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弥新不衰的酒文化

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

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

山西的酒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类文明。山西汾阳杏花村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素有“诗酒天下第一村”的美誉,是汾酒与酒文化的发祥地。

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的历史人文环境、神奇独特的酿造工艺,积淀形成了汾酒文化丰厚的底蕴。

诗仙李白两次出游太原,途中来到杏花村品尝汾酒,感受汾酒的美味后,写出了佳句。:

琼杯倚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与李白齐名的诗人杜甫,其祖父曾为汾州刺史,汾阳古称汾州。杜甫幼年时常来汾州留居,对汾酒也有着高度的赞誉。

山西制酒业历史悠久,如《物原》食原中载“殷果作醋,周公作酱芥辣”是事实的话,那么,毫无疑问,酒的发明要比醋早得多,按传统的制醋技术,醋是在酒的基础上酿出来,因此,人工酿酒的历史要比酿醋的历史久远。

山西名酒倍出,有汾酒、竹叶青酒、潞酒等。山西的酒文化有非常鲜明的地域文化的特色。

汾酒原名汾清,起源于4000多年前历史上的黄酒,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汾酒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极力推崇,被载入二十四史,使汾酒一举成名。

汾酒风格约接近于“汾州黄”酒。大约在唐代,因蒸馏酒较为普遍,特别是桑落酒技术从洛阳或永济北上经过汾州时,过滤“汾清”就变成了蒸馏汾酒。

汾酒工艺精湛,源远流长,素以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特色而著称。汾酒用水为采自山间的泉水,以高粱为主要原料,用的酒曲则以豌豆、大麦为原料。杏花村有取之不竭的优质泉水,给汾酒以无穷的活力。

《汾酒曲》中记载,“申明亭畔新淘井,水重依稀亚蟹黄”,注解说:“申明亭井水绝佳,以之酿酒,斤两独重”。

《周礼》上记载了酿酒六法,即:

秫稻必齐,曲药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心良,火齐心得。

此为黄酒酿造法的精华。

汾酒色佳香甜的原因除了原料和水质外,也是与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分不开的。汾酒的酿造方法在《天工开物》“曲蘖第十七”中有详载。

清乾隆年间,《汾酒曲》中详载了有关汾酒的史实、品质、酿造和酒业等内容。清徐珂《清稗类钞·工艺类》记载:

汾酒之制造法与它酒不同,它酒原料下缸,七八日之酝酿,一次过净,酒糟齐出矣。汾酒酝酿最缓,原料下缸后须经四次,历月余,始能完全排出。且其性最易发挥,存积稍久,则变色减秤暗耗不资。

竹叶青酒也产于山西杏花村。竹叶青酒以悠久的历史和色、香、味“三绝”的独特风格,赢得了一致赞誉。

最古老的竹叶青酒只是单纯加入竹叶浸泡,求其色青味美,故名“竹叶青”。后来竹叶青酒以汾酒作底酒,酿以广木香、公丁香、竹叶、陈皮、砂仁、当归、零陵香、紫檀香等10多种名贵药材和冰糖、白砂糖浸泡配制而成。

竹叶青酒色泽金黄兼翠绿,酒液莹澈透明,芳香浓郁,酒香药香谐调均匀,入口香甜,柔和爽口,口味绵长。酒度为45度,糖分为10%。具有养血、舒气、和胃、益脾、除烦、消食的功能,因此被誉为“长寿水”。

竹叶青酒的美名引来了不少帝王将相、文人骚客的赞誉。南北朝时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皇帝以“兰羞荐俎,竹酒成芳”的诗句赞美皇家宫廷酒竹叶酒;北朝北周著名文学家庾信《春日离合诗二首》诗道:

田家足闲暇,士友暂流连。

三春竹叶酒,一曲昆鸡弦。

诗人以鸥鸡筋作琵琶,用铁器弹拨。边品竹叶酒,边弹琵琶,兴致勃勃。

初唐诗人王绩在《过酒家》诗中赞:“竹叶连糟翠,葡萄带曲红”;唐朝诗人白居易有诗云:“瓮头竹叶经春熟,阶底蔷薇人夏开”;骆宾王有“竹叶离樽满,桃花别路长”。大书法家怀素最爱喝竹叶青酒。《怀素人草书歌》中有生动的描绘:

