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家鬼谷子与苏秦

张仪

那是春秋时期,在周的阳城地界,有一个山谷,山深树密,幽不可测,不是人所能居住的地方,所以叫“鬼谷”。

在这谷中居有一位隐者,自号“鬼谷子”,相传他是晋平公时人,姓王名诩。传说他是道教的洞府真仙,位居第四座左位第13人,被尊为玄微真人,又号玄微子。

鬼谷子在云梦山与宋人墨子一起采药修道。墨子不娶妻不养子,云游天下,济人利物,救危扶穷。鬼谷子则通天彻地,其学问之渊博,无人能及。

相传鬼谷子的师父升仙而去时,曾留下一卷竹简,简上书“天书”二字,他打开看时,从头至尾竟无一字,鬼谷子心中纳闷,无心茶饭,钻进自己的洞室,开始研究竹简。

鬼谷点着松明火把,他借着灯光一看,吓得他跳了起来,竹简上竟闪出道道金光,一行行蝌蚪文闪闪发光,不仅叹道:“莫非这就是世传‘金书’”。

鬼谷子一时兴致倍增,他一口气读下来,从头至尾背之成诵。原来上面记录着一部纵横家书,尽讲些捭阖、反应、内楗、抵峨、飞钳之术,共13篇。

鬼谷子读完这13篇,不禁拍案叫绝,他想起平素与师父辩论时,师父从来不主动发话,原来师父有如此金书啊!

鬼谷子不禁想起与师父一起生活研习的时光,一股股暖流,一阵阵的心酸,不时又加几分孤寂。于是,他熄了灯,钻进被窝睡觉了。在梦中,他梦见了自己手持金书和指南针游说天下的情形。

鬼谷子第二天醒来,觉得十分困顿,但他还是放心不下金书,又打开金书想细细推敲,不料书中却一字皆无。鬼谷子从头翻至书尾还是一字不见,他更觉此书乃师父至宝,要十分珍重,便走进内洞将其藏在卧榻之上。然后,他走出洞门按照师父所嘱进行练功和作法。

不觉又是日落偏西,黑夜又至,鬼谷子走入内洞上榻休息,只见金书闪着金光,字迹依稀可见。原来,月光从天窗射进来照在金书上,鬼谷子才发现这金书原属阴性,见日则不显,在月光、灯光下才显其缕缕金文,真仍旷世奇书啊!

鬼谷子发现金书奥秘后,每夜读一遍,则每夜可得一书,第三夜他得的是致富奇书,里面讲的是一些养殖方法、贸易原则及取利方法等。

鬼谷子每夜必读一遍,每次一部新书,天上人间、治国安邦、仕途经济、天文地理、星命术数、丹药养生,无所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鬼谷子视为珍宝,是爱不释手。

后来,鬼谷子成了一个很有韬略的政治家和擅长词锋的外交家,更是成为了著名的阴阳家、预言家。他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所以世人都称他是一位奇才和全才,他被后人誉为“千古奇人”。

鬼谷子想,不能让师父留下来的金书失传。于是,他便根据金书的内容,再根据自己的参悟体会,他便写出了《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两书。

鬼谷子还认为,应该把这些学问不断发扬光大。于是,他开始招收门徒,开坛授课。在他几位杰出的弟子中,最著名的两位要属叱咤于战国政坛风云的纵横家张仪和苏秦。

张仪是魏国大梁人,是魏国贵族后裔,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当时,列国林立,诸侯争霸,割据战争频繁。各诸侯国在外交和军事上,纷纷采取“合纵连横”的策略。

秦惠王执政时,张仪由赵国西入秦国,凭借出众的才智被秦惠王任为客卿,筹划谋略攻伐之事。后来,秦国仿效三晋的官僚机构开始设置相位,称相邦或相国,张仪出任此职。

张仪拜相后积极为秦国谋划,他采用连横术迫使韩、魏太子来秦朝拜,并与公子华攻取魏国蒲阳。又游说魏惠王,不用一兵一卒,使得魏国把上郡15县,包括少梁一起献给秦国。张仪又率军攻取魏国的陕县,将黄河天险据为秦所有。秦国国势日益强盛。

