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思想代表许行与农家

那还是战国时期,有个研究神农学说的人叫许行,楚国人,生于楚宣王至楚怀王时期,是当时著名的农学家和思想家,被尊称为许子。

许子依托远古神农氏“教民农耕”之言,主张天下人都参加生产劳动,终年带领门徒数十人,穿粗麻短衣,在江汉间打草织席为生。

一天,许子听说滕国的国君滕文公实行仁政,就带着门人从楚国到滕国,走到滕文公门前禀告:不求高官厚禄,仅希望得到一片土地,一间房屋,定居下来,从事耕种。于是,滕文公就给了他住所。

儒家学派著名学者陈良的门徒陈相,和他的弟弟陈辛,也背着耒耜从宋国到滕国,对膝文公说:“听说您实行先代圣君所倡导和实行的治天下之道,这也算是圣人了,我们愿意做圣人的臣民。”

陈相见了许子后,非常认同许子的思想,就把原来从陈良那儿所学的儒家那一套思想全抛弃了,转而接受了许子的农家思想。

一天,陈相见到儒家“亚圣”孟子,转述许子的话说:“滕国国君确实是个贤明的君主,但他没有和人民一起耕作养活自己,一面自己做饭吃,一面治理天下。滕国有仓廪府库,这是滕国国君坑害百姓来养活自己,哪能称得上贤明呢?”

孟子就问陈相,许子吃的粮食是不是一定要自己种,陈相说是。孟子又问许子的农具及生活用品是如何解决的,陈相说都是许子用生产的粮食换来的。孟子又问为什么,陈相说许子怕自己生产这些耽误耕种。

听到这里,孟子说:“用粮食换农具、炊具,陶匠、铁匠也拿他们的农具、炊具换粮食,这种做法难道就是坑害农夫了吗?一个人自身的生活,各种工匠制造的东西,样样都得具备,如果各种东西一定要自己制造出来才使用它们,就等于疲于奔命。有的人使用脑力,有的人使用体力。劳心的管理人,劳力的人被人管理;被管理的人得养活别人,管理别人的人也要由人来养活,这是天下普遍的原则。”

这是我国历史上一场有名的“农”“儒”论战。孟子说明社会分工的必要是对的,但他把劳心与劳力看成是合理的社会分工,这就为历代的当权者永远管理劳动者提供了理论根据。

其实,许子倡导神农之说,并非偶然。农家学派产生在楚国,当然也是有其历史渊源和深刻的社会背景的。

首先,当时在江汉流域,神农之说早已流传。由于炎帝、黄帝的思想在历史进程中相互融合,“君民并耕”、“市贾不二”,已成为传统德政和理想社会的准则而被广泛地传播和美化。其次,楚国先祖“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历程,给了许子以深刻的印象。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许子承继神农氏学说与传统社会理想,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所以他说: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飱而治。

意思是说,贤德的国君应该要和百姓一同耕种获得自己的粮食,自己做早晚餐并处理国事。

许子认为,如果世界上所有的圣人君主都能与百姓一起亲自劳动,就可不用刑罚政令而成治世。由此可见,许子的农家思想的核心是反对不劳而食。他否定君主拥有仓廪、府库的物权,对滕文公占有仓廪府库来坑害百姓的做法持批评态度。

许子认为,农业是保障百姓生存的基本手段。国家以百姓为根,百姓以谷为命。如果百姓无谷,国家就会失去根基,因此,必须将发展农业生产摆在重要的位置。而珠、玉、金、银之类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衣穿,对于处于饥寒之中的百姓来说毫无价值。

事实上,许子和门徒在以农事为主业的同时,也从事手工业生产,并且认识到市场货物交换的重要作用,因为假如一切自制,将“害于耕”。

许子在价格问题上也有较深刻的见解。他主张依据产品的长短、轻重、多寡、大小等数量、质量规定相应的价格,使市场无欺,因而反对商人抬高物价和交换中的欺诈行为。

许子主张重农抑商,并不是否定工商活动存在的价值,而是要求从国家意志的高度来缩小和控制工商活动的范围,使其不会成为农事活动的障碍。

许子事迹在先秦史籍中未见记载,其主要言行在《孟子·滕文公》等著作有一些记述。史学家认为,《汉书·艺文志》载录《神农》20篇是许子的著述,但已佚。

许子的思想,反映了战国时期贫苦农民的利益和要求,是小农经济平均主义的反映,集中显示了劳动农民自食其力的淳朴本色,表达了解除现实压迫的强烈愿望,充满对想象中平均社会的美好憧憬。

在先秦时期众多学术思想和流派中,农家以其独到思想见解和实践活动,自成一家,流泽久远。许子以独到的农家思想见解和实践活动,对我国千百年来的农业社会和农业思想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旁注]

滕国 我国古国国名,一般指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还有上古黄帝和于西汉的同名封国。公元前1046年立国,公元前414年被越王朱勾所灭,不久复国。后又被宋灭掉,共传23世。始封祖是周文王之子错叔绣。

耒耜 我国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是犁的前身。《易经·系辞》说,神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耒是耒耜的柄,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耒是一根尖头木棍加上一段短横梁。使用时把尖头插入土壤,然后用脚踩横梁使木棍深入,然后翻出。

德政 指有益于人民的政治措施和政绩。黄帝被孔子认为是德政的典型,孔子的以政为德思想强调,君主以礼乐作为行为依据,为政以德,对全社会开展伦理修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孔子看来,“德”是社会共同遵守伦理规范,而君主守德更有意义。

圣人 是指被大多数人所认为的具有特别的美德和神圣的人得称呼。在我国古代比较有名望的君王,以及道德品质高尚、儒学造诣高深的人,被称作圣人。圣人的界定经常出现在诸子百家的书籍中来。有的宗教专门通过一定的仪式来加封圣人,但也有的圣人直接被大众尊奉为圣人。

小农经济 生产方式的一种,通过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达到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

[阅读链接]

许行有弟子几十人,他们生活极为简朴,穿着普通的粗布衣服,靠打草鞋、编席子为生。他们从楚国来到滕国,不是追求高官厚禄,而是希望得到一块土地、一间房子,以便定居下来从事耕种。许行的主张在当时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以至使儒家的门徒陈相及其弟陈辛也抛弃儒家而拜许子为师。

许行代表着当时一股相当大的社会势力,以至于引起大儒孟子的极大关注,这从孟子在“农”“儒”论战中对许行的攻击就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