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画家画松画精神
在我国传统“文人画”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取松、竹、梅都可傲凌风雪、不畏霜寒之性,表现卓越的人格品质和气节。
松生长在高原、平地、山间、石缝,无论春夏秋冬,它都保持着常年青翠,有一种刚毅、顽强的精神,鼓舞着人们对生活的信心,也表示着延年益寿的品位。因此,大多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多配置松树来表现画面的意境与意义。
松树早在唐代画圣吴道子时,就常被画在壁障上。古人画松多以松石点缀山水,在唐代山水画中已形成了一种风气,并出现了很多著名松石山水画家,他们把松石作为山水一部分,刻意加工,使画面呈现出“妙之至极”的韵致。
唐代画家张璪画松,很能用笔法,“常以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枝,气傲烟霞,势凌风雨,槎牙之形,鳞皴之状,随意纵横,应手间出,生枝则润含春泽,枯枝则惨同秋色。”特别是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更是被历代的艺术家所折服,成为我国画论中的千古玉律。
五代后梁的荆浩,号称“太行山松”。他隐居于太行山的“洪谷”,一面“耕而食之”,一面深入观察大自然,那“翔鳞乘空”、“欲附云汉”的古松,使他倍感惊讶,常常“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他画出了数万棵松树方悟出了真谛。
荆浩的《松壑会琴图》,用斧劈皴画出前景的山石,用细致笔法描绘前景的松柏,树下站立两位久违的朋友,其中一位似乎正为远道而来的朋友感到高兴。
在他们右边有一处房舍,左边有一条小河缓缓流过,上架一桥,一位童子正肩背古琴慢慢走过来。顺着河水向画上端看,观者会看到陡峭的山峰和被雾气笼罩的松林。
五代宋初有位著名画家叫巨然,他有名画《万壑松风图》。此图绘江南烟岚松涛,矾头重叠。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浓荫森森。沿着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浓密的松林,“丰”字形的松树随风摇曳,似乎能使观者感受到阵阵湿润的凉风扑面而来。沟壑里聚起团团云雾,缓缓地向上升腾。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桥,在这世外桃源里留下人间烟火。
作者构图与其他山水稍有不同,虽取全景,但不突出主峰,通过环绕着的松林将峰顶连成一个统一整体,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表现得自然得体。全图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腴润秀雅,天趣盎然。坡石用淡墨作长披麻皴,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有沉郁清壮之韵。画中屋宇,以界画而成,表现了画家怀有丰富的绘画技巧。
北宋有位著名画家叫李成,他的传世精品《寒林平野图》,图绘萧瑟的隆冬平野中,长松亭立,古柏苍虬,枝干交柯,老根盘结,河道曲折,似冰冻凝固,烟霭空蒙而至天际。
这正是李成最擅长表现的场景。宋人用的绢,极宜于勾线。李成用硬笔锐锋,在绢上勾画的松针、粗干细枝、土坡石廓,线条瘦硬坚韧,即使不染墨,也神完气足。所以他的画,仅用淡墨作少量的烘染,给人以一种秀润淡雅的享受。
李成还有一幅《乔松平远图》,表现了冬日寒冽窠石坡陀上挺然生长着的长松老树,背后映衬平川远山,坡石壮如云头,送针细利,笔墨清润。
南宋著名画家李唐有《万壑松风图》,画面山峰高峙,山石巉岩,峭壁悬崖间有飞瀑鸣泉,山腰间白云缭绕,清岚浮动。从山麓至山巅,松林高密,郁郁葱葱。山脚下乱石珠连,水流奔涌。大自然雄壮之气扑面而来,给人以气势磅礴的感觉。
南宋著名画家马远有《岁寒三友图》,画以松、竹、梅暗喻文人气节,颂扬不附权势,特立独行,洁身自好的品德。画面上高峰突兀,乔松婆娑,寒梅竞放,翠竹摇曳,观之有入瑶林仙境之感。
马远还有《倚松图》,表现了文人寄情山水、抚琴赋诗、畅抒情怀、怡然自乐的画作。在尺幅大小的画面上,把一老一少两人安排在松姿奇特、湖光波动、远山绵延的自然环境中。他们或许是行走在归途中,倦时倚松稍作小憩。书童站在前面,上身着浅蓝色长布衣,下身穿白色裤子,双手抱着用布裹着的琴,两眼炯炯有神地欣赏着周围的景色,流露出一股天真无邪的稚气。
书童衣纹简洁流畅,形象生动自然。松树后面,一位文人雅士倚松而立,左臂弯曲着靠在松树上,右臂自然下垂,作休息状。头部微侧,两眼凝视着波光荡漾的湖水,若有所思。
南宋著名画家马麟有《静听松风图》,绘有二树高松迎风,其树并不写顶、脚。枝干虬劲奇趣,枝叶飘洒,一老人悠然坐于松下,似听风冥想,有道骨仙风之气质,神气舒畅。
元代著名画家吴镇有《双松图》,画中双树擎天而立,树后有一条蜿蜒的溪流渐渐地向后推延,几户房舍坐落在岸边,空间深邃。全作笔力雄劲,墨气沈厚,有一种平淡天真的韵致。
元代著名画家朱德润有《林下鸣琴图》、《松溪钓艇图》等画松之图。《松溪钓艇图》中坡石间一株古松傍岸,老干盘屈势若虬龙。松旁杂树、小草相衬。松前湖面空旷浩渺,远山一抹,遥接天际。一叶轻舟载三人缓行于湖中,打破了画面沉寂。图中松树用笔尖劲爽利,坡石皴法婉和温润,浓淡有致。人物用白描法,笔简神完。
