轴的一个销子,将轴与軎销为一体,辖上有一长方孔,再穿入皮条又防止了辖的脱落。

[阅读链接]

相传,春秋时期的齐国和卫国联合起来讨伐晋国。当时,齐侯想夸耀自己车马的豪华与精良,便事先驾上专车“广乘”去约卫侯赴宴。

席间,齐国人谎称晋军来袭,齐侯便赶忙邀卫侯乘上“广乘”。于是,两位国君合乘一车,车上甲士环列。奔驰了一阵子,齐人又报告没有晋师到来,这才止住车马,卫侯松了口气。齐侯则为他的“广乘”耐用快捷而得意洋洋。

后来,齐桓公之子曾以千辆车接力运输财产,每车8次往返,可见其车辆之多且性能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