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胜门瓮城真武庙与护城河

明代时,在德胜门箭楼的瓮城北边正中,曾建造了一座纯正的道家庙宇,名叫“真武庙”。这座庙有些与众不同,其他城楼的庙当时都是建在城楼的两侧,而这座真武庙却是建在德胜门箭楼底下的正中间。

“真武”又称“真武帝”,原本是道教所奉的神,而且他曾经在众神里的身份也极为一般。相传,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表示他们当时建立的王朝是符合天意的,于是就把太上老君李耳奉祀为他们李氏的祖先,说太上老君是他们一家的始祖。

到了宋朝,宋太祖赵匡胤曾经附会说,他们赵家的始祖是真武大帝,因为真武帝姓赵,叫赵宣朗,而宋王朝也姓赵。

所以,宋真宗赵恒后来也仿效唐代时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俩奉祀太上老君的做法,诏封真武帝为“真武灵应真君”,并开始全力推崇真武帝,从此,真武大帝的身份一下子就高了起来。

元朝时候,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又加封真武帝为“光圣仁威玄天上帝”。真武帝从此一跃而成为北方身份地位最高的天神了。

到了明朝时,明成祖朱棣也曾一度抬高真武帝,以借其美化自己。明成祖做皇帝之前是燕王,他是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夺取的皇位。

据说,朱棣打了4年仗,几乎没打过败仗,一直打到南京夺取了帝位,所以他做了皇上之后,把真武神加封为“北极”、“镇天”、“真武”、“悬天”和“上地”等,并且在全国各地,包括在他的皇宫里边都修建了大大小小的真武庙。

在德胜门瓮城的真武庙中,奉祀有一位颏下三绺长髯、披发黑衣、腰佩宝剑、脚踏龟蛇的“真武大帝”神像。相传当时在德胜门瓮城和安定门瓮城建真武庙,是因为人们当时觉得让“真武大帝”看守京城北大门,比关老爷更可靠。

在当时,德胜门的这座真武庙,比多数城门庙宇都大,庙内的正门两侧各有钟、鼓楼一座,还有几间亭阁和道士的住房。

真武庙前的椿树俊秀挺拔,整个环境十分迷人。树丛灌木掩映着“之”字形台阶和瓮城的雉堞。德胜门瓮城景致秀丽、恬静宜人,是其他瓮城所不能企及的。

古代的城防体系有城墙就必有护城河。北京的护城河有上源,有流向,护城河水是流动的,是京城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护城河上建有许多闸、坝,以调节水量,控制流速,所以有时护城河水的流速较大,相应的该段护城河水深面宽,河流往北侧通常还会连着一片大苇塘。

北京北面的护城河从西向东流经德胜门箭楼西侧的松林闸。河水流到箭楼下,冲击粗壮的桥桩,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松林闸下水平如镜,一到台阶,河水如脱缰野马急冲而下,形成德胜门箭楼下一道水景。

那时候,德胜门作为“军门”,守备器械的种类很多,所以城内外兵械商人云集。在后来的德胜门外冰窖口胡同内,曾经还有一个兵器行会所建的弓箭胡同,又称“弓箭会馆”,相传该会馆当时就是专营各类弓箭的。

在明朝嘉靖年间和万历年间,德胜门曾两度大修,其格局规模仍然保持了之前的原貌。1628年,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亲统大军征讨明朝。清太宗一行入洪山口,克遵化城,很快就由蓟州直抵北京,驻营城北土城关之东,直抵德胜门。

后来,清太宗率诸贝勒王子围绕北京城探视,许多贝勒王子当即积极请战攻城。但清太宗深思熟虑之后下诏说,“朕仰承天眷,攻城必克。但所虑者倘失我一二良将,即得百城亦不足喜”。

所以,鉴于北京皇城当时城防的严密,清军打消了立即攻城的念头,移驻南海子,许诺与明王朝议和,并由山海关班师。

1630年,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以为攻打北京城的条件已经相当成熟,便再次率兵前往,岂料他在与明军在德胜门经过一番激战后最终败走。

实际上,也有史书记载说,“德胜”两字的意思不是打胜仗的“得胜”,主要是说“道德超出别人,表明以德取胜,所以有了这个城门”。

在清朝时,德胜门有重兵把守,派章京2员,骁骑校4员,马军200名,由正黄旗管辖。清朝士兵们进德胜门时还要高唱“得胜歌”。传说后来的单弦“八角鼓”就是由当时的“得胜歌”演绎而来。

