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豪华的轿子

清代的王公贵族之所以越来越宠爱轿子,是因为坐在这种特殊的交通工具上,无车马劳顿之苦,安稳舒适。

清代的轿子已经发展为4人抬或8人抬。但它作为清代等级秩序的重要标志和主要交通工具,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情况与变迁。

清人以弓马得天下,清朝朝廷要维持所有满族官员的尚武精神,保持战斗力,唯恐王公大臣乘坐轿子惯了,享于安乐而荒废了骑射之术。

所以在清代初期,朝廷规定在京的满族大臣不分文武一律乘马,不准坐轿。一品文官如果因为年老或疾病不能乘马的,必须经过特许才可坐轿。

满族官员不许乘轿的禁令在康熙帝时就松弛了,乾隆朝时,乘轿已成普遍现象。但乘轿则有严格的规定。

外省的汉人官员,诸如督抚、学政、盐政、织造等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乘坐8人大轿;其余的从布政使到知县,可以乘坐4人大轿。其他的杂职人员只准乘马。

武官中,若是有将军、提督、总兵,因年纪太老,骑马不方便,可以上书朝廷申请乘轿。若是外官入京,一律乘车,不准乘轿子。

满人官员乘轿的规定最为严格。亲王和郡王可以乘坐8人大轿,但平日里为了方便,也是乘坐4人轿。亲王、郡王、世子的福晋,她们乘坐的轿子规格,以及轿上的各种装饰,都有严格的规定。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则是乘坐朱轮车轿。

一品文职大臣、军机大臣乃乘坐4人轿;二品大员要等到年过60岁,才能乘坐轿子。蒙古王公则一律不准乘轿。其中只有一个特例,咸丰年间被封为亲王的僧格林沁,被咸丰特许乘坐轿,是属于仅有的例子。

至于平民百姓乘坐的轿子也有规定,必须齐头,平顶,黑漆,帷幔也只能用皂色的布。

另外,清代还有一种用牲口抬的轿子,是用两根长杠子架在前后两头骡子的背上,中间部分置轿厢,人坐卧其中,可以应对较远的路程,名叫“骡驮轿”。

当时的轿车都是木制的,普通百姓坐的车用柳木、榆木、槐木、桦木等普通木料制作,而皇室和贵族坐的则用楠木、紫檀、花梨等上好木料做成。

轿车成型后,再髹以油漆,一般是栗壳色、黑色,好木料用本色油漆,谓之“清油车”。载物的骡车叫“大车”或“敞车”,其车厢上不立棚,无车围和其他装饰。

一辆轿车由辕、身、梢、篷、轴、轮几大部件组成。车辕为两根圆头方身的长木,后连车身、车梢,构成整个车的“龙骨”。

车厢坐人处一般用木板铺垫,讲究点的,木板中心用极密的细藤绷扎,类似现在的棕绷床,其上再置车垫子。

在车辕前架有一短脚长凳,名“车蹬子”,平时架在辕前,乘者上下车时,便取下作为垫脚用。有的车辕前还横置一根方形木棍,停车时,用以支撑车辕,以减轻牲畜所负的重量。

车厢上立棚架,棚上有卷篷,篷均用竹篾编制,外面裱糊一层布,布上再涂一层桐油,可防雨淋。车梢尾部较宽,用来放置行李箱笼,无行李时,还可以倒坐一人。

车轴木制,位于车厢中部的重心上。车辋是用硬质木破成扇形木板、开榫拼接而成,中心以硬木为毂,用16根木辐连接毂、辋而制成木轮,轮的拼接处再用大铁钉钉牢,轮框和辋的触地滚动部分都密针大型蘑菇头铁钉。

豪华的轿子还有许多金属饰件,如后梢横木上的“填瓦”,车厢套围子的“暗钉”、“帘钩”,车辕头的“包件”等。这些饰件多用黄铜或白铜刻花,豪华的还有用景泰蓝、戗金银丝的。