元代是一个充满抗争的时代,因此画松的图特别多。主要有唐棣的《霜浦归渔图》、倪瓒的《幽涧寒松图》、王蒙的《春山读书图》、张舜咨的《鹰桧图轴》等。
明代的许多著名画家都曾画过松树,主要有戴进的《墨松图》和《长松五鹿图》、朱瞻基的《万年松图》、沈周的《苍松片石图》、明陈淳的《松石萱花图》、唐寅的《山路松声图》和《松荫高士图》、文徵明的《古木寒泉图》和《松岩观瀑图》、仇英的《东林图》和《松溪高士图》以及《松溪论画图》、董其昌的《九夏松峰图》和《踈松远岫图》等。
其中唐寅著名的《松崖别业图》画心高32厘米,长124厘米,水墨纸本设色,图中远山如黛,淅沥雨后,山崖下结庐山间,苍松掩映,坐拥翠竹,堂前侍童,一煮茗,一端茶,主人侧卧在河边草亭中,凝思苦吟。
唐寅著名的《山路松声图》层岩邃壑,飞瀑流泉。山腰苍松葱郁,虬枝老干,掩映画面。山下平湖一湾,清澈见底。一条崎岖不平的野路,蜿蜒通向山涧,以增加画面的幽深感。一隐者凭眺倚栏,静听松风,侍者囊琴随后。
清代也是一个充满抗争的时代,画家借松表现时代的精神,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画松图。主要有王鉴的《长松仙馆图》和《仿松雪溪山仙馆图》、弘仁的《黄海松石图》、吴宏的《松溪草堂图》、八大山人的《松石牡丹图》和《松石萱草图》以及《五松图》、石涛的《松菊石图》和《松下高士图》、王翚的《春山飞瀑图》和《松溪茅屋图》以及《万壑千崖图》、恽寿平的《古松云岳图》和《五大夫松图》以及《松菊图》、沈铨的《寿鹿图》和《松鹤延年》、李鱓的《富贵长寿图》和《松藤图》以及《松石图》、郎世宁的《花阴双鶴图》、袁枚的《松鸮图》等。
总之,在画家的松树作品中,或画松孤生于山颠石缝;或画松斜长于峭壁悬崖;或画松长于平原山岗,参天而立、郁郁葱葱;或满画松疤结裂痕,但呈现出枝叶并茂,昂首天外的姿态。
还有的画家描写风雪严寒中,苍松挺拔而立、郁郁葱葱,依然保持平日的本色。这些绘画都将松树的耐得摧残困厄和冷霜熬雪的坚贞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也有许多画家在松林内,抒写自己在远离尘世喧嚣的隐逸幽静的山间林下环境中,保持自己孤高雅洁的个性和志趣。
在画家的生命意识中,都是既在赞美松的崇高美、坚贞美,也在赞美它的生命美,展现出了松树的精神之美和文化内涵。
[旁注]
张璪 唐代书画家。长文学,善画山水松石,尤以画松为人所称道。擅水墨山水,尤精松石。传说他能双手分别执笔画松,有双管齐下之誉,可见他的高超技艺。又用手蘸墨作画,不求巧饰。画山水重灵感,富于激情,其山水高低秀丽,咫尺重深,为唐代水墨山水画之代表。
荆浩 字浩然,号洪谷子。我国五代后梁最具影响的山水画家。擅长画山水,吸取北方山水雄峻气格,作画勾皴之笔坚凝挺峭,表现出一种高深回环、大山堂堂的气势,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
巨然 五代画家,僧人。擅长山水,专画江南山水,所画峰峦,山顶多作矾头,林麓间多卵石,并掩映以疏筠蔓草,置之细径危桥茅屋,得野逸清静之趣,深受文人喜爱,对元明清以至近代山水画发展有极大影响。有《万壑松风图》、《秋山问道图》、《山居图》等传世。
李成(919年~967年)五代宋初画家。擅画山水,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平远寒林,画法简练,气象萧疏,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画山石如卷动的云,后人称为“卷云皴”;画寒林创“蟹爪”法。对北宋的山水画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北宋时期被誉为“古今第一”。
马远 南宋画家。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李唐,笔力劲利阔略,皴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楼阁界画精工,且加衬染。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鸟常以山水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
朱德润(1294年~1365年)元代画家,诗人。善诗文,工书法,格调遒丽。擅山水,初学许道宁,后法郭熙,多作溪山平远、林木清森之景,重视观察自然,当北游居庸关时,尝作“画笔记行稿”。
唐寅(1470年~1524年)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
李鱓 清代著名画家。他的宫廷工笔画造诣颇深,中年开始画风变化,转入粗笔写意,大胆泼辣,挥洒自如,感情充沛,富有气势。他拓展了写意花鸟画的表现领域,其题材之广泛多样远远超过了前人,品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的影响。
[阅读链接]
在传统绘画领域,“松鹤延年”是一个重要题材,尤以清代僧人虚谷之作最著名。他的松鹤图画面奇峭隽雅,生动冷逸,意境清简萧森,情调新奇冷逸,以偏侧方折之笔写出松针与丹鹤,给人一种福寿康宁的愉悦感,体现出了松鹤延年之高雅旨趣,散发着潇洒出尘的飘逸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