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大师——马克·吐温及其小说
马克·吐温(1835-1910)是十九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从资产阶级民主理想出发,以幽默讽刺为武器,大胆揭露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腐败、民主的虚伪以及种族压迫等罪恶,并且有力地控诉了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马克·吐温不是一个以逗乐为目的的幽默家,他是一个有着严肃思想的艺术家。正如鲁迅先生在《〈夏娃日记〉小引》中所说,马克·吐 温“成了幽默家,是为了生活,而在幽默中含着哀怨,含着讽刺,则是不甘于这样的生活和缘故了。”
《汤姆·索耶历险记》这是一部以儿童历险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汤姆生活顽皮,但为人正直诚实,他厌恶学校里枯燥无味的生活,对星期天去教堂作祈祷更为反感。于是他产生了做海盗的念头,于是他与哈克贝利和乔埃·哈波三个偷跑到密西西比的一个荒岛上。经过几天的逍遥,他们想家了,当他们赶到镇上教堂时,那里正在为他们举行追悼仪式。在一场惊喜的激动中, 汤姆感到十分得意。接着,镇上举行了一场审判,要对杀死医生的嫌疑犯波特作出判决。在这关键时刻,汤姆鼓起勇气当众作证,证明杀死医生的不是波特而是印江·乔埃。波特得救了,印江·乔埃逃走了,汤姆怕他来报复, 心里总是提心吊胆的。后来,汤姆在与哈克到一座荒芜的闹鬼房子里去挖掘假想的财宝时,发现了印埃·乔埃的踪迹,他们几经追逐,终于使这个杀人犯困死在小洞里,而他们还得到了早年海盗埋葬在山洞里的一大堆金币。
小说通过汤姆与哈克贝利追求追求冒险、寻找自由的传奇经历的描写, 反映了五、六十年代美国南方社会闭塞、沉闷、死板、庸俗的社会现实,作者笔下的圣彼得堡小镇正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宗教的虚伪可笑,市民的贪婪、庸俗和保守,以及资产阶级道德的欺骗性,小说无不一一进行严历的讽刺和有力的鞭挞。此外,《汤姆·索耶历险记》中出色的幽默、夸张的手法,对儿童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和各种令人发笑的情节设计,足以证明这位小说大师在艺术上的成熟,它是马克·吐温第一部独立完成的真正的长篇小说。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被道格拉斯寡妇所收养,但他对过资产阶级家庭那种“体面”、“规矩”的生活感到极不习惯,对学校的死板教育也感到厌恶,一心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他的酒鬼父亲突然自外归来,强行把他带进森林,过起以渔猎为生的生活。父亲常发酒疯,毒打哈克。哈克逃了出来,在一个小岛上遇见逃亡黑奴吉姆,二人结伴同行,乘木筏由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准备逃到不买卖黑奴的自由州去。吉姆有着忠诚、友爱的美好品质,他甚至冒了丧失他所追求的自由的危险而留在了受了伤的汤姆的身边。在陆地上和城市里弥漫着惨无人道的气氛。到处都是花样翻新的欺诈,而漂流在密西西比可上的本筏成了一种对立面,在风景如画的两岸中,它仿佛是可以避开那种卑劣生活的一个独立的小岛。故事的结局是:吉姆姆的主人华森小姐临终前给了吉姆自由,他再也不需要逃亡了。
马克·吐温在书中塑造了一个感人的、成功的黑人形象。吉姆不是一个浑浑噩噩、奴气十足的黑人,而是一个有反抗精神、能够牺牲、品格高尚的人,虽说有时也表现出一种可笑的迷信意识,但他心灵的纯洁足以使任何歧视黑人的白人感到羞愧。他纯朴善良,对亲人有真挚的爱,对朋友重友谊, 并且具有争取自由的斗争性。他不愿忍受当奴隶的命运,渴望成为一个自由
的人,主宰自己的命运。在他遇到哈克贝利之后,就以一种可贵的父爱精神来照顾这孩子,他把哈克贝利看成是朋友、同志、患难与共的兄弟,丝毫没有奴颜婢膝的表现,他对哈克贝利的真诚无私感动得这孩子甚至要去吻他的脚
。
哈克贝利在小说中也塑造得极为成功。他不能忍受道格拉斯寡妇为他安排的虚伪的资产阶级生活,也不能忍受酒鬼父亲的虚待,他逃了出来以追求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在同吉姆的关系上,表现了他善良、正直的品质,一个白人少年和一个黑奴建立起真诚的友谊,这是多么可贵!哈克贝利宁愿冒着违反法律和社会传统道德来帮助吉姆争取自由。从儿童懂事时起, 社会传统就教育他:奴隶是不能反抗主人的,而帮助奴隶逃跑是卑鄙下流的犯罪行为。所以,哈克一面帮助吉姆逃跑,一面又受着良心的谴责。他曾想写信去告发吉姆,但一想到吉姆的好处,又不忍心使他再受苦。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他说:“好吧,那么下地狱就下地狱吧!”他决定把自己的命运同吉姆连在一起。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公认的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它的思想境界达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高峰,它的艺术描写集中了作者各个方面的风格才华,真实的描写、幽默地叙述和优美的抒情完美地抒合起来,它达到美国小说前所未有的高度。海明威说到这部书时,指出它“是我们所有的书中最好的一部书。”作者在小说中所使用的美国南方方言、黑人俚语被称为“英语的新发现”,流畅、准确、口语化,对美国以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