为了对抗魏国的合纵政策,进而达到兼并魏国的目的,张仪运用连横策略,与齐、楚大臣会于啮桑,以消除秦国东进的忧虑。后来,秦惠王又遣张仪率兵伐蜀,取得胜利,旋即又灭巴、苴两国。这样秦国占据了富饶的天府之国,有了巩固的大后方,为秦国的经济发展和军事战争,提供了有利条件。

张仪运用雄辩的口才,诡谲的谋略,纵横捭阖,游说诸侯,建立了诸多功绩,在秦国的政治、外交和军事上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

鬼谷子的另一位杰出弟子苏秦,是战国时期的韩国人。他出身农家,素有大志,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成为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

苏秦从鬼谷子学成之后,出游数载,一无所成,搞得“妻不下织,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感叹说:“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苏秦苦读姜子牙的《太公阴符》之时,每逢困乏欲睡,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虽然很疼,但精神却来了,他就接着读下去。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功夫,苏秦的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

苏秦在有所收获后,重新出游。这时正好燕昭王在广招天下贤士,苏秦便来到燕国,深受燕昭王信任。

当时燕国一心想报强齐之仇。苏秦认为,燕国欲报强齐之仇,必须先向齐表示屈服顺从,将复仇的愿望掩饰,赢得振兴燕国所需的时间。

公元前285年,苏秦到齐国,间离齐赵关系,取得齐闵王的信任,被任为齐相,暗地却仍在为燕国谋划。齐闵王不明真相,依然任命苏秦率兵抗御燕军。

之后,苏秦又说服赵国联合韩、魏、齐、楚、燕攻打秦,赵国国君很高兴,赏给苏秦很多宝物。苏秦得到赵国的帮助,又到韩国游说韩宣王,到魏国游说魏襄王,至齐国游说齐宣王,往楚国游说楚威王。

诸侯都赞同苏秦的计划,于是六国达成联合的盟约,苏秦为纵约长,并佩有六国相印,在当时声望如日中天。

[旁注]

竹简 我国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现在一般说竹简,均用毛笔墨书。在湖南长沙、湖北荆州、山东临沂和西北地区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过重要发现,其中居延出土过编缀成册的东汉文书。

蝌蚪文 也叫“蝌蚪书”、“蝌蚪篆”,是在于笔画起止,皆以尖锋来书写,其特色也是头粗尾细,名称是汉代以后才出现的,在唐代以后便少见到,在浙江仙居县淡竹乡境内发现。是指先秦时期的古文。这些文字都属于古文。古文是上古时代的文字,也是古代人民陆续造成的文字的总称。

指南针 是我国一种判别方位的简单仪器,又称指北针。其前身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

三晋 我国战国时的赵、魏、韩三国的合称。赵、韩、魏三氏原为晋国六卿,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承认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因此,在《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书中,将赵、魏、韩三国合称为三晋,其地约当今之山西省、河南省中部北部、河北省南部中部。

《太公阴符》 属道家一派之书,又叫《太公阴符经》,传说为西周时期姜太公留下的,据说苏秦为读这本书而用铁锥刺股。另据传说,姜太公有一次遇到紧急军情,遂将自己的钓鱼竿折成数节,交信使送与周文王,请求发兵。事后,姜太公将鱼竿传信的办法加以改进,便发明了“阴符”。

[阅读链接]

战国时期,苏秦和张仪是好朋友,也都是鬼谷子的门下。苏秦出道较早,成功也来得顺利,而张仪初出道时较为普通,郁郁不得志,不知前途如何,他看到苏秦已成大事,便想投身门下,找到一条晋升的捷径。结果苏秦不但没有热情地款待昔日的同门,还用话语去羞辱他。于是,张仪愤怒地离开了苏秦的住处。张仪走后,苏秦又暗中派人沿途用金钱接济他。

苏秦的门人们很奇怪,苏秦说:“张仪的才干在我之上,我怕他为了贪图一时的眼前小利,过分安于现状而丧失了斗志。所以,我侮辱了他一番,以便激起他的上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