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
巧策略成就海上霸业
船舶事业开始的时候,资金不够,在朋友的协助下,筹集了20万英镑,包玉刚专程到英国买回了一艘以烧煤为动力的旧货船,这艘船已经使用了28年,运力也只有8200吨。虽然这艘船很破,但包玉刚却像得了稀世珍宝一样,请人将它整修油漆一新,并取名叫“金安号”,这艘船就是事业的开始。
当时世界各国经营航运业的人,都是采用传统的短期出租方式,也就是每跑一个航程,就同租用船只的人结算一次。这样不但收费标准高,而且随时可以提高运价。闻名世界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美国船王路德威克,以及老一代香港船王董浩云,都是这样做的。
可是包玉刚与他们都不一样,他出人意料地采取了长期出租的经营方式,把自己的船为期3年、5年甚至10年地租给别人,租用者按月交纳租金,但租金标准却要低得多。
许多人都在嗤笑这个不自量力、不懂规矩的年轻人,但包玉刚自有他的打算,他曾对人说:“我的座右铭是,宁可少赚钱,也不去冒险。”他谋求的是长期稳定的收入,这是放眼未来的一种经营方法。而短期出租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1956年,埃以战争爆发,由于苏伊士运河关闭,货物积压严重,海运业务十分兴旺,别人劝包玉刚趁此机会大赚一笔。但独具慧眼的包玉刚仍然按照旧的租金为东南亚的老雇主运货,以避免与实力雄厚的西方船主直接竞争。
果然,10多年后,埃以休战,西方大批商船无事可干,还要耗费惊人的费用去维修、管理。而包玉刚的船仍然稳扎稳打地立足于东南亚,业务蒸蒸日上。
20世纪60年代初期,包玉刚想把他的租船业务扩展至英美石油公司,虽然这些大公司把价格压得很低,但因为时间长,看起来好像很吃亏,其实中间有着很大利润,就这样,包玉刚稳中求胜,在海运这个充满风险的行业中脱颖而出。
有了雄厚的资金来源,有了良好的经营方式,环球公司的船队迅速壮大,1974年,闻名世界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在美国拜访了包玉刚,并风趣地对他说:“搞船队虽然我比你早,但与你相比,我只是一粒花生米。”
1980年,环球公司达到巅峰,船数达到200多艘,总吨位达2000万吨。国外报纸上都以大量篇幅介绍包玉刚,用的标题是《比奥纳西斯和尼亚哥斯都大——香港包爵士》。
第二年,包玉刚的船队总吨位达到2100万吨,比美国和苏联的国家所属船队的总吨位还要大,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船王”。
弃舟登陆再铸辉煌
在海洋上,包玉刚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但他并不满足。20世纪70年代,他决定逐步把重心转移到陆地上来。他和香港首富李嘉诚一起,同英国资本集团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这就是著名的“九龙仓”之战。
在当时,“九龙仓”是香港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洋行旗下的主力,也是香港最大的英资企业集团之一。在李嘉诚的帮助下,包玉刚暗中购入了大量“九龙仓”股票。
1980年4月,包玉刚属下的隆丰国际有限公司宣布,已控制了30%的“九龙仓”股票。而怡和财团属下的另一个主力置地公司手中才有20%的“九龙仓”股票,形势对怡和财团明显不利。为了保住“九龙仓”,置地公司气势汹汹地调动了大批资金,以100港元一股的高价收购“九龙仓”股票,想把包玉刚从“九龙仓”中挤出去。
包玉刚面对强敌,沉着应战,奇迹般地在3天之内调集了21亿港元现款,只花了两个小时,便使“九龙仓”股份增加到49%,彻底控制了这家企业。
一向看不起华人资本的置地公司,不仅没有争得“九龙仓”,还伤了自己的元气。
这次战役轰动了整个香江,大长了华人志气,船王“弃舟登陆”创造了又一个奇迹!
至此,包玉刚的海上王朝和陆地王国都达到了顶峰。他的财富也多得令人咋舌,有人说他曾经考虑买下一个国家。
但是有多大的成功,就会付出多大的辛苦,同一切成功的人士一样,包玉刚之所以能够称王于海上,是因为他刻苦钻研、勤奋不已,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海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千头万绪的航运经营知识。包玉刚又是半路出家,怎么就变成了专家,包玉刚的回答很简单:“看看书嘛!”仅仅几个字,看似轻描淡写,寓意却是十分深刻的。
包玉刚好学不倦是出了名的,就是靠这种精神,永不疲倦,永不停滞,他才有了这样的成就。
回乡办学支持教育
1984年10月,包玉刚回家乡宁波探访,当他走在家乡的乡间小路上时,感慨万千。
此时,他已成为世界十大船王之首,海上王国达到了巅峰,实力无比雄厚,而内地也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他着手实现回报家乡,投资教育和实业的夙愿。
其实,一开始包玉刚是想在宁波建码头、建钢铁厂的。宁波当时经济上很滞后,港口十分破落。包玉刚想建一个煤矿码头。听说上海正在筹建宝钢,他又积极活动,争取把钢铁厂建到宁波来。但是,因为冶金部没有这项计划,所以包玉刚把目光投向了公益事业。
1984年后,宁波相继被国家确定为沿海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城市。办大学一事,又一次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可是,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亟待发展,想让国家拿出大笔钱,来到宁波这样一座中等城市造起一座全新的大学,似乎还是一种奢望。
让海外资本家出钱来办学校,这在当时是绝对不敢想象的。
宁波大学的建校速度是一个奇迹。1985年10月29日,由包玉刚捐资兴建的占地1283亩的宁波大学,在他的老家庄市附近举行了奠基典礼。
在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和杭州大学的大力支援下,仅仅一年后,宁波大学就正式开学,这效率在全世界都是极为罕见的。包玉刚不仅自己倾心建设宁波大学,还积极主动为宁大的建设穿针引线。迄今为止,有近50位海外“宁波帮”人士先后捐赠逾2.5亿元人民币用于学校的各项建设。
在国家资金紧张,无法照顾到的情况下,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紧迫形势下,是等着国家出钱办教育,还是积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办学校、搞教育?宁波大学的故事,证明了后者的选择是十分明智而必要的。
当观念转变了之后,办学之路豁然开朗。在此之后,宁波这块缺乏传统高校的地方,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一次次作出开拓性的创举。其一是全国第一所成功改制的普通高校——浙江万里学院,其二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相继在宁波落脚。
戒烟运动的支持者
包玉刚是戒烟运动的积极支持者,他曾以300万港元为浙江省游泳队建一座游泳池的代价,使该省体委主任戒了烟。
在九龙仓、会德丰、环球等包玉刚旗下的公司里,包玉刚一直在劝职员们戒烟,由于他的疾“烟”如仇,所以他的属下职员都不敢在他面前吸烟。但包玉刚还是不放心,每隔一段时间,包玉刚总会给那些他怀疑还没有彻底成功戒烟的高级职员写纸条,上面是:“你还在吸吗?”
就算包玉刚一直很尊敬的父亲包兆龙,也不敢在儿子面前吸烟。有一次,包兆龙无意识中拿了一支烟在手上,这时包玉刚突然来看父亲。包兆龙情急之下,竟然将烟扔进桌上的一顶帽子里,并立即将帽子戴在了头上,又滑稽又狼狈。
有一次,包玉刚和几个朋友在一家酒楼吃饭,旁边的一张餐桌上吃饭的是两名记者,其中一名记者正拿着一支香烟吸得很享受。包玉刚走上前去对他说:“小伙子,你吸烟对身体是不好的,而且你还是记者,更要注意公众形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