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丰富的民间剪纸艺术

剪纸属于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能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民间剪纸艺术有其独特的形式语言和深厚的传统历史文化渊源,体现了我国民间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的传承,反映了人们的心理特征、生活追求和审美情趣。

山西民间剪纸内容丰富,并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山西吕梁地区的剪纸含有汉代石刻艺术所具有的质朴、粗犷、雄浑、博大之气;晋南剪纸刀笔遒劲,酣畅淋漓,且具有粗中见细、拙中藏巧的特点;雁北的广灵、灵丘剪纸凝重而艳丽,既有塞外的野趣,又有关内的隽秀;而地处山西腹地的晋中剪纸,则呈圆润秀丽、纤巧精细的风格。

山西民间剪纸的体裁格式,根据各地民俗与实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最常见的是窗花,窗花的大小根据窗格的形状来定。

如晋北一带窗户格式有菱形、圆形、多角等样式,窗花也随窗而异,小的寸许,精致灵巧,稚趣横生;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应的“团花”,素雅大方。

忻州一带,欢庆春节,或操办婚事都要贴“全窗花”,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莲花、桂花、笙等,祝愿新媳妇善于女红,早生贵子,美满幸福。

剪纸的题材大都是人物、动物、草木花卉,能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谐音、象征等手法,构成寓意性的艺术画面。

如《龙凤呈祥》、《凤凰戏牡丹》象征婚姻的美满与神圣。《刘海戏金蟾》象征爱情的真挚。《柿子和如意》表示四时如意、平安幸福。《喜鹊登枝》寓意喜上眉梢,喜事盈门。肥猪身上的装饰花纹,用一群小猪组成,以比喻“多子”。新媳妇怀里抱娃娃,表示“得子”等。

民间剪纸与各地风俗习惯密切结合,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基本素质,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凡岁时节令、居住、服饰、诞生成年、婚葬、寿筵,都在剪纸中得到了反映。

春节是很多民族非常重视的节日,因此显得尤为隆重。山西地区人家过春节时屋里院内都要进行装饰。农村里尽管院门上贴着门画、对联,挂着门笺,还要再剪贴一对“桃核”,“核”谐“符”音,承袭古时称“春联”为“桃符”的习俗。

元宵节家家门前悬挂彩灯,灯的造型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彩灯上张贴的剪纸丰富多彩。以影形而转动谓之“走马灯”,镂刻的灯花为适应转动均是侧面侧身,灯花的功能是美化灯,这就要求剪出的花样必须契合透光照明,为此,灯花的线条比较纤细,黑白对比不太明显,块面相间比较均匀。

山西地处华北高原,历来降雨量就少,尤其是春季十年九旱。旧时,遇到久旱不雨,人们无力自救,便将希望寄托于龙,到农历二月初二时,妇女剪龙,家家门上贴龙,祈求龙王降雨。这类剪纸大都造型简洁夸张,轮廓分明,少有浮饰,呈现出拙稚的野味。

春天,万物复苏,毒虫一类开始四处活动,稍不留神便受其害。传统习俗年年在这个时候,人们剪“鸡啄蝎子”、“七星剑斩蝎子”。

有的则要贴“符”,“符”上刻印有:

谷雨日,谷雨晨,奉请谷雨大将军。茶三盏酒四盅,送蝎千里化为尘。

端午节兴贴“虎除五毒”的剪纸,也与上述的心理因素是一样的,都是人们出于一种良好的愿望,希冀获得精神上的安慰、心理上的平衡。

在山西,孩子诞生是家庭中的一件大喜事。作长辈的为这新生命都得庆贺一番。先用红纸剪个大大的、不做任何装饰的掐腰“葫芦”贴在门上,一为报喜,宣示添丁增口了,也为新生儿纳吉求福,禳灾祛祸;二为报信,也就是一种门标,人们深谙此俗,也就不随便出入了。

此外,新生儿为男婴者,在门墩上用煤块压一片方形白纸,寓意品行方正,洁白无瑕;如果是女婴,则压一块红纸,寓意洪福齐天。

孩子长大,父母为儿女的成婚大礼竭尽全力,祝愿他们和和美美,白头偕老。这种心愿也需要借助新娘的陪嫁品、新郎的迎娶用物以及亲朋好友馈赠礼品上的剪纸表现出来。

新婚之典,凡使用之物都要有“礼花”覆盖。“礼花”亦称“喜花”,自然悦目好看,充满喜气,而礼花上的象征之物,诸如花卉草木、器皿吉物、字意图案等,往往包容了人们的理想、愿望、祝福。

