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力行诚信为本

包玉刚决定搞航运以后,就立即埋头钻研船务。他买了大量关于航运、船舶方面的书籍,每天攻读到深夜;他经常去拜访董浩云等航运业的前辈,虚心向他们请教;他还利用各种机会,参观别人的船厂,向懂行的每一个人请教。

包玉刚说:“我非常欣赏香港人讲的一句话:‘力不到不为财。’用我们中国的古语来说,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的人一遇见困难,便说‘哦哦,对不起,我做不来’而放弃了。我不是那种人。我一打定主意认为那件事情对我有益处,我就做。”

包玉刚初涉航运业的时候,被行家们讽刺为“是一个连左舷和右舷都分不清的家伙”。

但到了1961年,当包玉刚购买他的第一艘万吨级货轮时,已经对造船学和机械工程了如指掌了。那时他再参加同行的聚会和公司的会议,许多专家都为他对航运业的熟悉和对船舶技术的精通而震惊。

几年奋斗之后,包玉刚的“环球航运集团有限公司”已经拥有了40艘二手船。

这时,作为环球集团主席的包玉刚,立刻决定:每天为其在世界各地航行的船队召开技术会议。通过电报,各地的船只把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报告给总部,公司总部可以在第一时间获知如意外造成时间延误、水手发生不幸事故、机器出现故障、码头泊位不足以及其他天灾人祸等情况。如果航船出现问题,公司就可以准确知道船的方位,及时派人飞往离船最近的港口处理。

在技术会议上,包玉刚与公司人员一起分析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这也为日后购买新船积累了宝贵经验。

每次购来新船,包玉刚都会请来工程师,他与大家一起进船舱、上甲板、爬舷梯,仔细检查船的构造和机器的运转情况,并且经常跟随新买的船试航。

大多数商业领袖都会指派受过彻底训练,对业务极熟练,而且完全可靠的人员去管理工厂或主持公司。包玉刚对于船只安全和船员训练都极为重视。集团散布在全世界各地的公司和所有船只上,都经常举行安全事务会议,讨论、估计并纠正船只航行中所注意到能引起大小意外事件的种种人事及设备缺点,由一位经验丰富的油轮船长专门负责船只的安全部门,凡是有关安全的资料和行动都由他统筹处理。

当时,招聘海员的机构叫“荐船馆”,但船员的聘用权掌握在船公司人事经理手中。于是,人事经理同荐船馆往往是内外勾结,利用手上的职权来充实自己的口袋,他们规定不论新职员还是旧职员,若想受聘,必须把头3个月的薪水,纳为荐用费,才能签到一张一年甚至是半年的合约。

这些船员在岸上受荐船馆的严重剥削,在船上工作又低微,因此士气极低,平时不是借酒消愁就是赌博度日。包玉刚意识到,这样的老弱残兵难以担当起他发展航运事业的大任。

1965年,包玉刚成立了环球航海训练学校,用以自行培养人才、训练“新军”。

这所学校是免费提供训练的,但学成之后要签一份3年期的服务合约,约满后即可去留悉听尊便。

包玉刚亲自负责训练、培养航海人员对于安全问题的重视。这是一桩很艰难的工作。包玉刚竭力训导海员,尤其是香港环球航海训练学校的学生,了解船只与货物可能遭遇的危险,并向他们灌输对自己的能力与工作感到自豪的观念。

包玉刚同所有雇员都经常保持个人接触,关心他们的福利、安全及前途,他认为,这即使不是所有主管人最主要的一个成功条件,至少也是船东极重要的一个成功条件。

在学校的课程设置方面,包玉刚颇费心思。他决定尽量避免枯燥无用的理论,而重视实际操作,他经常分析船队遇到的问题,以便确定为船员开设些什么课程。

有一次,有一艘船的冷藏库在新加坡出了毛病,送去修理,这时,离交货期已近,若延误行期,将损失惨重。

包玉刚决定,用最简单的办法处理:带上足够的冰以完成航行,交货后再修理冷库。

又有一次,一艘新的运矿船进行首次航行时,遇到了台风,造成搁浅并损坏严重。事后包玉刚发现,这场台风是有预告的,这艘船完全有可能避开这场台风,事先驶入避风港。

包玉刚找来这艘船的船长进行问话,发现他在航行前对船上的设备及当时的气候环境一无所知,于是,这个人被解雇。

包玉刚认为,一艘船的费用固然昂贵,船上所装的货物价值也是以百万美元计算的,如果没有经验,就会出现危险,因此,超级油轮上的新船长都必须经过专家的严格训练。

1965年至1982年间,环球航海训练学校共为环球公司培训了1700名行政人员、水手和工程师。这些人才,对香港航运业的繁荣以及香港成为世界第一货柜港,有一定功劳。

不少人认为,包玉刚的环球船运集团有限公司,如果不是很早就办了一个培训学校,培养出大批有学识、有技能、有士气和有归属感的“子弟兵”,则很难想象在1983年波斯湾战争时期,公司的船员能够驾驶三四十万吨的海上长城式的巨型油轮,在硝烟弥漫中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

