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九龙仓收购战
包玉刚从李嘉诚手中接过2000万股九龙仓股票之后,他手中的九龙仓股权大增,可以说他已打好了基础,已经有能力向怡和洋行发动挑战了。
包玉刚选择九龙仓作为登陆后的主要袭击对象,是有着深刻的原因的。
首先,控制着九龙仓行政大权的置地公司,虽然实力雄厚,背后更有财大气粗的怡和洋行撑腰,其气焰可说是嚣张至极,但是,它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实际拥有九龙仓的股份只有20%。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股权若小于35%,则容易被人乘虚而入。
在香港,一直流传着“未有香港,先有怡和”“怡和的面子,太古的银纸”之说,这些英资洋行高傲狂妄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这也使怡和这个老牌英资洋行太傲慢,察觉不到自己岌岌可危的处境,让它们更没有料到的是,它们向来看不起的华资财团也会来“觊觎”九龙仓这块禁地。
包玉刚搞了20多年航运,对码头的重要性有切身体会:自己投身航运20多年,纵横四海,很早就想由自己拥有储运业务的仓库,却一直苦于没有自己的码头,长期以来,他庞大的船队由于没有地盘和仓库,在香港的业务都要租用九龙仓的仓库,其费用十分昂贵。等生意做成了,很大一部分利润却都被九龙仓盘剥而去,对此,他又怎能甘心?总是使用别人的码头和仓库,颇有寄人篱下之感。因此,他对拥有自己码头的重要性的感受比谁都深切。
他要达到目标,最佳方法当然就是能够拥有足够的股份来控制九龙仓的行政大权了。他也确实早就盯上了九龙仓,而且也买下了不少股票,但尚未达到与怡和竞购的份额,现在有此“空当”,岂能无所作为,让到了眼前的良机白白溜走?
除了这两个原因,还有一个别人不易看到的有利条件。那就是,怡和洋行在香港的声誉不太好,在它控制九龙仓的时候,采取高额盘剥的政策,致使港英当局对它也甚感不满,曾对它发出过警告,如果有华资出面与它争夺九龙仓,在相同的条件下,在港的华人决不会袖手旁观的,他们肯定会偏向华资一方。这一点,对于包玉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基于这三方面的考虑,加上从李嘉诚那里接过2000万股九龙仓股票,包玉刚心里踏实了许多。但是,办事谨慎的包玉刚并没有向新闻界透露任何风声,以至于外界一直蒙在鼓里,而包玉刚则不动声色,继续加紧收购九龙仓股票。
包玉刚虽知道要间接与汇丰银行交手,但他仍然是毫无畏惧,凭着他和海外众多国家首脑的关系,在有限的时间筹集丰厚的资金与汇丰银行决一雌雄还是蛮有把握的。
包玉刚首先采取逐个击破的办法,暗中去调查持有九龙仓股票的散户,然后找上门去与之交涉,绝大部分人一见包玉刚亲自上门,出于对包氏的尊敬,很热情地把九龙仓股票全部转让给包玉刚。
对于包、李两人的暗中交易,怡和洋行并不知情。早些时候,怡和洋行见李嘉诚收购股票,也紧张了一阵子。后来见李嘉诚停手不干由包玉刚接手购买,便松了一口气,以为自己的控制地位已可保无虞了。
然而他们实在太大意了,他们万万没有料到,包玉刚仅用了80多天的时间,就买入了1000万股股票,加上原来持有的股票数目,他已控制了30%的九龙仓股权,大大超过了怡和洋行的代表置地公司了。
置地公司是怡和财团属下的另一个主力,是香港的地产大鳄,与九龙仓并称为“怡和双翼”。置地公司此时对外公布,自己购入怡和证券所控有的九龙仓股份,且目前持有九龙仓股份已上升至20%。这个份额与包玉刚十分接近。
1979年年初,九龙仓董事会邀请已经成为最大股东的包玉刚加入,于是,包玉刚与二女婿吴光正堂堂正正地当起了九龙仓的董事。
控制九龙仓的怡和集团明显地感到了来自包玉刚家族的威胁。他们岂能善罢甘休?怡和主席纽璧坚身兼九龙仓董事会主席,对包玉刚和吴光正这两位新任董事一直抱有敌意,双方不时发生摩擦。
1980年年初,包玉刚向董事会提出,环球公司在九龙仓董事会中的席位应增至4席。这时,纽璧坚表示坚决反对,同时他提出由置地公司的行政总裁贝德福特加入九龙仓董事会并出任行政主管。
包玉刚与纽璧坚针锋相对,各执己见。
双方最后在董事会协商下达成妥协——环球集团争取到两个席位,贝德福特也顺利进入九龙仓。
这时,为了能够稳稳当当地控制九龙仓,包玉刚又采取了另一个更加稳健的方法,他先将自己名下所拥有的九龙仓股票,以每股55港元的价钱转让给他控制下的隆丰国际,比市面价还要高出几港元,其意图十分明显:隆丰国际愿意以55港元或更高的价钱买入九龙仓的股票,目标就是要掌握九龙仓股权的50%以上,以赢得不受挑战的控制地位。
包玉刚把九龙仓的股票转让给他自己控制下的隆丰国际有限公司,可以说是攻守兼利的一个高招,也是他稳健作风的又一次体现。因为隆丰国际有限公司乃是包氏财团属下的一个上市公司,所谓的股权转让,实际上是名转实不转,如果收购失利,最多是赔掉一个隆丰国际,就可以推掉全部法律责任而不会对包氏财团产生致命的打击。但如果收购成功,就可以得到整个九龙仓!
直至这时,怡和和置地这两只自视聪明的“兔子”才如梦初醒,却发现“乌龟”已走得很远,遥遥领先了。
经过一番周密的部署,怡和、置地决定收复“失地”,以庞大的资本后盾,进行反收购。
就在这时,不知出于什么动机,怡和公司突然约见包玉刚,说是想“谈谈”。于是双方代表进行了一次“谈判”:一方是包玉刚和吴光正;另一方是纽璧坚和贝德福特。
谈判一开始,纽璧坚就单刀直入,要求包玉刚出让手中所持的九龙仓股份。
包玉刚镇定地问:“那有什么条件吗?”
纽璧坚回答:“条件是用置地公司物业来交换。”
置地公司有许多物业位于香港的黄金地段,其中光是中环一带的几幢大厦,已是令无数地产商垂涎的肥肉。
包玉刚意识到对方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于是采取乘虚而入的办法,当即表示:“那我就选金门大厦、太古大厦和太子行。”
纽璧坚大吃一惊:这几座大厦都位于有“地王之王”之称的港岛中区,价值极高。包玉刚这个条件无异于狮子大开口,他当然舍不得。
纽璧坚表示:“不行,只能以金门大厦、尖沙咀的星光行和半山区的一部分住宅作为交换条件。”
包玉刚毫不让步。
最后双方不欢而散。
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包玉刚与纽璧坚的争斗趋于激烈,以致在召开九龙仓董事局会议时,气氛紧张到要记下各人的谈吐和举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