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登上专列,奔向银装素裹的北国。车厢里,他和费德林、王 稼祥谈古论今⋯⋯
12 月 6 日,北京下了一场大雪。洁白的雪花,把京城打扮得玉砌银装, 分外妖烧,在阳光的照耀下,大地生辉。北京火车站,红旗飞舞,人流涌动。一列专车,整装待发。
毛泽东来了。他穿着一身银灰色的中山装,头戴呢帽,外罩一件大衣, 从小车上下来,神采奕奕地走向欢送的人群,微笑着与送行的人一一握手告别。
毛泽东访苏,是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出国访问,非同一般,党和国家领导人几乎全都前往车站送行。毛泽主同周恩来握手时, 风趣地对这位外交能手说:“一言为定,我在莫斯科等你!”
周恩来轻轻地摇动着毛泽东的手,爽朗地笑着,说:“请主席放心!只等你一声令下,我们随即出发!”
告别了送行的人,毛泽东登上了专列,站在车门口向大家挥手致意。列车长鸣一声,徐徐驶出站台,奔向遥远的北国。
中共中央政治局对毛泽东访苏的决定是:毛泽东在给斯大林祝寿之后, 就在苏联休息和参观;有关中苏两党两国问条约、协定的谈判,则由总理兼外长周恩来随后去办。因此,毛泽东的随行人员并不多,只有陈伯达、叶子龙、江东兴、欧阳钦和师哲等几个人。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和苏方负责中长铁路恢复工作的柯瓦廖夫也同行。此外,罗瑞卿、李克农、毛岸英负责送行。
列车朝东北方向飞快地奔驰。毛泽东在车厢里读书看报。不料,专列经过天津时,发现铁路上有一颗手榴弹。如果不是及时发现,后果难料。专列上顿时紧张起来。罗瑞卿忙检查保卫措施,并亲自下车去调查处理这桩事件。
坐在车上的毛泽东却遇险不惊,泰然自若地继续读书。听了手榴弹事件的报告后,他只淡淡地一笑,就去向随行人员了解沿途的风土人情,社会状况了。谈到开心处,还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主席的镇定自若,深深地感染了车上的人。专列上的紧张气氛,很快地缓和下来了。
夜幕像一张无际的黑纱,悄悄地罩住了大地。毛泽东的专列射出一道明亮的光束,撕开了夜幕,飞速向前。车厢里,毛泽东手持书卷,在灯光下聚精会神地读着、读着⋯⋯
12 月 9 日专列到达满洲里,毛泽东一行换乘苏联领导人用的专列。那车厢内设有浴室,还有大夫专为毛泽东配餐。到边境迎接毛泽东的有苏联副外长拉夫伦捷夫、赤塔州苏维埃主席乌若夫、外贝加尔军区司令部代表及外交部交际司副司长马特维耶夫。过境后的第一站是奥特波尔,在那里有仪仗队隆重迎接毛泽东。
毛泽东整理了一下衣着,穿好大衣,大步走下车来。这时,站前广场上, 军乐高奏,鼓号齐鸣。一排排穿着新军装的苏联仪仗队,威武雄壮,整队肃立。当毛泽东走来时,“唰——”地一下,仪仗队持枪行礼,向中国人民的领袖致敬。毛泽东注目还礼。检阅仪仗队后,他又与前来欢迎的当地领导人握手问候。稍事停留,又登上了专列启程。
西伯利亚的寒流是著名的,对新来的中国客人也不留情。车顶上,车窗前,挂起了一根根晶莹的冰柱。毛泽东似乎对这出奇的寒冷毫不介意,他有时观观窗外的冬景,有时埋头读书,有时查阅资料。当专列到达新西比尔斯克时,莫斯科已把电话打到了车站上,询问毛主席的身体情况如何,途中是否顺利等等。
毛泽东闻讯后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告诉苏联同志,我们一切都很好, 谢谢他们的关心。”
列车呼叫着,顶着凛冽的寒风,向前疾驰,把一片片森林、一道道山川甩在了后边。
毛泽东正在观景,有人报告:苏联派来陪同的俄文翻译、汉学家费德林教授求见。毛泽东说了声“请”,费德林很快就来了。
毛泽东请客人就座,并用绿茶招待。 费德林谢座之后,又请问这是什么茶。
“这呀,当然是我们湖南绿茶喽!它有点涩嘴,有的人不大习惯。不过, 凡是好茶都有一种叫丹宁酸的东西,对血管和微细血管都有好处的,可以防治血管硬化和高血压。你知道,中国人高血压的发病率不算高,大概同经常喝绿茶有关吧?你尝尝,怎么样?”⑥
毛泽东说着,给客人斟满了茶。 “谢谢你,毛主席!一些有经验的行家也是这么说的。我以前听说湖南
茶不错,只是不懂行。我过去只品尝过龙井茶的滋味“那你的口味很高喽! 哪个中国人不想尝尝杭州的龙井茶呢?
那是上层人士喝的东西⋯⋯至于我们这些乡巴佬、大老粗和丘八大兵, 能喝上当地产的湖南茶就不错了。有人还当它是普通的蒿叶子哩!”⑦毛泽东那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谈吐,很快地驱散了费德林那拘谨的感觉,拉近了
情感。费德林曾多次接触过斯大林,但那种和领袖相处的拘束、惶恐、紧张的心情一直没有离开过身,也从来没有和毛泽东一见如故,这么热乎、亲近。
火车放慢速度,快到秋明站了。毛泽东望曹窗外,突然惊呼:“瞧!那边石头上有几个中国字!”