车棚是由木格搭成,外面还要包一层布围,以避风雨,这种布围叫车围子。无论是贵族乘坐的高级马车还是平民乘坐的普通轿车,其形制没有太大差异,主要的区分就在车围子上,其用料、缝制工艺、颜色等都有不同。

豪华轿车的车围子用绸子或锦缎制成,冬天用皮,夏季夹纱,嵌玻璃,绣珠宝,顶绦垂穗,装饰华丽,变化万千。

车围子在颜色上更是等级森严,不得僭越。皇帝用明黄,亲王及三品以上的官用红色,其余用宝石蓝、古铜、绛色、豆绿等色,各随车主爱好。

平民百姓使用的轿车围子只能是棉布或麻布制成,颜色也只能用青色或深蓝色。不论是高等轿车还是普通轿车,一般不用白色,因为白色是重孝的颜色,不能随便使用。

车围子左右还要开一个一尺见方的小窗,上嵌玻璃,讲究的车前后左右均开窗,最多的可以开13个大小不一的窗户,人称“十三太保”,窗的形状也各异。

车门设在前面,门上挂一个小夹板帘子,中间也嵌有玻璃,车内的人可以望到外面,夏天则换成细竹帘。

不上围子的轿车,叫“光架子骡车”,一般不能上街,因为处决犯人时,常乘这种车去菜市口刑场。所以,再破的轿车也要上个围子,铺上垫子才能使用。

乘轿车之风兴起后,各种名目的轿车也就随之产生,如夏仁虎在《旧京琐记》中所说:“旧日乘坐皆骡车也,制分多种:最贵者府第之车,到门而卸,以小童推之而行。‘跑海车’,沿途招揽坐客。”还有奔驰于通衢,走长途涉远道的专线运送乘客的轿车。

徐扬画的《乾隆南巡图》里,有一种马拉的轿车,两个车轮都在车辕的尾部,是一种特殊的形制,或许是皇家的独享。

至清代后期,这种车很少使用了。但在交通不便的地方,也有人使用这种轿车。其时车的装饰极为简单,车厢立棚,外面覆以蓝布幔帐,前面挂帘。

毫不夸张地说,“轿车”似乎是古代车马最后的辉煌,随着人力车和汽车在我国的出现,我国古代车马也走到了尽头。

[旁注]

康熙帝(1654年~1722年),全名爱新觉罗·玄烨。满族。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庙号圣祖,年号康熙。他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好局面。

僧格林沁 我国蒙古贵族出身的清军大将。他是道光皇帝姐姐的过继儿子,1825袭科尔沁郡王爵,历任御前大臣、都统等职。咸丰、同治年间,活跃于英法联军等战争,军功卓著,后在与捻军作战时战死。

开榫 榫头是家具用来连接的传统方法,用于实木家具,分为单榫双榫多榫等多种做法,一做榫头,一边开槽,加胶和钉进行连接,旧时用竹钉连接。

徐扬 清代画家。擅长画人物、花鸟草虫。画梅既苍劲又秀雅。作品有《盛世滋生图》卷,著名巨作《乾隆南巡图》等历史画卷。其绘画以散点透视法来描绘山水城池,把现实主义手法运用于绘画之中,其意义更大。

[阅读链接]

轿子的种类有官轿、民轿、喜轿、魂轿等。在使用上,有走平道与山路的区别;在用材上,有木、竹、藤等之分;在方式上,有人抬的和牲口抬的,如骆驼驮的“驼轿”。

骡驮轿是清末民初流行过一阵的交通工具。骡驮轿是用两匹骡子前后抬着。轿杆固定在骡背鞍子上。轿夫跟着边走边吆喝。轿内坐人,大轿可坐三四个人。轿外夏包苇席或蒙纱,冬季则是棉围子。骡驮轿多用于山区或乡间崎岖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