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姿百态的形态美

松树具有不同的形态,人们将松称为迎客松、送客松、倒挂松、棋枰松、蒲团松、卧龙松、龙爪松、连理松等。

松树丰富多彩的美姿美态,历来深得我国人民普遍喜爱。文人墨客赞美它,山水画家更是普遍收入画中,精心描绘,就是因为它具有千姿百态的形态美,使人着迷,令人陶醉。

松树的品格特性,主要显示出内在美和形态美,鼓舞着人们对自己的品德进行自我修养、对人格理想坚持强烈追求。

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松树崇高的美好品格特性,和人对松怀有的人文观念,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造就了深厚的松文化,使得松成为了中华民族理想人格的象征。

在黄山有一棵迎客松,挺立于黄山玉屏峰东侧的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寿逾800年,树高10米左右,胸径64厘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5米。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展开双臂,热情欢迎宾客的到来。

迎客松是黄山松的代表,姿态苍劲,翠叶如盖,刚毅挺拔,彬彬有理,形象可爱。它作为我国人民同世界人民友谊的象征早已蜚声中外,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

送客松是黄山十大名松之一,松高4.8米,树龄约450年,立于黄山玉屏楼右侧道旁,与名扬世界的黄山迎客松遥遥相对应。此松虬干苍翠,侧伸一枝,形似作揖送客,故名“送客松”。有诗赞曰:

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面春。

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

棋枰松位于黄山的北海,盘踞在平天道旁。此松极其奇古,松干较短,高仅两尺,但盘根盖顶,冠幅荫广逾丈。因树顶平正坦荡,如同围棋盘,故名“棋枰松”。

相传,从前有数位仙童坐在枝杆横斜、平正如棋盘的树顶上下棋,有位名叫黄升的樵夫,看棋入迷,忘记下山,仙童便授之一枣,含之不饥。清代诗人洪云行有《棋枰松》诗咏之:

闻道骖鸾客,时来坐对松;

樵柯从烂尽,此局几时终?

此诗将棋枰松描绘成仙人的棋盘,给棋枰松披上了神奇的色彩,耐人玩味。

蒲团松位于黄山玉屏索道上站附近,高不盈丈,却枝丫茂密错落,枝冠如盖,可坐数人不坠,形似一个大蒲团。

在黄山始信峰,还有一株连理松,这株松两棵树干相拥相抱,看似两株树,实为同根生,树冠纠缠在一起,亲密无间,恩恩爱爱。

相传唐玄宗与杨贵妃发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后来,唐明皇的灵魂追赶杨玉环到黄山,二人相挽跳入云海,于是化成了这株“连理松”。

卧龙松伫立于黄山卧云峰。传说在乾隆二十三年,清高宗弘历北巡时,问随行的纪晓岚道:“宜州哪里有可游之处啊?”

纪晓岚回奏道:“臣听说,北边的老爷岭钟灵毓秀,而且大唐时留下了许多典故,许多佳话,每一处景观都有一段美妙的故事。”

于是,君臣一行便来到老爷岭。行至山脚下,眼看就到了圣清宫下的院山门了,乾隆皇帝发现山道南侧,有一虬枝古松横卧路旁,觉得出奇,便问纪晓岚:“纪爱卿,此松可有名号?松树大多是傲立笔直,此松却又因何长成此等模样?”

纪晓岚当时正任《四库全书》的总纂官,是乾隆皇帝的不记名老师。皇帝每有“风雅”之难题,都要向他请教。纪晓岚见问,便回奏道:“据微臣所知,此松至今尚无名号。如果万岁有雅兴,臣便将听来的传说,讲与圣上听!”

乾隆立即来了兴致,站住脚,催促道:“既有传说,快讲!”

于是纪晓岚讲道:“据说,当年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十四年征服高丽后,在老岭鹰嘴峰下发现了曾祖太宗刻在石壁上的御旨,又按旨修了圣清宫后,竣工时,玄宗亲自来老爷岭主持开光大典。

开光后,玄宗在岭上游览半天。下岭后,走到这里,他忽然喊困,想就地睡一觉,寻找了一会,就单单相中了这里的一株小松树下,并告诫随员说:‘朕就于此睡一觉,你们记住,严禁他人来打搅!’于是玄宗便坐下,将头和背靠在小松树的干上睡了。”

“玄宗当时身子很乏,睡着睡着,便把小松树压弯了。小松树被压躺在地下,玄宗便也把身子躺卧了下去。

“皇帝有令不许人打搅,所以也就无人敢来喊醒他。一直睡到红日西沉,玄宗才醒过来。起来后,他见自己这一睡,竟把小松树压倒了,说了几声‘罪过’,又叮嘱人将小松树扶起,便走了。

“岂料那小松树经玄宗一压,也就定了型,无论怎么扶,扶起来又卧下。年深日久,树也大了枝也长了,却还是当年玄宗压倒的样子。”

乾隆听完了故事,便对这株松树发起呆来。好一会儿,他才说:“唔,这株松树是福份不浅哪,你们看,它的形状犹如一条伏卧的巨龙,况且当年玄宗还卧在这里睡过觉。既然以前无名号,朕就赐名给他,叫卧龙松吧?”