狂僧前日动京华,朝骑王公大人马,暮宿王公大人家。谁不造素屏,谁不涂粉壁。粉壁摇晴光,素屏凝浇霜,待君挥酒兮今不可弥忘。骏马迎来坐堂中,金樽盛酒竹叶香。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已后始癫狂。

潞酒因产于潞州故得名为潞酒,潞州即山西的长治。据古籍记载,潞酒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早在中唐时期,潞酒就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味。

唐代李隆基任潞州别驾时,潞州一带连年丰稔,人民安居乐业,潞州各县酿酒业很发达,有近50座烧酒坊。

李隆基即皇帝位后,视潞州为发迹之地,723年至732年的9年间,唐玄宗李隆基先后登太行山来潞州,以“宴父老”。当地的官员将潞酒作为贡品献上筵席,有诗形容当时的酒宴盛况:

宫里府外灯连彩,街头巷尾笙和歌。

夜阑霜起归者少,陌路相逢醉人多。

潞酒以无色透明、清香醇正、绵软醇厚、余香较长著称。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有浓厚的梨花香气。

潞酒以当地优质高粱为原料,用优质大麦、小红豆制成大曲为糖化发酵剂,其工艺为地缸分离,适温发酵,清蒸续渣,经分段接酒,贮存老熟,勾兑产出等精酿而成,在操作上把握“稳、准、细、净、冷、热、潮、燥”等要诀。

山西人待客酒是必备之物,谓之“无酒不成席”,劝酒风俗各地又有不同。

山西人平时吃饭较节俭,但遇红白喜事或时令节日时,饭前必饮酒助兴。山西的饮酒习俗有很多讲究,从中可以看出山西酒文化的深厚和山西人的精神风貌,如以酒礼宾、庆贺、助兴、交友等都是山西酒文化的不同形式。

[旁注]

刺史 古代官名。汉武帝时期置。“刺”,检核问事之意。秦朝时每郡设御史,任监察之职,称监察院御史。汉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行各地视察,不常置。汉武帝时废诸郡监察御史,设刺史一职,分全国为13部,各置部刺史一人。刺史制度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黄酒 我国最古老的酒类,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黄酒以大米、黍米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为14%至20%,属于低度酿造酒。黄酒含有丰富的营养,含有21种氨基酸,其中包括有数种未知氨基酸,而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依靠食物摄取8种必需氨基酸黄酒都具备,被誉为“液体蛋糕”。

二十四史 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因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

《周礼》儒家经典之一,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周礼》涉及内容极为丰富,天文历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等无所不包,堪称为上古文化史的宝库。

《天工开物》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天工开物》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黄、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其中一些技术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怀素 唐代著名书法家,幼年好佛,出家为僧。怀素擅长草书,是我国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阅读链接]

传说以前在杏花村,有家“王记酒坊”。因其生产的酒质一般,每年在杏花村众多酒家参赛的“酒会”评酒中,总是榜上无名。有一年酒会评酒又开始,尽管“王记酒坊”的王老板缺少信心,还是决定去酒会赛场。

他临走时吩咐两个伙计抬一坛酒到赛场参赛。谁知那天天气奇热,一时找不到水喝,两个伙计为解渴,私下偷喝了大半坛酒。

他们走着走着,来到一处长满绿油油青竹、旁边堆着几块大石头的地方。从石缝渗出一滴滴泉水,泉水聚成石头底下一个巴掌大的水洼,洼中浮着不少落下的竹叶,两个伙计用竹叶卷成环状,将洼中泉水舀进酒坛充数,不少竹叶也舀进坛中。

在酒会上,这坛被掺了水的酒刚一打开,便发出阵阵的清香。众宾客一看酒色绿莹莹、清澄澄,取出一品尝真是风味独特。品尝的人无不拍案叫绝称好,于是公推为赛会第一。王老板喜出望外。

次日,王老板和两伙计寻至头天舀水处,掬出清泉水亲自尝尝,果然清冽甘甜,方才明白昨日“赛会第一酒”和洼中清泉水及竹叶有关。

王老板买下竹林和邻近一片土地,还在水洼处打了一眼“古井”,用井水酿酒,加入竹叶,果然酿出了色香味特好的美酒,取名“竹叶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