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四重奏———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意识流小说在美国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说能够深刻发掘人物的内心生活、发掘人物潜意识中的性欲本能。小说常以凶杀、乱伦、梦魇为题材。他还注意从各种不同角度去描写人物,增加作品的层次与真实感。采用“时序颠倒”的手法,用以突出历史与现实的因果关系。他的意识流作品扑朔迷离、变幻莫测,象万花筒般繁复、杂乱,

但引人入胜。代表作是《喧哗与骚动》。

《喧哗与骚动》小说故事发生在杰弗逊镇一个破落的望族康普生家。这个家族曾出现过好几个将军,一个州长及许多有钱的农场主,但现在这四个儿女,一个是白痴、一个是热恋自己妹妹的自杀者,一个是粗暴的骗子,另一个是热恋哥哥具有变态心理的女儿。福克纳通过这四个儿女描述了这个败落的家庭的情况。由每个人物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和时间叙述同一个故事,小说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班吉的部分”,写康普生家的小儿子班吉的意识活动;第二部分是“昆丁的部分”,写思想混乱的长子昆丁自杀前的意识活动;第三部分是“杰生的部分”,写实利主义者,次子杰生的意识活动;第二部分是“迪尔西部分”,迪尔西是这个家庭里的黑奴,她是唯一健康、正常、没有变态心理的人,为人忠诚厚道。作品由她把整个故事复述一遍,故事的中心线索是康普生家放荡不羁的儿女的经历,作者想通过老黑奴对康普生家衰败的叙述,来反映出美国南方奴隶制度的崩溃。

小说把白痴班吉,思想混乱的昆丁和实利主义者杰生这三个人物的三种不同的“意识之流”汇聚到一起。通过对同一件事的反复咏唱,作者用意识流手法描绘出一个如同梦幻的、模糊不清的大致情节,然后再用第三人称的手法来填补意识流所造成的空白。因此,福克纳这部作品中的三股意识流被有机地联在一起,比以往意识流又前进一步。

作者也运用了“时序颠倒”法。第一部分发生在 1928 年 4 月 7 日,第二

部分是 1910 年 6 月 2 日,第三部分是 1928 年 4 月 6 日,第四部分是 1928

年 4 月 8 日。这样一来,作品能吸引读者去寻找叙述的线索,自己重新建立起时间的顺序,加强小说的效果。

一个家族的悲剧故事,四段各不相关的思维,犹如四道光谱复合成光怪陆离的色彩,而这四个不同的观察点则又建立在人物与人物之间曲折复杂的关系之中。乍一看,似乎使人无法理解,但透过这些表面零乱的因素,却使人明确地认识到:这是一幅象征性的图象,它的每一个光点都闪烁着各自的颜色,组成它的线条便是意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