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嵇康与玄学

那还是东汉末年,社会危机日益尖锐,在意识形态上居于支配地位的儒家思想开始动摇,“自然”、“无为”的老庄思想开始抬头,人们开始崇尚贵生、避世思想。

到了曹魏建安时期,以曹氏为首的名士们,推崇黄老思想,崇尚放达,以至于清谈之风盛行。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这对魏晋时期玄学思想产生了直接影响。

居于“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曾经写文章论述老庄崇尚自然的论点,说明自己的本性乐在自然。其实,他的这一思想,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

嵇康年幼丧父,由母亲和兄长抚养成人,从小便博览群书和学习各种技艺。成年后的嵇康容貌出众,迎娶魏王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官至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与曹氏集团的联姻,说明嵇康与曹氏为首的名士们所推崇的黄老思想更接近。他自己曾经这样说:“老庄,吾之师也!”

事实上,在诸多古代经典中,嵇康最喜欢读的就是道家著作。他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

嵇康承道家虚静淡泊的思想,以超脱的襟怀,深邃的哲思,在自然山水中观照自己的理想人格,赋予自然丰富的主观情感,开创了山水审美寄情、畅神的艺术心灵境界。

嵇康回归自然,超然物外得自在,不为世俗所拘,而又重情谊。有一次,大将军司马昭准备礼聘嵇康为幕府属官,他听说后,赶紧跑到河东郡躲避起来。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曾推荐他做官,他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坚决拒绝为官。

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史书《晋书·嵇康传》写道:

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

嵇康身处乱世,崇尚老庄,讲求服食养生之道,并有自己的养生诀窍,他认为人之所以能长寿,在于注意平时在细微之处保养自己。他的养生之道,关键在于平日一点一滴的修养,不使自身为七情所伤、六淫所中,如此才能身体强健,得以长寿。嵇康认为,只要会养生,人是可以长寿的。

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

嵇康认为,正确的养生应该是:

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出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除了养生,嵇康还通晓音律,尤爱弹琴,著有音乐理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他主张声音本质是“和”,合于天地是音乐的最高境界,认为喜怒哀乐从本质上讲并不是音乐的感情而是人的情感。

嵇康作有《风入松》,相传《孤馆遇神》也为嵇康所作,又作《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东汉著名文学家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

另外,嵇康还擅长书法和丹青。其墨迹“精光照人,气格凌云”,被列为草书妙品。

[旁注]

清谈 是魏晋时,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就一些玄学问题析理问难,反复辩论的文化现象。它所对应的政治现象是魏晋士族制度及封建等级特权;它所对应的经济基础是汉末以来的豪强地主经济和士族庄园经济。随着士族制度的崩溃,清谈之风衰落。

中散大夫 官名,简称中散。西汉末年王莽时置,或作东汉光武帝置,掌论议政事,员额30人。历代沿置。唐、宋为文散官,正五品上,为文官第十阶。宋元丰改制后,以换光禄卿至少府监各官。后定为第十四阶。元代时废。

七情 即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变化。它们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但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性的情志刺激下,会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故称为内伤七情。

六淫 是风、寒、暑、湿、燥、火6种外感病邪的统称。中医认为,阴阳相移,寒暑更作,气候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度。如果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使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的时候,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丹青 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故称画为“丹青”。民间称画工为“丹青师傅”。也泛指绘画艺术,如《晋书·顾恺之传》:“尤善丹青。”也比喻坚贞。因丹青两色不易变易,所以也叫做丹青不渝。

[阅读链接]

嵇康曾到洛西去游览,晚上宿于华阳亭,曾遇见一位穿着古代衣服的客人,与嵇康谈论音乐。客人谈到高兴外,便把嵇康的琴要过来弹奏,弹完曲子告诉嵇康说,此曲名叫《广陵散》。嵇康听后很感动,再加上他觉得此人所弹出的声调无人能及,于是就向客人求教。

客人并不拒绝,一遍一遍的教,一直把嵇康教会。之后客人要求嵇康发誓,不把这只曲子传给别人。嵇康指天发誓后,客人连姓名也未留就走了。嵇康学会《广陵散》后,经常弹奏它,以致招来许多人前来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