1679年,北京大地震,德胜门毁坏严重,曾落架重修。在乾隆年间,德胜门曾再度重修,并在瓮城内西侧立了一通“祈雪御制碑”,人称“德胜祈雪”。

此碑在北京的历史上非常有名,德胜门除去在历史上享有军事要塞的盛誉外,“祈雪御制碑”的碑文因乾隆皇帝亲笔书写,名声大震,更是与京城的其他八门争雄。

1778年,由于天大旱,许多地方颗粒无收。这一年末,乾隆皇帝北行祭明陵,到德胜门处喜逢大雪纷飞,龙颜大悦,于是作御诗立“祈雪”碑碣一通,以谢天公作美,并建有黄顶碑楼。碑之高大,令其他诸门的石刻难以比拟,故人称:“德胜祈雪”,或称“御碑亭”。

碑刻“祈雪诗”诗文道:

春祀还宫内,路径德胜门。

文皇缅高祖,渺已实无孙。

力取权弗取,德尊果是尊。

微尘郊外有,望雨复心存。

此外,碑刻还附有乾隆皇帝关于祈雪诗的部分原注,如“春祀还宫内”原注:

我朝定制二月朔日坤宁宫大祈,神先期自御园还宫,每年如此。

“望雨复心存”原注:

京师立冬,腊雪微沾,今岁上元前一日,得雪不成分寸。今日途间觉有轻尘,虽土脉尚润,而早已心存望雨矣。

御碑亭为重檐黄色琉璃瓦所覆,做工特别精细。乾隆皇帝御笔碑文,字迹宛然在目。当时,在北京皇城的各城瓮内只有德胜门有石碣,盖也奇异。

高大的“德胜祈雪”御碑亭、矮矮的花墙、浓密的椿树和错落有致的梯子墙,构成了当时德胜门瓮城内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另外,“德胜祈雪”碑紧靠当年的“同兴德”煤栈西侧,而当时,“同兴德”因生意日益兴隆,每到逢年过节必带头去“德胜祈雪”碑亭内摆放供品,以谢皇恩浩荡。

所以,“德胜祈雪”碑与“阜成梅花”、“崇文铁龟”、“西直水纹”和“朝阳谷穗”等镇门之物誉满京城。往来客商、行旅见此碑无不下马拜阅。

[旁注]

唐高祖(566年~635年),李渊,唐朝开国皇帝,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他出身于北朝的关陇贵族,7岁袭封唐国公。隋末天下大乱时,他乘势起兵攻占长安。618年,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之后便统一了全国。

宋真宗(968年~1022年),赵恒,宋朝第三位皇帝。1004年,辽入侵,宋朝战胜了辽国,但因宋真宗惧怕辽的势力,便订立了澶渊之盟,每年向辽进贡大量金银。此后,北宋的统治日益坚固,社会经济也极为繁荣,史称“咸平之治”。

真武大帝 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全称真武荡魔大帝,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真武大帝为龙身,降世为伏羲,是中华的祖龙,也称玄武、玄龙,为盘古之子,曾任第三任天帝,生有炎黄二帝。民间称荡魔天尊。

清太宗(1592年~1643年),爱新觉罗·皇太极,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于1626年继位后金可汗,改年号为天聪,史称“天聪汗”。他是第一位当大清皇帝的,是他个人权势的升华,也是他父亲努尔哈赤创建后金国以来划时代的飞跃。

正黄旗 清朝八旗之一,以旗色纯黄而得名,始建于1601年,由皇帝亲自统领。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兵丁人口最多,至清末,下辖92个整佐领又两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

御碑 指的是碑文由皇帝亲自撰写的碑。在我国的碑刻中,规格最高、最尊贵的要数御碑。这些碑往往建有碑亭加以保护,因此,御碑亭成为一道十分重要的景观。

[阅读链接]

史料记载,“德胜祈雪”碑为清朝时德胜门瓮城内的珍品,当时的乾隆皇帝久旱逢雪,再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禁不住地写了一首祈雪诗,以舒心中豪情。

在祈雪诗中,乾隆皇帝提到了德胜门,但“门”字末笔未带提勾。因当时有大臣说,这个勾属“火”笔,容易招来火灾。

更何况德胜门是清朝出入军队的城门,寓有“得胜”之意。而且,朝廷出兵在外总希望得胜而归,绝对不能让火烧去“胜兆”,因此,德胜门匾额中的“门”字末笔也是直下无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