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相异,质相同

这也是从较高层次上进行的变题,不过难度较大,从外表不相同的问题中,发现它们相同的实质,需要独具慧眼的识别能力和条分缕析的归纳能力. 通过这类变题,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能力,从而使学生产生数学知识的广泛迁移.在思维训练上属于异中求同的方式.

例3(1)求函数y = x2 - 2x+3在[0,1]上的最值. (最大值为 3,最小值

为 2)

(2)已知三角方程cos2 θ—2cosθ+3 - m=0,θ∈[0, π]有实数解

2

,求 m 的取值范围.(2≤m≤3)

(3)已知集合 A={(x,y)|y=x2+3},集合 B={(x,y)|

y = 2x + m,x∈[0,1]},若A∩B≠∅,求m的取值范围.(2≤m≤3)

(4)已知2x2 + y2 - 2x = 0,求3 - x2

  • y2 的最值. (最大值为3,最小值

为 2)

(5)已知椭圆的参数方程是:

x = 1 + 1 cos θ

 2

y= 2

2

sinθ

(θ为参数,θ∈R)

 2

求椭圆上的点到原点的最远和最近的距离.(最远的距离为 1,最近的距离为 0)

这五个问题,虽然表述形式迥异,但结论如同一辙,实际上是一类题的演变,只是从不同的知识角度予以不同表达形式而已.题(2)是在题(1)的基础上做了三角代换;题(3)是从图象的角度,并用集合的语言表达的;题

  1. 将区间[0,1]作了隐含处理;题(5)是对题(4)的几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