费德林向窗外望去。见一块石头上刻着两个大大的中国字:“洞门”, 一般用来标明山洞入口或者峡谷的通道。
“看见了吗?⋯⋯它不像石碑,也不是建筑师的手笔,你看是什么?博士?”⑧
“说不好,我没有看清楚⋯⋯也许是前来寻找野人参的中国人留下的暗号。西伯利亚的人参很出名呢。”费海林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那怎么会一直保留到现在?难道现在还有中国人到这块禁地来采人参吗?”
费德林无法详细回答毛泽东的问题。但他似乎觉得毛泽东的话里似乎还有话。
“有意思。”毛泽东继续说,“石头会说话呢。当年的勘察者早被人们忘掉了,倒是石头还在纪念他们。那很可能是第一批勘察家哩!⋯⋯你读过
《红楼梦》吗?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又叫《石头记》。”⑨
费德林觉得,毛泽东在这里提起《石头记》,只是借题发挥而已,实际上是在暗示中国人早先曾经进入西伯利亚的原始森林,并在这里居住过、勘察过、开发过,后来这片领土却被人掠夺去了。费德林不想在这些问题上深谈,便请求对方谈谈《诗经》。
毛泽东说,《诗经》是中国诗歌的精苹。它来源于民间创作,都是无名作者。创作的年代已经无法查考。它代表了中国早期的美学,这种诗感情真切,深入浅出,语言很精炼。”⑩
费德林又谈起了屈原。
毛泽东说:“历史上任何一个伟大的变革都会产生一些悲欢离合的故事。至于屈原,政治变迁是他个人的不幸。屈原艰苦地走过了他的时代。他优国优民,力求挽救楚国的危亡。
“连年战乱使国家凋敝,民不聊生,楚国灭亡了。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接着开始了另一个历史过程,就是把那些分散的、互相争权夺利的争战不休的诸侯王国统一起来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最后,它以秦始皇统一中国而告终,从而形成了第一个集中统一的帝国。这对中国后来的命运产生了重要作用。这是事情的另一个方面。这个问题我们以后还要专门来谈。”毛泽东那渊博的知识,生动地谈吐,把费德林引人中国知识的海洋,使他后来成为中国文学的研究家、翻译家。从屈原到鲁迅,从郭沫若到艾青,他都曾发表过专著。
列车到了雅罗夫斯基车站后,专程从莫斯科前来迎接毛主席的王稼祥到了。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驻苏联大使,专程来这儿陪同毛主席访苏。他登上了专列,就紧紧地握住毛泽东的手说:“主席啊!可把你盼来了!”
毛泽东兴致勃勃他说:“稼祥同志,你辛苦了!我这一回来,可少不了你这个苏联问题的专家哟!”
说着,两个人坐下来,亲切地交谈。毛泽东同王稼祥的关系相当密切。早在 1935 年春,中国革命处在最困难的关头,毛泽东心急如焚,有劲使不上。在红军长征路上,他和躺在担架上的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进行过几次推
心置腹的长谈。王稼祥坚决支持毛泽东的观点。在遵义会议上,他坚定地站在被排挤被压制的毛泽东一边,旗帜鲜明地同王明路线作斗争,投下了关键的一票。会议正式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周恩来和王稼祥当时就成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上的副手。抗日战争初期,王明从苏联回国,大搞“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右倾投降主义,反对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又是王稼佯从苏联回到延安,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确立毛泽东正确领导的指示,批判了王明的错误路线,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发展。现在,在开往莫斯科的专列上,毛泽东和王稼祥的再次相会,抚今忆昔,感慨万端。
毛泽东递给王稼祥一支香烟,自己又划火柴抽着烟,说:“时间真快呀! 记得斯大林 60 岁生日时,我们还在钻山沟,人家也不大看得起我们。当时, 我在延安发表了《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一文,表示我们的心愿。没想到他 70 岁生日时,我们已经夺得了政权,这也是下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吧!”
王稼祥回忆说:“从 1920 年共产国际派维金斯基来华,帮助中国革命, 到新中国成立,29 年间,苏联同志对我们的帮助和支持不少。”
“是的,是不少。”毛泽东点点头说:“这种帮助和支持,我们过去需要,现在,我们同样需要。”
王稼祥说:“记得主席在延安发表的庆祝斯大林 60 寿辰的讲话中说,我们要学习斯大林两个方面,一个是道理方面,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个理论;一个是事业方面,把理论见之于实际。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没有完成,而斯大林把它完成了,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的确,在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之前, 在苏联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前,各国资产阶级的报纸天天说苏联不行了, 社会主义快完蛋了,但是今天怎么样呢?张伯伦的口被封住了,希特勒完蛋了,社会主义的苏联更强大了,新中国又诞生了。”
“是啊!胜利来之不易,今后的路程更长!”毛泽东说着,放眼窗外。列车长鸣一声,在茫茫的雪原上奔驰。金色的阳光,照耀着银白的原野、
苍莽的森林、起伏的山峦,令人心旷神怡。
注释:
①②《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 6 月版第 1475 页和 1481 页。
③梁敬錞《1945 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内幕》。
④《蒋总统秘录》第 41—42 页。
⑤转引自〔俄〕德·安·沃尔科戈诺夫著《胜利与悲剧》,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0
年 8 月版第 536 页。
⑥⑦⑧⑨⑩〔俄〕费德林回忆录:《我们所接触的中苏领导人》,新华出版社 1995
年 7 月版第 12—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