从此,“卧龙松”这个名字便叫开了,一直延袭着。这株树,也由一株小卧龙松长成了一株像模像样的大卧龙松了。

松树是大自然给我们人类的恩赐,松木自古就是用途广泛的优良木材,松木材质好,耐腐朽,纹理直,具有刚柔并济、负重而不折、挺直不变形、坚韧而富有弹性的特点,可作建筑、桥梁、枕木、矿柱等用材。

松子自唐代以来就是人们喜爱的上佳食品,是糖果、糕点的常用原料,有些品种还可入药。松果,别名松球、松元、松实、松塔等。魏晋时期陶弘景所著的《名医别录》记载:“味苦,温,无毒。主风痹寒气,虚赢少气,补不足”。

松脂在古时候被用于防腐、驱虫,经过提取可得到料松香、松节油等。我国最早的中药学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将松脂列为上品,记载曰:

松脂,味苦温。主疽,恶疮,头疡,白秃,疥骚,风气,安五脏,除热。久服,轻身不老,延年。一名松膏,一名松肪,生山谷。

松节是松树的含油结疤,古人认为松节是松树的骨头。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的墨有几种制造方法,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叫松烟墨,就是利用松根和松枝在窖内进行不完全燃烧制得。东汉以后这种方法被普遍采用,这才使得墨的生产达到了规模化。

汉代神医孙思邈最先发现了松针的医疗保健作用,其巨著《千金方》记载松针:

令人不老,生毛发,安五脏,守中,不饥延年,治中风,治风湿,百节酸痛之方。

孙思邈晚年又在《千金翼方》中补充记载松针可“主万病,发白返黑,齿落更生”。

孙思邈亲自采集松针制作松针茶饮用,经年不辍,实践证明,松针虽无长生不老之功,然却有延年益寿之效。相传孙思邈年过百岁依然发黑齿白,亲自坐诊处方,当时的人惊异于其容颜不老,呼为“神仙”出世!

松花粉古称“雄黄”,是一种珍贵的天然营养食品,我国人民食用松花粉至少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史籍多有记载,历来被认为是养生延年的妙药,因此民间有“益寿粉”之称。

古人用松花粉和炼熟的蜂蜜调和,做成“雄黄饼”,味香、清甘,有养颜益志、延年益寿的效果。松花粉承担着松树繁衍后代的重任,是松树精华之所在,来源于纯天然、野生的自然环境,是真正意义上的营养品。

总之,松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载体,不仅是我国民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契合了民族的人文精神,蕴涵了特有的生命美、情意美、人格美、气节美。

[旁注]

作揖 我国古人见面时的一种行礼形式,两手抱拳高拱,身子略弯,表示向人敬礼。据考证作揖大约起源于周代以前。这种礼节要求两手松松抱拳重叠,右手覆左手,在胸前右下侧上下移动,同时略作鞠躬的姿势。

唐玄宗(685年~762年)即李隆基。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亲窦德妃。唐玄宗也称唐明皇。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在位期间,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新的发展,超过了他的先祖唐太宗,开创了我国历史上强盛繁荣、流芳百世的“开元盛世”。

纪晓岚(1724年~1805年)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清代文学家。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代表著作《阅微草堂笔记》。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陶隐居集》等。他对儒、释、道三家文籍,均博览兼通,主张三教融合。

文房四宝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宣城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则特指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和歙砚。

孙思邈(581年~682年)唐代著名医师与道士,是我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许多人奉之为“医神”。他一生勤于著书,一生著书80多种,其中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影响最大,两部巨著60卷,药方论6500首。《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合称为《千金方》,是唐代以前医药学成就的系统总结,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很深远。

[阅读链接]

“迎客松”文化包括“迎客”文化与“松树”文化,两者相互结合,派生出“迎客松”文化。由山松盆景的迎客式艺术造型演绎而来,是别具一格的“松”文化。

“迎客”是迎接客人的礼仪形式。人们用各种形式表达内心思想感情,有“接风”、“洗尘”、“迎宾宴”的;有用锣鼓、鞭炮营造热烈气氛的;也有用诗画、歌舞庆贺的……久而久之,产生了“迎客”文化,并建立起了一套严格的制度规范,渐渐成为各地方沿袭的迎客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