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扬华夏的徽剧艺术
徽剧形成于安徽徽州、池州、太平一带。它是多方吸收明末清初流行的优秀戏曲艺术,逐渐丰富发展起来的。
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上,不仅京剧是在徽剧的基础上演变形成,我国南方的许多地方戏曲剧种,也都与它有着历史渊源关系,其影响几乎遍及全国。
明代中叶,安徽南部的徽州、池州成为我国东南商业、文化的中心之一,当时著名的戏曲声腔,如余姚腔、弋阳腔已在这一带流行。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这一带产生了徽州腔、青阳腔、太平腔、四平腔等多种声腔。这些声腔兴起后,很快风靡各地,如徽州腔和青阳腔被称为“天下时尚南北徽池雅调”。
明末清初,西秦腔等乱弹声腔流入安徽,受当地诸腔影响,逐渐衍变,形成了徽调主要唱腔之一的拨子。拨子高亢激越,常和当地委婉柔和的吹腔在同一个剧目中配合使用,习称“吹拨”。
拨子和吹腔可以结合使用,往往在一本戏中,唱腔采用吹腔与拨子两种腔调,抒情时唱吹腔,激昂处唱拨子;文戏部分唱吹腔,武戏部分唱拨子。
这种互取其长的配合运用,渐渐发展、融合、衍变,于是产生了二黄腔。
清代乾隆时期,二黄腔就已盛行,于皖南、鄂东、赣东北相邻地区,由于戏班和艺人交流频繁,二黄腔又与湖北西皮形成皮黄合奏,奠定了徽剧的基础。当时,齐集扬州的各地乱弹戏班,以“安庆色艺最优”。
清代初期,徽剧盛行于安徽及江浙一带,在南方流布甚广;清中期,风靡全国。
徽剧的音乐唱腔可分徽昆、吹腔、拨子、二黄、西皮、花腔小调等类。
徽昆的唱腔曲牌较苏昆粗犷强烈,以演武戏为主,多用大小唢呐伴奏,配以大锣大鼓,气势宏伟。
吹腔以笛和小唢呐为主要伴奏乐器,有曲牌、板式变化加曲牌体、板式变化体等三类唱腔结构体制。
花腔小调多为民间俗曲俚歌,也包括啰啰腔,生活气息较浓,有70多首曲调。
徽剧的伴奏乐器多以徽胡、笛、唢呐为主。徽胡又称科胡,木杆、丝弦,琴筒内直径为二指,用短弓弓法,配以揉、滑等指法,有独特风味。
拨子以枣木梆击节,初用弹拨乐器伴奏,与吹腔结合后改用唢呐、笛和徽胡。
二黄除老二黄用唢呐伴奏外,其他都以徽胡为主,分男女宫,有导板、原板、回龙、哭板、散板、流水等板式。
西皮也以徽胡为主要伴奏乐器,有文、武导板、散板、摇板、流水、原板、叠板、哭板等板式,有西皮、反西皮两类。
另有一种乐器,称为“先锋”,也叫“挑子”、“虾须”,喇叭形,长5尺,铜制,分3截,可伸缩,用于出将、法场、出鬼怪。打击乐器有单皮鼓、牙板、大堂鼓、云鼓、徽锣、大钹、小锣、小钹、云锣等。
徽剧的角色分行早期为末、生、小生、外、旦、贴、夫、净、丑9行。浙江徽班分老生、老外、付末、小生、正旦、花旦、作旦、老旦、武小旦、三梁旦、大花脸、二花脸、小花脸、四花脸、杂共15行。
徽剧在表演上具有动作粗犷、气势豪壮的特点,由于继承了安徽旌阳一带目连戏艺人的技艺,徽戏表演一直擅长武戏,有翻台子、跳圈、窜火、飞叉、滚灯、变脸等许多特技,并吸收民间武术如“红拳”等成为武打中具有特色的招式。
徽剧传统剧目丰富,其中徽昆剧目是以武戏为主,有《七擒孟获》和《八阵图》与《八达岭》及《英雄义》、《倒铜旗》、《白鹿血》等。
昆弋腔剧目有《昭君出塞》和《贵妃醉酒》与《芦花絮》等。
吹腔、拨子剧目有《千里驹》、《双合印》、《凤凰山》、《淤泥河》等;西皮剧目有《战樊城》、《让成都》等。
皮黄剧目有《龙虎斗》和《反昭关》、《宇宙锋》、《花田错》等;花腔小戏有《李大打更》、《探亲相骂》等。
1790年,徽班名艺人高朗亭率三庆班入京。接着,春台、和春、四喜等徽班又相继进京演出,名噪华夏,即所谓“徽班进京”。
徽班进京后,又吸取京腔、秦腔、昆曲、汉调等剧种的长处,经程长庚等名艺人的创造改革,大约经过了五十年的孕育,到道光、咸丰年间,遂形成后来的京剧而流行全国。
[旁注]
京剧 又称“京戏”,是我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二黄 京剧、徽剧的主要声腔之一,是一种抒情的腔调,比较稳重、平和、深沉。在节奏上比较平稳,唱腔舒缓流畅。适合于表现忧伤的、悲愤的和正在沉思的情绪,具有悲剧的情调,所以,悲剧题材采用二黄腔的比较多。
西皮 戏曲腔调,在京剧、汉剧、徽剧等剧种里,西皮都同二黄腔调并用,合称“皮黄”。在湘剧、桂剧等剧种里,西皮又称“北路”,同二黄称为“南路”相对。同二黄相比,西皮一般较为高亢刚劲、活泼明快。
流水 戏曲的一种板式。节奏紧促,每个分句之间停顿不明显,是一种叙述性较强的曲调,用于表现轻松愉快或慷慨激昂的情绪。
变脸 多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表演特技。这种表演许多剧种都有,以川剧最为著名,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文化。
昆曲 发源于14世纪和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阅读链接]
清代后期,京剧兴盛,徽剧艺人多改学新腔,但徽剧在徽州部分地区仍然流行。徽剧是一个包罗万象、五彩缤纷的艺术宝库,是两淮文化文化灿烂篇章的重要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