有一年冬天,一艘新船航行到日本长崎的途中,主机发生严重故障。轮船向长崎方面造船厂发出呼救信号,以便一驶入长崎港口即可进行紧急修理。

包玉刚一接到消息,立即由香港飞到日本,视察修理工作。

飞机一到长崎,包玉刚不顾海上恶劣的天气,冒着海上猛烈刺骨的寒风,登上快艇前往海上。冰冷的滔天海浪溅到他的身上,就如一把把冰刀刺来。

一连几天,包玉刚就在漂摇不定的轮船上跟着大家一起修理,累得几乎都要散架了。

修理完毕后,包玉刚随船出港,亲眼看见一切没有问题了,才离开该船改搭领港船返回长崎。夜晚海面风浪汹涌,又值严冬,寒冷无比,领港船是艘竹篷小船,舱内烧着炭盆,直冒黑烟,包玉刚很有顾虑,不敢入舱,始终站在舱外,唯恐出事。

从那以后,包玉刚下决心好好锻炼身体,于是他又多了一个运动习惯——冬泳。

数星期后,那艘船向公司呈报添置一套新碗碟的账单。包玉刚查询原因时,船长解释说原来的碗碟太破旧,船东在船上不便使用,因此竟把全部碗碟都换了新的。

包玉刚吩咐,对船上损耗品定期核查,及时更换。必要支出一定支出,但要有责任制,不能无原则地投入。

包玉刚还特别重视控制成本和费用开支,他一直坚持不让他的船长浪费公司的一分钱,他总是说:“不要跟那些毫无计划花费的人一起休息。”为此,水手们总是形容包玉刚是一个“十分讨厌浪费的人”。

包玉刚认为,商业机构如欲成功,必须控制成本。在航运业方面船东控制开支的能力更直接关系到他的竞争能力,因此,节省船只开支费用极为重要。

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别船东不能左右世界航运市场,因此必须设法控制开支以确保预算的收入。长期租赁船只更应注意控制航行开支;第二,船只在航行中可能需要极多额外的开支,因为它航行全世界,随时随地可能发生意外,需要修理、保养、补充用品。

按照定期租船合约,租户有权向船东要求赔偿因船只不能履行租约中所载明船航速度及用油限额规定而导致的损失。这会影响船东预期所得的收入。因为如果赔偿要求事件发生太多,船东在市场上的信誉会受影响,从而减少他将来扩展业务的机会。

包玉刚给手下的高级职员的办事指示,都用手写的纸条来传达,那些纸条也都是纸质粗劣的簿纸,而且条子的大小以字的多少撕成一张张小条,一张信纸大小的白纸也可以传达包玉刚的三四个“最高指示”。

包玉刚一天工作最少12小时,此外,他还抽出一些时间看书学习、锻炼身体。

包玉刚有句名言:“在国际社会里,生活方式、行动和从前不一样,在商业道德上,还是老传统好,要有信誉,有信用才行,这里面关系很大。”

由此可见,包玉刚对信誉的重视及信誉对企业经营的重要。好的信誉,就是财富。

包玉刚也承认:“我的信誉有着良好的记录。”他把信誉比喻成“签订在心上的合同”。他说:“签订合同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惯例手续,纸上的合同可以撕毁,但签订在心上的合同撕不毁。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

包玉刚始终恪守信用,从不开空头支票,良好的经营信誉,奠定了他事业成功的基础。

包玉刚以恪守信用为做人准则,因而对那些背信弃义、不守信用的人疾恶如仇,即使头顶香炉跪在他面前哀求,他也绝不宽容,绝不同情。

在他经营航运开始的几年,手中的船并不多。有一次,他看在一位朋友分上,把其中一艘船租给了一个港商,是6个月的短期合约。

在与这个港商签约前,包玉刚已对这个港商进行了详细了解,他听说此人是一个投机商人,名声不太好。只是碍于朋友面子,加上港商不逾期,他才勉强同意短期租借。

然而,租约到期之日,正值苏伊士运河关闭,运费飞涨,那个港商见有利可图,便千方百计以种种理由留住船只,到期也不退回,并且想继续租用包氏的低租货船,除了主动把租金提高了一倍,还以现金预付1/3费用。

但包玉刚对此人的行径极为不满,坚决拒绝续租请求,他说:“你把租金提高10倍也不会租给你了。”却把船以相对偏低的租金与日本一家信誉好的公司签了长约。

在金钱与信誉的天平上,包玉刚选择了信誉。

事实证明,包玉刚的选择是正确的。后来,埃以战争结束,关闭的苏伊士运河重新开放,运费突然暴跌,那个冒险投机家宣告破产,而那些租船的船东也蒙受很大损失,有的也跟着破产了。因为包玉刚与日本租户签订的是长期合同,从而避过了一场灾难。

包玉刚事后总结说:“你老老实实做生意、讲实话,干事规规矩矩,别人对你就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