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

儒学在汉代被确立为正统地位后,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代的演变。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掺入,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我国在北宋时期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重建一统。这时的儒学以儒家纲常伦理为核心内容,以精巧的哲学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佛、老思想营养,建立起了唯心主义理学。而北宋时期理学开山鼻祖,就是当时的著名哲学家周敦颐。

周敦颐自幼聪慧,喜爱读书,在家乡道州营道地方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由于涉猎广泛,周敦颐接触到许多不同种类的思想。从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一直到汉代才传入的印度佛家,他都有所涉猎,这为他而后精研古代奇书《易经》创立先天宇宙论思想奠定了基础。

在父亲病逝后,周敦颐随同母亲投靠衡阳舅父郑向。郑向为龙图阁直学士。后来,郑向调任两浙转运使,周敦颐同母亲随迁润州丹徒县。

周敦颐仁义孝顺,深得舅父郑向的喜爱。因舅父的关系,周敦颐被准试做监主薄。在任职期间,他尽心竭力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政绩,深得百姓拥戴。

由于尽职尽责,深得民心,在试做监主薄以后,周敦颐历任州县地方官吏。后来,出任南安司理参军。第二年,南安有一囚犯,法不当死,而转运使王逵却决定严加处理。

众官虽觉不当,但他们慑于王逵的权势,不敢出面讲话,周敦颐却据理力争,坚决要求按照律法处理。

王逵不作理会,周敦颐便弃官而去,气忿地说:“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意思是,难道可以这样做官吗?用杀不该处死的人的办法取悦上级的事情,不是我该做的。

王逵终于省悟,放弃了原来的意图,囚犯免于死刑。

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周敦颐是一个办事认真,不畏强权的人。

二程的父亲大理寺卿程珦在南安认识了周敦颐,见他气貌非常人,与之交谈,更知其为学知道,同他结为朋友,随即将两个儿子程颢、程颐送至南安拜周敦颐为师受业。

1056年,皇帝御笔钦点,任命周敦颐为重庆合州通判。那时,合州虽然已有一万多户人家,却没有一所全州学府,读书人不多。周敦颐决定把州学办起来,改变合州文化落后的状况。

合州城外嘉陵江东岸有一座山,名叫学士山,地处嘉、涪、渠三江汇合处。由山顶往山下望去,江水悠悠,白帆点点,风景幽美秀丽。

面对如此美景,周敦颐心想:这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啊,要是能把州学办在这里就好了。

他向附近的人们一打听,知道这个地方是合州大乡绅张宗范的私家花园。他决定登门拜访,与张宗范共商州学之事。张宗范十分崇敬周敦颐的学识人品,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把整座花园无偿捐献了出来。

州学成功办起来后,周敦颐邀请张宗范主持学政,广招学生千余人,不论贫穷富贵,只要天资聪慧,都一一收录。周敦颐又遍请天下文人学士前来讲学,大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等都曾应邀前来。

合州学子读书蔚然成风,人才辈出,每年都要出一两个进士,合州州学名声大振。张宗范也由地方乡绅一下变成了开明士绅,成为了北宋乡绅的楷模。

据说,张宗范感到十分自豪,请来能工巧匠,在山顶修筑了一座八角亭,本想请周敦颐题写匾额八角亭,周敦颐却挥毫手书了“养心亭”三字,写毕,意味深长地解释:人,贵在养心也。

周敦颐在为官三十年中,又过着传道授业的生活,他作郴县县令时,首先做的事就是修学校授徒;在合州时,跟从他学习的人很多;在邵州,更是大开讲学之风。

他的立学宗旨,是注重道德修养,为数百年理学开其端。他提出的一系列理学基本范畴,为二程、朱熹所继承和发展,因此人们才说他是理学的开山鼻祖。

周敦颐对《周易》十分感兴趣,很早就开始了对《周易》的研究,后来终于写出了他的重要著作《太极图说》和《易通》。

《太极图说》继承了道教的《太极图》。这篇短文简洁明了地阐发了他的宇宙生成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修养方法等,提出了一系列理学的概念。

他所说的由无极而为太极,实际上是老子有生于无的翻版。他认为宇宙就是由无极中生出太极而形成的。由太极运动生阳,运动到了极点,转而为静,由静而生出阴;静到极点,又转为动。这样一动一静,动根于静,静根于动。由此分出阴阳,于是天地就形成了。

