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亚圣孟子与《孟子》
那还是公元前408年,齐国攻破了鲁国的郕城,这里是鲁桓公庶长子公子庆父的后代孟孙氏的食邑。城破之后,孟孙氏子孙遂分散流落到其他诸侯国,其中有一支迁居到邹国。
迁居到邹国的孟孙氏后人中有个名叫孟轲的人,他15岁时拜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孙子子思为师。经过青少年的饱学和钻研之后,他开始在家乡聚徒讲学,并逐渐成为当时地方上最有影响的儒学大师,被人尊称为孟子。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德治思想,并把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其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孟子认为,仁政就是君王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君王。
孟子认为,如果君王实行仁政,则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君王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
那时候,天下诸侯混战的情形,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诸侯国为了争当霸主,对内力图改革,以富国强兵,对外则进行兼并战争,以扩大疆土,致使人民流离失所。
孟子痛感于当时诸侯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严酷,以及王公大人脑满肠肥而人民食不果腹的不公,决定仿效先师孔子游说诸侯的做法,规劝诸侯实施“仁政”,以求得天下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于是,孟子在40多岁时,带着众多弟子,开始周游列国,推行他的“王道”学说和“仁政”主张。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诸侯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意义的著名命题: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认为,国君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因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然而,当时诸侯国致力于富国强兵,希望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大一统。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并没有实行的机会。
由于孟子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史记·孟荀列传》:
孟轲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述了孟子一生的主要言论、政治活动和思想学说,属语录体散文集。
全书共有7篇,分别是《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孟子》一书集中地体现了孟子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孟子的政治思想与孔子一脉相承,并把孔子“仁”的政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
同时,孟子还指出,国家存在根本不在于“天时、地利”,而在于“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劝诫统治者要与民同忧同乐。
孟子的“仁政”学说,其哲学基础是“性善说”。他认为人性善,把仁、义、礼、智看成是人的本性,是先天固有的,所以人就应该努力地去培养和扩展这些善的本性。
除此之外,《孟子》还非常重视教育对人的影响作用;强调人的自我教育,主张修身养性,“养吾浩然之气”,以完善自我;他还教育人们为实现远大奋斗目标,要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吃苦精神。并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标准。
孟子去世后,他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东汉著名的经学家赵岐称孟子为“命世亚圣之大才”。元文宗皇帝加赠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尊封为“亚圣”,从此,孟子便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旁注]
鲁桓公(?~公元前694年)姬姓,鲁氏,名允,一名轨,为鲁惠公之子,鲁隐公之弟。鲁国第十五代国君,在位18年。桓公是惠公正室夫人仲子所生,所以被立为太子,又因惠公去世时尚且年幼,由庶兄息姑摄政。
仁政 是一种儒家思想。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治乱 是指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治乱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合则为治,分则为乱。治乱的根本还要在于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才能治得彻底、全面、长久。
井田制 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实质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孝悌 孝指对父母孝顺,悌是指兄弟姐妹和睦。我国古代人崇尚志节坚贞,性行孝悌。孝悌文化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孝和悌两大部分,是我国古代人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
大一统 我国古代的一种思想。我国的大一统思想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期的大圣人孔子心中的理想帝王就应握有一统天下的权威。我国大一统的逻辑中派生出来的许多观念,使得大一统在国人的心灵中扎下根来,国人对大一统形成了精神依赖。
性善说 孟子的学说,是在他自己的那套心、性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心、性观主要有以下两点内容:第一,它是“道德层面”的心性,不是“情欲层面”的心性。第二,这个“道德层面”的心性具有仁义的内在先天规定性。
[阅读链接]
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问道:“贤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有。人们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这是不对的;可国君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国君以老百姓的忧愁为忧愁,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有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非常高兴,先在都城内做了充分的准备,然后驻扎在郊外,并打开仓库,赈济贫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