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政思想——儒家经典

华夏民族经过长期发展,在夏、商、周时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到了春秋时期,由于诸侯争霸,造成“礼崩乐坏”。鲁国思想家孔子在总结、概括和继承夏、商、周三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的主张,以建立一种新的和谐秩序。

孔子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是当时最重要的学派。儒家思想后经孟子、董仲舒等人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了我国古代的主流意识,产生了一系列儒家经典著作,代表了儒学思想的传承,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

儒家元圣周公旦与《周礼》

那是在西周见过初年,周武王姬发在灭商建周后的第二年,忽然重病缠身,卧床不起。临终之时,周武王拉着自己的弟弟周公的手,希望他辅佐周成王姬诵掌管国事。

周公,姓姬名旦,又称叔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地,爵位为公,所以人们称它为“周公”或“周公旦”。

周公在周武王临终之际受命摄政,深感自己肩负的使命,关乎周王朝的兴衰。当时周成王年仅13岁,周公辅佐周成王,殚精竭虑,励精图治,进一步巩固了西周政权。

周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对周公辅政心中不服,他们四处散布流言蜚语,说周公有篡夺王位的野心,有可能谋害年幼的周成王。

周公听到这些话后,他便对同时辅佐朝政的大臣太公望和召公说:“我所以不顾个人得失而承担摄政重任,是怕天下不稳。如果江山变乱,生灵涂炭,我怎么能对得起列祖列宗?”

为了避嫌,周公让儿子伯禽迁到封地鲁国去居住,他叮嘱伯禽说:“我是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论身份地位,在国中是很高的了,但是我时刻注意勤奋俭朴,谦诚待士,唯恐失去天下的贤人。你到鲁国去,千万不要骄狂无忌。”

为了让这众多的邦国对周王朝心悦诚服,周公总结“三皇五帝”时期的治世理念,甄别夏、商两个朝代的利、害、得、失,决定为千秋万世制定一整套顺天理、达人情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史称“制礼作乐”。

周公在制定礼乐制度时,主要制定了“畿服”制、“爵谥”制、“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和“乐”制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和贵贱等级制。

另外,周公旦还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制度,以调整中央和地方、王侯与臣民的关系,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为了让周王“治天下如指之掌中”,周公把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制定得非常详细和具体。

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是维护周王朝等级制度的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其吉礼、嘉礼、凶礼、宾礼、军礼强调的是身份和地位的区别,因此,“礼”是一种等级制度和秩序。

乐是配合各贵族进行礼仪活动而制作的舞乐,作用是“和”,即改善上下左右的人际关系,目的是为了巩固周朝内部的团结。舞乐的规模,也必须同享受的级别保持一致。

作为完善的国家典制,礼乐制度把一切事物都安排得井然有序。周公把这一系列典章制度制定后,他便把朝政还给周王掌管。为了让周王用心治理国家,周公在还政周成王时,还作了《多士》、《无逸》等训戒名篇,赠与周成王,这便逐渐演变成了后来的《周礼》。

《周礼》原名《周官》,是周公旦所著的一部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案的著作。《周礼》以《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6篇为间架。书中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堪称为上古文化史之宝库。

《周礼》对官员、百姓,采用儒法兼容、德主刑辅的方针,不仅显示了相当成熟的政治思想,而且有着驾驭百官的管理技巧,其管理府库财物的措施,严密细致,相互制约,体现了高超的运筹智慧。

《周礼》作为一部治国纲领,成为后世历代政治家取法的楷模。书中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制度,历史上每逢重大变革之际,多有把《周礼》作为重要的思想资源,从中寻找变法或改革的思想武器者。

[旁注]

采邑 我国古代国君封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也叫“采地”、“封地”、“食邑”。封建社会君主赏赐给亲信、贵族、臣属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农民。受到这种赏赐的人必须效忠君主,并承担进贡和在战时提供兵员的义务;对采邑中的百姓有管辖权,并课征租税。初为终身占有,后变为世袭。

太公望(公元前1156年~公元前1017年)即姜子牙,姜姓,周文王赐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他先后辅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

礼 礼在我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礼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

乐 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礼”所强调的是秩序,其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尊卑贵贱的区分,其核心是和谐,最后达到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目标。

《尚书》 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

周公旦 周公,是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姬昌第四个儿子。因封地在周,也称为周公或周公旦。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

赋税 指田赋及各种捐税的总称,依照法律或习俗征收的款项,尤其是指应付给政府的费用。在我国古代,赋税是百姓要上缴给国家的税收,支撑着整个国家的运作与发展。赋税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链接]

周武王灭掉商纣王后,对如何处置殷商遗民和商贵族的问题一时拿不定主意。于是,周公建议周武王:让殷人在他们原来的住处安居,耕种原来的土地。同时,把他们当中有影响有仁德的人争取过来为周王所用,这样就能化解殷人对我们的仇恨,臣服周室。周武王便采取了周公的这些建议,将其付诸实施。

周公这种给殷人以生路,就地安置,分化瓦解的政策,有效地争取了殷人,让殷人对周王朝心悦诚服,因而巩固了西周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