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学大纲》中国近代史部分的说明
马执斌
本文打算从基础知识、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对义务教育《历史教学大纲》中国近代史部分,加以说明。
一
从基础知识部分来讲,跟旧的《历史教学大纲》相比,新的义务教育《历史教学大纲》有三点不同:
第一点,中国近代、现代的历史分期有所变动。现行的《历史教学大纲》规定:中国近代史“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到 1919 年‘五四’运动前夕”;中
国现代史“从 1919 年‘五四’运动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新
的义务教育《历史教学大纲》规定:“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近代历史时期,也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从那时起,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很明显,中国近代与现代历史的分界点下移了。这个变动的原因是,作为原来中国近代与现代历史分界点的“五四”运动,发生在 1919 年,距离现在已经比较遥远,随着历史航船的前进,当时的历史已经不能再算作现代史,而只能称为近代史了。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建立了 40 多年,这段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兴国史,内容十分丰富,也完全应该作为一个历史阶段来单独叙述。采用这种新的历史分期, 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不再分为上下两编去讲,教学的连贯性加强了,这给教学双方都带来很大的方便。
第二点,新的义务教育《历史教学大纲》突破了现行的《历史教学大纲》按照编、章、节的体例来安排教学内容的框框。现行的《历史教学大纲》把中国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分上下两编来叙述:上编叙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下编叙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上编又分为五段:1.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2.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甲午中日战争;3.戍戌变法义和团运动;4.辛亥革命;5.中国近代的文化和科学。下编又分为四段:1.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3.抗日战争;4.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每段下面又分若干章,如“辛亥革命”这段,分为两章:第一章《辛亥革命》;第二章《反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每章再分若干节, 如“反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这章,分为两节:第一节《反对袁世凯的斗争》,第二节《反对段祺瑞的斗争》。而新的义务教育《历史教学大纲》根据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直接将它分为 11 段来叙述。
这 11 段是:一、清朝中期社会的动荡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二、清朝后期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一步加深;三、辛亥革命和清朝的灭亡;四、清朝中后期的文化:五、中华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 六、“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七、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和北洋军阀政府统治的崩溃;八、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确立和中华苏维埃政府的建立; 九、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十、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
结束;十一、民国时期的文化。在每段下面再列出子目和具体的知门要点。两相比较,就会发现旧的《历史教学大纲》层次繁复,对于年龄只有十二、三岁的初中学生来说,接受相当困难。现行历史教学大纲的这个弊病,是由于过分强调历史学科的学术体系,忽略了教学原则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而造成的。新的义务教育《历史教学大纲》层次简明,既方便教师教授,又方便学生学习,克服了旧历史教学大纲的弊病。
第三点,新的义务教育《历史教学大纲》在叙述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时,大大加强了文化史的内容。我国的文化,在古代,堂堂皇皇地走在世界的前列,到了近代,却落伍了。西学东渐、新旧交替,是近代中国文化的特点。但是,我国那些立志图强的思想家、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艺术家和不甘落后的科学家,勇于探索,急起直追,仍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旧历史教学大纲对近代中国的文化讲得不够。它只从思想、文学和科学技术三个方面,介绍了清朝后期的文化,至于民国时期的文化,则根本没谈。新的义务教育《历史教学大纲》不仅增加了一段“民国时期的文化”, 而且在“清朝中后期的文化”中新加了“教育”与“艺术”两个知识要点。清朝建立以后,沿用明朝的教育制度。学校以五经四书为教材,国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但这种旧教育制度脱离实际,培养不出有用的人才。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深,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改革教育,学习西学。先是洋务派创办了一些新式学堂,如福州船政学堂,培养制造和驾驶轮船的人才,接着是维新派创办了一些有影响的新式学校,如康有为开设的“万木草堂”、陈宝箴举办的“时务学堂” 等,培养维新活动骨干。后来,两湖总督张之洞等人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把整个学程分为初等、中等、高等三个教育阶段,规定儿童七岁入学。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文学、算术、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图画、体操、外语等,还有以讲《四书》为主的修身和讲《五经》的经学。清末所谓的新教育制度,实际上是封建教育和西方资本主义教育的结合。这对我国后来教育事业影响很大。清朝中后期的艺术也在多方面取得成就,我们从其中选取京剧和绘画作为代表,加以叙述。京剧初步形成于 19 世纪 40 年代,盛行于晚清、民国,以及新中国初
