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说形式的彻底反叛—— 新小说派

新小说派或称“反小说”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出现于法国,盛行于五、六十年代,它对英、美,特别对西欧和东欧产生较大的影响。主要代表是法国作家罗布—格里耶、娜塔丽·萨洛特、米歇尔·布托尔等。

新小说派不是一种创作团体,只是一种创作倾向,他们自己还不承认是一个文学流派。但他们的创作理论和实践,足以表明它是当代欧美的一种文艺思潮和流派。

新小说派作家认为,塑造人物不是创作的目的,人物只是表现心理状态或心理因素的临时道具,作者不必按传统要求给人物以面面俱到的注意。他们反对在小说中刻划人物的性格反对描绘人物的外表特征。并竭力主张把人的思想、见解从小说里取消,把作者所作的政治、道德、心理的评论统统地从小说里取消,企图通过小说,重建一个纯属内心世界的时间和空间。

在人与物在关系上,主张以物为主,但只能描写物质世界的外形和样式, 而不赋予它任何意义和感情的色彩。在读者与作者的关系上,强调读者在小说中的探索作用。为了使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物的内在的心理因素上,因而把人物的面目写得糊涂不清,难以辩认。这样,读者就不得不和作者一起钻进人物的内心,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从而在自己的想象中重建起小说的人物、环境和故事,把作者的想象化为读者自己的想象,使读者进入角色的领域去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新小说派的作品中,主人公有时没有姓名,常用“我”或“你”的形式表达,似乎主人公就是读者本人。

在小说结构上,不注意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常常把过去、现在、将来的次序任意颠倒或相互交错,或者根本不明确交待时间,或者一概用现在时态叙述。故事情节异常简单,有些甚至从通俗小说中借用情节,将现实、梦境、下意识、幻觉等彼此重叠在一起。或者采用环境结构, 即小说的结尾又回到小说的开头,各种场景在小说中多次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