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大运河水运网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的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尤其是会稽郡,成为江南最富庶的地区。隋代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相当多,需要江淮地区供应。

陆路运输,速度慢,运量小,费用大,无法满足北方的需要。开通运河,利用水利运输,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隋初以长安为都。从长安东至黄河,西汉时有两条水道,一条是自然河道渭水,另一条是汉代修建的人工河道漕渠。渭水流浅沙深,河道弯曲,不便航行。

由于东汉迁都洛阳,漕渠失修,早已湮废。隋代只有从头开凿新渠。

581年,隋文帝杨坚即命大将郭衍为开漕渠大监,负责改善长安、黄河间的水运。但建成的富民渠仍难满足东粮西运的需要,3年后又不得不再一次动工改建。

这次改建,要求将渠道凿得又深又宽,可以通航“方舟巨舫”。改建工作由杰出的工程专家宇文恺主持。在水工们的努力下,工程进展顺利,当年竣工。

新渠仍以渭水为主要水源,自大兴城至潼关长达150余千米,命名为“广通渠”。新渠的运输量大大超过旧渠,除能满足关中用粮外,还有很大富余。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政治中心由长安东移洛阳,很需要改善黄河、淮河、长江间的水上交通,以便南粮北运和加强对东南地区的控制。

605年,隋炀帝命宇文恺负责营建东都洛阳城,同时开通济渠,还扩建山阳渎。工程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其中通济渠与山阳渎的修建与整治是齐头并进的。

通济渠可分东西两段。西段在东汉阳渠的基础上扩展而成,西起洛阳西面,以洛水及其支流谷水为水源,穿过洛阳城南,至偃师东南,再循洛水入黄河。

东段西起荥阳西北黄河边上的板渚,以黄河水为水源,经开封及杞县、睢县、宁陵、商丘、夏邑、永城等县,再东南,穿过安徽宿县、灵璧、泗县,以及江苏的泗洪县,至盱眙县注入淮水。两段全长近1000千米。

山阳渎北起淮水南岸的山阳,径直向南,至江都西南接长江。两渠都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开凿的,并且两旁种植柳树,修筑御道,沿途还建离宫40多座。

在施工过程中,虽然也充分利用了旧有的渠道和自然河道,但因为它们有统一的宽度和深度,因此,主要还要依靠人工开凿。这项工程虽然浩大而艰巨,但历时很短,从3月动工,至8月就全部完成了。

在完成通济渠、山阳渎之后,608年,隋炀帝决定在黄河以北再开一条运河,即“永济渠”。

永济渠也可分为两段:南段自沁河口向北,经今新乡、汲县、滑县、内黄、魏县、大名、馆陶、临西、清河、武城、德州、吴桥、东光、南皮、沧县、青县,抵天津;北段自天津折向西北,经天津的武清、河北的安次、到达涿郡。

南北两段都是当年完成。永济渠与通济渠一样,也是一条又宽又深的运河,据载全长950多千米。深度多少,虽不见文字,但大体上说,与通济渠相当,因为它也是一条可通龙舟的运河。

永济渠开通后,隋炀帝自江都乘龙舟沿运河北上,带着船队和人马,水陆兼程,最后抵达涿郡。全程2000多千米,仅用了50多天,足见其通航能力之大。

广通渠、通济渠、山阳渎和永济渠等渠道,虽然不是同时开凿而成,可以算作各自独立的运输渠道。

由于这些渠道都以政治中心长安、洛阳为枢纽,向东南和东北辐射,同时也连通了春秋战国时期修建的胥溪、胥浦,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形成了一条连通南北的大运河。

隋代大运河从长安、洛阳向东南通到余杭、向东北通到涿郡,是古今中外最长的运河。由于它贯穿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交通运输之利辐射周边地区,极大地便利了当时的漕运。

大运河修成后,对加强国家的统一,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旁注]

隋文帝杨坚(541年~604年)。隋朝开国皇帝,谥号“文皇帝”,庙号高祖,尊号“圣人可汗”。他统一天下,建立隋朝,社会各方面都获得发展,形成了辉煌的“开皇之治”,使我国成为盛世之国。

宇文恺(555年~612年)。我国隋代城市规划和建筑工程专家,官至工部尚书。出身于武将功臣世家,自幼博览群书,精熟历代典章制度和多种工艺技能。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隋文帝杨坚、独孤皇后的次子。隋代第二代皇帝,唐代谥“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其孙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城,开创科举制度。

离宫 是指在国都之外为皇帝修建的永久性居住的宫殿,皇帝一般固定的时间都要去居住。也泛指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离宫是承德避暑山庄,承德或河北北部地区的人们一直称避暑山庄为“承德离宫”。

[阅读链接]

据说,隋炀帝在大运河上行驶的龙舟,据《大业杂记》所记:“其龙舟高45尺,阔45尺,长200尺。”共分4层。

上层是正殿内殿和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120个房间,都用金玉装饰,是皇上休息娱乐的地方;最下一层是内侍住。龙舟前面是昂首的龙头,后面是高翘的龙尾,彰显一派真龙天子的无限威严。

整个船队,舳舻相接100千米,两岸有20万士兵和10多万步兵夹岸护航。从远处看,根本分不出哪是河中哪是岸上,只见旌旗蔽野,非常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