期。京剧的表演艺术重写意,是世界三大戏剧表演艺术体系之一。20 世纪 30 年代,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到苏联访问演出。当时正在苏联政治避难的德国著名戏剧家布莱希特看了梅兰芳的表演,立即撰写了《论中国戏曲与间离效果》一文,称赞京剧表演艺术说:“自己多年来朦胧追求而尚没达到的艺术境界,在梅兰芳的演出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克服语言障碍,征服异国观众,京剧这朵中国传统的艺术之花有着特殊的魅力。新增加的民国时期的文化,主要讲述了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竺可桢和气象学,茅以升主持建造钱塘江大桥,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陶行知创立晓庄师范,鲁迅的杂文,郭沫若的历史剧、茅盾、巴金、老舍的小说,人民音乐家聂耳和冼星海,著名的绘画艺术家徐悲鸿、张大千和齐白石;以及解放区的文学艺术,电影的产生和发展。这里介绍的许多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都为新中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电影、歌剧也是现代生活中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新增加的文化史内容,丰富、生动,切近现实生活,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更多地了解到祖国的文化。
二
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欺凌,而沦为半殖民地的屈辱史,又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主权,争取民族独立的抗争史,也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拯救祖国,选择各种方案,寻找各种道路的探索史。
从思想教育部分来讲,新的义务教育《历史教学大纲》规定,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点有下述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的生存和解放,为赢得祖国的独立与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斗争,英雄事迹和英雄人物层出不穷。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太平军大破洋枪队的捷报;冯子村镇南关击败法军的凯歌;邓世昌驾驶军舰直冲敌舰的勇气;谭嗣同高吟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的场面;孙中山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毅然弃医从政的伟大抱负;面对白色恐怖,为挽救革命,周恩来,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断然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在革命的危急关头,伟大领袖毛泽东率领红军,粉碎反动派围追堵截,举行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完成红军的战略转移;为国捐躯的抗日将领杨靖宇、张自忠、左权;在日寇重重包围中,宁可投河,决不投降的八名抗联女战士; 与日寇血战到弹尽粮绝,然后纵身跳下悬崖的狼牙山五壮士;抛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坚决回国报效的科学家冯如、李四光等等,这些内容都是进行爱国主义的极好材料。
第二方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观点。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最突出的矛盾。挽救民族危亡,始终是激励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艰苦奋斗的动力和理想。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林则徐,他赞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也就是学习西方的长处,用来对付西方的侵略。可到头来,学生总挨老师的欺负。农民阶级的革命领袖洪秀全,借“上帝”的名义在广西金田发动起义。他建立了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主张“有田同耕,有饭同食”。可外国侵略者同清朝封建统治者携起手来,打破了洪秀生的天国梦。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康有为和梁启超,倡言变法。不愿做亡国之君的光绪皇帝,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被迫实施新政。可怜的新政只推行了 103 天,便以“戊戌六君子” 断头莱市口的悲剧而告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共和国。可孙中山只当了 43 天临时大总统,就迫不得已把总统的宝座拱手让给帝国主义豢养的走狗袁世凯。中国人民依旧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铁蹄下呻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推翻压在身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座大山,站起来了。一部中国近代史,雄辩地证明,中国革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部中国近代史是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极好教材。
第三方面,社会发展的观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充分说明,社会的发展既有曲折,又总是不断前进的,任何想要阻挡社会前进,把历史拉向
倒退的集团或个人,都注定要失败。辛亥革命的果实虽然被袁世凯窃取了, 但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所以当袁世凯阴谋恢复帝制的野心暴露以后,立即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这是袁世凯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袁世凯称帝只有 83 天,而张勋拥护宣统复辟的丑剧
