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较量,毛泽东只走了两步半棋,斯大林因失算调整决策。

面对如此紧张、复杂、危急的局面,毛泽东胸有成竹,只走了两步半棋, 就使形势大变,局面改观。那两步半棋是:

一,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向东北局发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在指示中,毛泽东及时地提出了把东北工作的重心放在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乡村,以便认真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逐步积蓄力量,准备将来的反攻。东北局带领东北人民,根据毛泽东的指示, 让开大路,占领两厢,歼灭了日寇和伪满大批有生力量,恢复失地,建立了各级民主政府。到 1945 年 11 月底,中共领导的东北人民自卫军已发展到 26 万人,建立了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这时候,苏军从东北撤退了,美国已经帮助蒋介石将正规军 160 多万人调集到东北、华北等内战前线。蒋介石得意忘形,指挥这些美国武装起来的军队大打内战,于 1946 年 5 月 19 日攻克四平,21 日攻克公主岭,23 日攻占吉林省会长春。同一天,蒋介石偕宋美龄到沈阳,亲自指挥对东北解放区的进攻。

毛泽东此时走了第二步棋,指示东北局采取“诱敌深入、内线作战,不借放弃一些城市、集中优势兵力以各个歼灭敌人”的战略,到处歼灭蒋介石的国军。到 1947 年 11 月 5 日,歼敌 15.3 万多人,收复城市 59 座,解放人

口 1000 多万,土地 20 万平方公里,将敌人压缩在沈阳、长春、四平、锦州

等 24 座城市内。

另外的半步棋是,对苏联红军友好相处,对斯大林的错误等待其自觉, 让事实提醒他,让他自己调整决策。抗日战争胜利后,苏联红军驻在东北。斯大林以“决不能让美国有一个兵到中国来”为条件,要苏军把东北的行政主权交给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毛泽东认为,苏联红军到东北参战,“决定了日本的投降”,使“中国的时局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因此,对苏联红军应当热情友好,尽力帮助。但斯大林同志要把东北的行政主权交给蒋介石却是错误的。这个错误,东北人民不会同意,苏联红军的广大官兵不会赞成,蒋介石呢,也不会按斯大林的意图办事,不会在美苏之间中立,而是会一头扎进美帝国主义的怀抱,坚持反苏反共的。斯大林“再三声明”的“最大的一个要求”,是蒋介石国民党“决不能让美国有一个兵到中国来”,然而,蒋介石很清楚,通过八年抗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人民,已经成了中国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如果没有美国的军事和经济援助,他和他的“国民政府”很快就会被中共吃掉。因此,蒋介石一再叫嚷:“今天的中心工作, 在于消灭共产党!”而只有取得美国的军事、经济援助,他才可能在和毛泽东及中共的角逐中取胜。所以,斯大林“再三声明”的前后,蒋介石不仅让大批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打着“受降”、“遣俘”的旗号,在中国的港口登陆,替国民党军队抢占城市、铁路、要塞,而且还让大批美军和美国军事顾问团到中国,帮助指挥国民党军打内战。因此,这半步棋,不用毛泽东走, 蒋介石以及美国的侵略扩张行动,会向斯大林讲清楚的。果然,不出毛泽东所料,斯大林渐渐地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调整了决策。本来,根据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规定,“在日本投降以后,苏军在三个月内撤完”。这就是说,1945 年 12 月 3 日,应该是苏军完成撤退的日期。由于斯大林和苏联政府调整决策,并且以运送“战利品”为借口,抢运东北的工矿设备。所以一再推迟撤军日期,直到 1946 年 5 月 3 日,苏军才撤出了东北。

现在,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开始了。毛泽东运筹的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 首先在东北拉开了序幕。早在 1948 年 2 月 7 日,毛泽东在致林彪、罗荣桓、

刘亚楼的电报中,就明确了东北战略决战的方针。他指出: “要预见敌人撤出东北的可能性。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国民