由阳变阴合,从而产生水、火、木、金、土五行,由五行之气的顺序流布,从而推动春、夏、秋、冬四季的运动。五行就是阴阳,阴阳就是太极,而太极又本于无极。这就是周敦颐的宇宙生成论。

《太极图说》还表明了周敦颐对人道的看法。他认为,在世间万物之中,只有人能得到天地的秀气而成为万物之灵。形既然产生,就有了神,而且有知觉和思维能力。五行之性因感于外物而动,便分出善与恶,从而生出万事万物。

在《太极图说》中,周敦颐提出了“性五品说”。他认为,刚、柔、善、恶是人性的几个主要表现形式,刚柔与善恶相配而形成了刚善、刚恶、柔善、柔恶几种主要的人性类型。

周敦颐在《易通》中进一步指出了诚、神、几的范畴。诚指人的本性,神指人的思维能力。精神活动刚刚萌发而尚未明显时叫做几。

诚是《易通》中最主要的思想。在周敦颐看来,诚是圣人的根本,是万物生命的根源。也可以说诚就是太极,是宇宙的中心,是一种绝对精神,是寂然不动的根本。

周敦颐把诚作为儒家修养的中心。他认为,诚是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源,凡是不基于诚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静无动有就是诚的内容,寂然不动即静虚,乃诚的主体。

周敦颐的性五品说与诚、神、几范畴构成了他的伦理学说,建立了“立人极”的道德伦理思想,即指做人的最高标准,符合这最高准则的便是“圣人”。其内容是中、正、仁、义,其方法是“无欲”、“主静”、“迁善改过”等。这些思想开理学家重道德伦理之端,并且影响深远。

颜渊是孔子称赞的最有修养、最能吃苦、最善于学习的弟子,他终生贫困,但毫不在意,以读书学习为乐。由于颜渊的突出表现,他位居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之首,后世称为“亚圣”。

周敦颐将颜渊推为洁身型贤人,并提出“学颜子之所学”,就是提倡对“圣人之道”要有坚定的信念,在各种环境与场合中,自觉坚持仁义忠信的原则。即使在箪食瓢饮、身居陋巷的极端贫困中,也能不改其乐,做到“心泰而无不足”。

周敦颐让受学于他的二程“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即,让二程学习颜渊的这种学习精神和学习态度。“二程之学亦由此而发端”。“孔颜乐处”从此随着理学的产生、发展而逐渐家喻户晓。

周敦颐的“孔颜乐处”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其历史价值促进了儒家学说的完善与发展,使儒学顺利发展到理学阶段。

周敦颐创立了理学的哲学体系,他从佛、道二教中汲取了许多儒学所没有的东西,建构了一个容纳自然、社会、人生为统一体系的格式,提出了宋明理学的主要概念范畴,后来的理学家所作的工作,只是使这个体系更加严密、更加系统而已。

【旁注】

诸子百家 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有成百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龙图阁 宋代阁名,是宋真宗纪念宋太宗的专门宫殿。公元998到1003年建成,位置在会庆殿西偏。收藏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各种典籍、图画、宝瑞之物,以及宗正寺所进宗室名籍、谱牒等。又先后置待制、直学士、直阁等官。

通判 古代官名。在知府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宋代时,为加强控制地方而置于各州、府,辅佐知州或知府处理政务,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州府公事,须通判连署方能生效,并有监察官吏之权,号称“监州”。

进士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这个称呼始见于《礼记·王制》。元、明、清时,进士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汉族,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老子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学说对我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七十二贤人 孔子门下72位弟子,“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孔门七十二贤”,是孔子思想和学说的坚定追随者和实践者,也是儒学的积极传播者。

【阅读链接】

周敦颐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在出任知南康军时,在府署东侧挖池种莲,名为爱莲池,池宽十余丈,中间有一石台,台上有六角亭,两侧有“之”字桥。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赏着散发出缕缕清香、随风飘逸的莲花,口诵《爱莲说》,自此莲池名震遐迩。

《爱莲说》是一篇议论散文。1063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罗岩,有诗刻石。后来沈希颜在雩都善山建濂溪阁,请周敦颐题词,周敦颐遂作《爱莲说》相赠,表明了他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