仅上演了 12 天,就草草收场了。教师应该通过近代史上的这些生动史实,教育学生树立起社会发展的观点,作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第四方面,继承革命传统和优良品德。在中国近代史上,各种各样的杰出人物如秋夜长空的灿烂群星,前后辉映、连绵不绝。历史教材里融汇了大量近代英杰的素材。象林则徐一心为国为民,不计个人祸福的事迹;洪仁玕临终遗诗坚信“天国”一定会复生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孙中山为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贡献出毕生精力的光辉形象;李大钊不为酷刑所屈服,不为厚禄所动摇,坚持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吉鸿昌实践“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的誓言,不许敌人背后枪杀的英雄气概;李四光谢绝外国高薪聘请毅然回国报效的爱国精神;徐悲鸿拒绝为蒋介石画像,不趋炙权贵的高尚情操等等。这些英雄人物的嘉言懿行,给后人的精神心理活动提供了宝贵、新颖、深邃的启示和益助。教师应当通过近代英雄人物的嘉言懿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对学生进行继承革命传统,培养优良品德的教育。
三
义务教育《历史教学大纲》同现行的《历史教学大纲》相比,在各年级里都增加了能力培养的要求。从二年级的能力培养部分看,义务教育《历史教学大纲》规定了八条。这八条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学习的基本技能。即大纲中的第三条:能简要笔记教师讲授的内存要点。这是学生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不光历史课要培养它,其它各门学科都要培养它。教师要教会学生会听课,所谓“会听课”,就是在听课中能抓住教师讲授的关键。这是第一步,有了这一步,再要求学生提高书写速度,记下教师讲授的关键内容。教师应当告诉学生,做笔记不一定一字不漏的记,要使用编写、符号等方法,提高书写速度。
第二类,历史的思维能力。它包括大纲中的第四条:在听课和阅读教科书的基础上,初步综合、归纳所学重要问题的史实,找出因果关系;第五条: 比较中国近代史上有关重大事件,在教师启发下,找出它们之间的主要异同点;第七条:能运用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在教师引导下,去正确地观察和认识当前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能力是需要经过培养和训练才能提高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必须给学生训练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废止满堂灌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教师千万不要以为只要自己讲得多,学生就会学得好。有一位教师给学生讲龚自珍的思想,他滔滔不绝讲得满头冒汗,结果学生并没听懂。相反, 另一位教师以新教材上龚自珍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为材料,先指导学生阅读,然后抓住关键词语,向学生提出一联串问题:“风雷”指的是什么?“万马齐喑”比喻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对“万马齐喑”感到悲哀?这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劝呼天公振作精神,“不拘一格降人才”?在学生弄清上述这些问题以后,教师要求学生概括龚自珍的思想,并指出龚自珍的思想
是开明的、进步的。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充分的思维训练。长此下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步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思维能力会有显著提高。现代教育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教师备课时就要设计好思维训练的方式。
第三类,运用知识的能力。它包括大纲中的第一条:正确计算年代。了解干支纪年的常识以及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关系。学会编制简单的历史大事年表;第二条:会填中国近代历史填充图,并运用地图,说明重大历史事件的简单进程;第六条:在课堂讨论和小组发言中,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 第八条:运用所学到的中国近代史知识,简单说明接触到的小说、戏剧、电影、电视等文艺作品中的历史故事。学生的能力不仅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而且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得到表现,得到发展。所以,毛泽东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上述四条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有口语和笔语两种表达方式,这两种方式,都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多练,多实践,教师要注意运用多种方式来增强学生实践的兴趣。如组织历史专题班会、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故事会等等。组织这些活动教师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依靠积极分子,另一方面是发动广大学生,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锻炼的机会。另外,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存在一个方法问题。方法巧妙,一通百通。比如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这里就有窍门。假如问 1937 年是民国多少年?因为民国元年是 1912 年,用 1937 减去 1912, 再加上 1,等于 26,即民国二十六年,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公式:(公元×
×年)-1912+1=民国××年,更简便的算法是(公元××年)-(1911)
=民国××年。教师如果能教给学生一些掌握知识的窍门,既能解除学生死记硬背的心理负担,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一举多得,岂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