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骑射促进民族融合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赵国的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他即位的时候,赵国正处在国势衰落时期,就连中山国那样的邻界小国也经常来侵扰,而在和一些大国的战争中,赵国常吃败仗,有亡国的危险。

在韩、赵、魏三国中,赵国地处北边,经常与林胡、楼烦、东胡等北方游牧民族接触,因此,对他们有着更多的了解。

在春秋至战国时期,华夏传统服装是长袍宽袖,不便于骑马射箭。而用来作战的战车十分笨重,只宜在较为平坦的地方作战,在复杂的地形中运转十分不便,众多的步卒也无力对付那奔驰迅猛,机动灵活的骑兵。

在和北方这些游牧民族的接触中,赵武灵王看到他们在服饰和兵器方面有一些特别的长处: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

赵武灵王深有感触地对手下说:“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来如飞鸟,去如绝弦,是当今之快速反应部队,带着这样的部队驰骋疆场哪有不取胜的道理。”

为了富国强兵,赵武灵王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决心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可是“胡服骑射”的命令还没有正式下达,就遭到国内许多皇亲贵族的反对。反对的人以“易古之道,逆人之心”为由,拒绝接受变法。

赵武灵王驳斥他们说:“德才皆备的人做事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而采取对策的,怎样有利于国家的昌盛就怎样去做。只要对富国强兵有利,何必拘泥于古人的旧法。”

赵国有一个很有影响的老臣叫赵成,是赵武灵王的叔父,他思想十分守旧,他不但反对服饰改革,而且在家装病不上朝了。

赵武灵王心里清楚,要推行改革,首先要打通叔父的阻拦。他为了说服赵成,亲自到赵成家做工作,最终使他同意进行服饰改革。

赵武灵王冲破守旧势力的阻拦,毅然发布了“胡服骑射”的政令。赵武灵王号令全国着胡服,习骑射,并带头穿着胡服去会见群臣。

他还亲自骑马弯弓并露宿草原。胡服在赵国军队中装备齐全后,赵武灵王就开始训练将士,聘请擅长骑射的胡人充当教练,让他们学着胡人的样子,骑马射箭,转战疆场,并结合围猎活动进行实战练习。此外,还推广了养马、制革、设兽医和筹办草料等完整配套的制度。

在赵武灵王努力推动和亲自教习下,赵国的生产能力和军事能力大大提高,在与北方民族及中原诸侯的抗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从实施胡服骑射的第二年起,赵国的国力就逐渐强大起来。后来不但打败了经常侵扰赵国的中山国,而且向北方开辟了上千里的疆域,并设置云中、雁门、代郡行政区,管辖范围达到河套地区。

胡服骑射虽然是一场服饰方面的改革,但影响却是多方面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实施促进了各地区,尤其是中原汉族与边地各少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汉人因为胡服劳作方便而穿上胡人的服饰,胡人因汉人的服饰飘逸而穿上汉人的服饰。胡服骑射导致了中原华夏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融合,也缩短了赵人、胡人心理上的胡汉差异,胡人开始从感情上亲近赵人。

胡服骑射转变了赵地和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促进了民族向心力、国家凝聚力的形成,为以后的民族大融合和国家大统一奠定了心理基础,进而推进了民族融合。

从军事影响上看,在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之后成为我国军队中最早的正规军装,以后逐渐演变改进为后来的盔甲装备。

胡服的推广,它不仅直接为赵国赢得了赫赫武功,而且对军队历史的发展演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开创了我国古代骑兵史上的新纪元,从此我国军事史中除车兵、步兵和舟兵外,出现了骑兵这一崭新的兵种。

赵国新建骑兵在战争实践检验中显示出的巨大优越性,很快刺激了其他国家也发展这一全新兵种,马拉战车就此在战场上被淘汰而改为运输之用。

赵武灵王实行军事变革的诸多成果,被秦国全面运用,到汉代一度还发挥到极致。胡服骑射的实行,不仅使华夏民族建立起能够同匈奴相抗衡的骑兵,在社会上也培养起彪悍骁勇的尚武风气,汉武帝时代才能创造出世界军事史上农耕民族以骑兵击败游牧民族的奇迹。

[旁注]

林胡 又称林人、儋林,为“林中胡人”的简称,生活于森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战国时代,北方游牧民族统称“胡”,其中主要为“林胡”和“楼烦”。林胡活动地区为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包括伊金霍洛旗、东胜区和准格尔旗及东越黄河到晋北山地森林区。

东胡 我国东北部的古老游牧民族。自商代初年到西汉,东胡存在了大约1300年。东胡、濊貊、肃慎被称为古东北三大民族。东胡是一个部落联盟,包括了当时族属相同而名号不一的大小部落。

中原 是指以河南为核心延及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被古代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中心,曾长时间居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中原地域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有所蔓延。

河套地区 指黄河“几”字弯及其周边流域。河套地区自古以来就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及生活资源。河套周边地区,包括湟水流域、洮水流域、洛水流域、渭水流域、汾水流域、桑乾河流域、漳水流域、滹沱河流域,都具有比较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它们共同创造出灿烂的河套文明。

[阅读链接]

胡服骑射前的华夏族服饰,既是每个人身份高低的标志,也是不同民族身份的标志。在胡服骑射以前,统治者以严格的等级服饰来显示自己的尊贵和威严。

“习胡服”首先是为便“骑射”,也便利了人们的生产劳动与其他社会活动,这就强化了服饰的实用功能,同时,因其打破了服饰的民族界限,弱化了身份界限,使君臣、官民服饰的差别大大减小,自然弱化了服饰的身份标示功能。

自此以后,“习胡服,求便利”成了我国服饰变化的总体倾向,汉族居民不断吸取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来丰富自己的服饰文化。

赵武灵王虽并没有强制百姓改穿胡服,只在官吏、军队中强制推行,但上行下效,自古皆然,加上胡服的便利性,赵国百姓纷纷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