党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

毛泽东制定的首先控制北宁路山海关、锦州段,关闭东北的大门,切断东北敌人与关内联系的“关门打狗”方案,完全符合实际。但是,时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的林彪,对于中间突破、深入要害去打敌人设防坚固的锦州有顾虑,再三提议先打长春。毛泽东耐心地,批评帮助,使林彪思想通了,遂调兵遣将,用 25 万人围攻锦州,紧紧地卡住了东北的咽喉。

蒋介石急了,像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安。1948 年 10 月 2 日,乘飞机到沈阳,“御驾亲征”。当晚,他召集师以上将领训话,说:“形势的发展, 实在出乎吾人所料。锦州是东北的咽喉,势在必保。我此次来沈,是来救你们出去的。”在叙述了他的如意算盘后,又说:“大家一定要振奋精神。今日惟有死中求生,如此战失败,则与各位再无相见之期矣!”他说到这里, 有点伤心,禁不住老泪涌出,说:“我已经六十多岁了,死了没有什么,可你们还年轻,再不听我的话,一个个都让共产党把你们抓了去,后悔晚矣!”

毛泽东身在西柏坡,对蒋介石的阴谋诡计,一举一动,了如指掌。他电示林彪,无论蒋介石耍什么鬼花招,你们都下理,只是集中兵力,求得一星期内外攻克锦州,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就在这个时候,莫斯科转来一封信。师哲打开一看,原来是国民党政府给苏联政府的一封信,主要内容是国民党政府请求苏联居中调解国共之争, 要求首先停止内战。

国民党政府的信中说:国共应立即停止内争,同心协力共商国事。国家连遭战祸,决不应再起内江。当今应息事宁人,共同建国为重,决不可再次掀起内战,危害国计民生。其次,说兄弟阅墙,犹外御其侮。所以决不可同室操戈,致使两败俱伤,更令人痛心者,鹬蚌相争,使渔人得利。这样,对上有负于天,对下有负于地,我们将成为中华民族的不孝子孙,亦将遗臭万年,况且我中国人民已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我们应当立即消除私恨,相互连(联)合,共商国事。解人民倒悬之苦,切不可继续内争,置生灵涂炭于不顾。如若此,既有愧于祖先,又对不起全国父老兄弟姐妹⋯⋯

那封信,是用文言文写成而后译成俄文的,虽语言改变,仍然情理交融, 不失文言文风,令人读了似乎可以听见哭声,看见流泪,颇有迷惑人的魅力。

师哲很快翻译成中文,交给毛泽东。

毛泽东没有看信便问:“斯大林同志和苏联政府是什么态度?”

师哲说:“斯大林没有说话。苏方只附一纸,说这封信是国民政府给苏联政府的,现将原信转给你们,供你们参考。未作任何其他说明。”⑦

一会儿,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都来了,毛泽东把那封信给他们四位书记传阅。大家看了,轻蔑地放在一边,没有表态。只有周恩来看后, 淡淡地笑了笑:“一看这信,就知道是王世杰的手笔,文绉绉的。”也不屑一评。

很显然,蒋介石国民党在危急之时,想利用苏联调解,获得喘息之机, 以便卷土重来。而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政府,对此原信照转,未置可否,表现了比较慎重的态度,表现出比以往支持蒋介石国民党“统一中国”的政策有了明显的改变。这与毛泽东的上述两步半棋以及要亲赴苏联和斯大林当面

会谈的电报显然有关。

这是毛泽东与斯大林的第一次较量。

注释:

①②《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 1984 年 10 月版第 667—680 页。

③⑦师哲回忆录:《在历史巨人身边》,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1 年 12 月版第 366—

367 页。

④参阅《汪东兴日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年 9 月版第 152 页。

⑤毛泽东的这种思想由来已久,近者参阅《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1946 年 7 月 20 日),见《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 1188 页。

⑥解力夫:《解放战争实录》,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0 年 8 月版第 293—29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