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情教育
什么是国情?国情指的是我国历史、人口、资源、环境、民族等方面的现实情况。这些情况都是由历史发展而来的,是历史发展的现实反映。因此, 历史与国情,在教育上须同步进行,方能见诸佳效。通过历史学科所进行的国情教育要点,包括:1.了解 5000 年灿烂的中华文明;2.了解近百余年间遭受侵略的屈辱与拯救危亡的抗争;3.了解共和国开拓前进。40 余年神州巨变的光辉历程。国情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激发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
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在于她的不断进取,不断革新。当今世界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国际风云变幻莫测,我们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要以新的觉醒和奋起,脐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比任何时候更需要强有力的精神力量和自强不息的理想追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历史和国情两方面的材料,开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去,并从中汲取自我教育的营养,在立身处世中树立好的榜样。
思想教育的最高要求是让学生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即使学生离开教师,也能自觉地、主动地去辨别政治上的是非、行为上的好坏、道德上的美丑,从而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什么是可做的,什么是不可做的。因此。思想教育不能单纯灌输,还要善于点拨,要启发学生自己去判断,去得出结论。
思想教育的过程,分为明理、激情、立志、导行等阶段,它们之间互相渗透和促进。行为必须以对事物的认识,产生的感情,培养的意志为基础, 但行为又会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产生更深厚的感情,树立更坚强的意志创造条件。所以教师要从各方面来影响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之以志、导之以行,使思想的花朵扎根在学生心灵之中,结硕果于祖国大地之上。
二 能力培养
能力培养,指培养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力培养是完成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任务的保证。
能力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但学生能力的增长与知识获得的多少并不完全同步,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较快理解并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弱的学生往往只抓一些零碎的东西而不能马上掌握问题的全局。在同等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中成长起来的学生中,学习成绩相差悬殊,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能力上的差异造成的。因此,能力的培养应提到教学任务上来要求,才有利于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新编大纲比以往大纲重视能力的培养。从目的要求到各年级内容,均提出了具体的能力培养要求,下面具体地谈谈新编大纲中的能力要求。
历史教学中能力的培养大致可分为五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