洞房窗户上剪贴的“扣碗花”,其造型两碗相扣严丝合缝,含“合卺”的实意。卺,是瓢,一瓠剖两瓢,两瓢相合谓之“合卺”。此外,“鼠闹葡萄”、“鼠拽瓜瓜”、“鼠拉鸡子”、“石榴鱼”、“抓髻娃”为内容构成的剪纸也同样含有生殖繁衍之意。

婚嫁贴“喜”字可是很有讲究的,嫁女的一方贴“禧”字,是表示一种喜庆、吉祥。而娶媳妇的一方则要贴“囍”字。这“囍”字,以“囍”寓意喜上加喜。

日常生活中,剪纸成为山西人生活中最常见的装饰品。墙花,顾名思义是贴在墙上的花。它篇幅较大,而且带有浓厚的故事情节,如《八仙》、《娶亲》、《老爷送外甥》、《老鼠嫁女》。

这类大型的剪纸在山西的一些地方是常见的。粮仓、水缸等盛物器皿是人们着重美化的“天地”。一般都喜欢贴“鱼”,粮仓上贴鱼象征家有余粮;水缸上贴鱼喻如鱼得水,有鱼必有水,源源不竭之意。早先刺绣底样除笔绘外,大都是用薄而韧性强的纸剪出所要绣的图纹,然后贴在底缎上再施以绣工。

刺绣纹样采用最多的是动物、植物以及几何图形。这些剪纸手法简练、概括,富有抽象趣味。所剪的内容由绣品的用途而定,像婚嫁用的“枕头顶”、“鞋面”、多取“龙凤呈祥”、“凤戏牡丹”、“龙戏珠”、“麒麟送子”等吉语,喜庆祝福的内容。这些剪纸既反映出农村色彩斑斓的生活,又折射出朴实厚道、质直善良的民风。

[旁注]

石刻 运用雕刻的技法在石质材料上创造出具有实在体积的各类艺术品,泛指镌刻有文字、图案的碑碣等石制品或摩崖石壁。石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石刻种类繁多,古代艺术家和匠师们广泛地运用圆雕、浮雕、透雕、线刻等各种技法创造出众多风格各异、生动多姿的石刻艺术品。

女红 又称“女工”、“女功”,或“女事”,属于我国民间传统技艺,多指女子所做的针线活方面的工作。纺织、编织、缝纫、刺绣、拼布、贴布绣、剪花、浆染等,都属于女红系列。

门笺 是我国传统的春节门楣吉祥饰物,一般用红纸或彩纸剪刻而成,呈长方形,镂空的背饰有方孔钱纹、万字纹、水波纹等,上有吉语题额,中有吉祥图案或福禄寿喜等字,下有多种多样变化的穗,人们在除夕或元旦将门笺贴挂在门楣上,以为新年的节物。

走马灯 灯笼的一种,是我国传统玩具之一,常见于元夕、元宵、中秋等节日。灯内点上蜡烛,烛产生的热力造成气流,令轮轴转动。轮轴上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投射在屏上,图像便不断走动。因多在灯各个面上绘制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而灯转动时看起来好像几个人在互相追赶一样,故名走马灯。

谷雨 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时间为每年4月19日~21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0°时,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八仙 指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众说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始定为: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麒麟 是古籍中记载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是神的坐骑,古人把麒麟当做仁兽、瑞兽。雄性称麒,雌性称麟。麒麟是龙头,马身,鱼鳞。麒麟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我国传统民俗礼仪中,被制成各种饰物和摆件用于佩戴和安置家中,有祈福和安佑的用意。

[阅读链接]

广灵县地处太行山北端,恒山东麓,为山西东北门户。广灵县剪纸文化底蕴深厚,以刀刻为主,剪裁为辅,阴刻阳镂结合,刀法细腻,深浅色相间,冷暖色调对比,艺术风格鲜明,想象力生动,表现力强,生动传神,用料与染色考究,包装制作精细。

广灵县剪纸的原料是一种单一的雪白宣纸,工具是几把刀刃为斜形的大小不等的刻刀。程序是先用刀刻出剪纸成品,再点染着色。

民间巧匠非常讲究刀工刻法和着色技艺,他们以简单的工具,采取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办法,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能龙飞凤舞地刻制出许多成品。着色时用上好白酒调色,调配较深的颜色可加少量白矾,这样既能使涂上的颜色鲜艳水灵,又能保证剪纸存放较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