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持家报效祖国

包玉刚是一个生性节俭的人,不会乱花一分钱,但他却绝不是一个吝啬的人,该花的钱绝对不会手软。这一方面得益于包玉刚从小所受的教育。

包玉刚家庭有做生意的传统。而包玉刚的家族观念很浓,对父亲包兆龙从来都没有说过一个“不”字,甚至到了敬若神明的地步。

无论在生意上还是在家庭中,包兆龙都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人。包兆龙治家很严,对子女严厉中透着慈爱,他谨慎而正直,从小就教育子女后代要独立自强,靠本事吃饭。

包玉刚成为富豪之后,财富越积越多,但包兆龙却没有恃财傲物,仗势欺人,相反,他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仍然保持着勤勉节俭的生活作风。尤其是在穿着方面,他从不追求名牌,一件新衣往往穿到后领都磨破了也舍不得扔掉。

包兆龙生前立下遗嘱:去世后把自己穿过的衣服送给子孙们留念。当他逝世后,子孙们接过一件件衣领袖口都磨破了的衣服,不禁泪如泉涌。

包兆龙就是这样教育儿孙们不要忘记中国人勤俭朴实的生活美德,不要忘记创业的艰辛。

包玉刚在父亲的言谈行为教育下,对女儿们要求也很严格,甚至表现得有些高压。包玉刚认为,对下一代的溺爱会毁了他们,他对后辈最大的希望是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生活方式。

包玉刚把4个女儿送进了能找到的最好的学校,中学毕业之后,他让她们在美国选择一所大学继续深造。

包陪容在海外念大学的时候,包玉刚经常找她谈心,一再嘱咐女儿:“要永远牢记我们是中国人。要努力工作,当人们对你微笑的时候,你要知道,那只是因为你是船王的女儿,不要自视太高。要永远牢记自己的民族,牢记自己的民族文化。”

包家家风节俭,即使成为香港富豪之后也不曾改变。但包家姐妹没有觉得可耻,反而觉得很自豪。包玉刚只容许女儿们每一段时间拥有一双鞋。

他经常教育女儿们:“人们都以为宁波很发达,其实宁波人很节俭,也不怕吃苦。你们的鞋全是你母亲一针一线做的,鞋里用的全是碎布。咱们老家有句话,‘宁波女人十个指头,都是做鞋时被刺破过的’。”

包玉刚有一个习惯,每逢新船下水,他都会邀请各地的政客、夫人、公子、小姐参加掷瓶下水礼。撒切尔夫人、安妮公主、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夫人都是他经常邀请的嘉宾。因这个掷瓶仪式是商界中很隆重的典礼,这些知名人士的光临,自然会为典礼增色不少,而包玉刚也一定会送上极厚极贵重的礼物。

包陪庆21岁生日那天,正好赶上包玉刚有一艘新船下水,于是她就请了几个朋友到父亲的公司参加新船剪彩仪式以庆祝自己的生日。包玉刚知道之后,硬是把这些邀请取消了,他对女儿说:“这艘船不是我赚回来的。仪式是属于公司的,是用来招待公司客人的,你对公司没有任何贡献,因此无权利用公司的仪式来为你庆祝生日。”

包陪庆当时委屈地哭了,并说父亲“不近人情”,但后来,她慢慢地记住了包玉刚的话,做人应该公私分明,不能因为自己是船王的女儿而搞任何的特殊。

包玉刚与各国政客都有来往,但包玉刚送给他们的礼物却是一条绳——一条他用来锻炼身体的绳。深谙社交之道的包玉刚笑称:“我觉得,没有什么比送绳更特别和更有意义的礼物了。”

当然,这只属于一种生意场上的表面“手段”,而送给各国政要的最好礼物是包玉刚的轮船订单,因为它能推动该国工业的发展,扩大就业机会,无疑为这个国家解决了最令政治家们伤脑筋的问题。

对于中国,包玉刚也采取了同样的策略。他先向中国订造了相当数量的一批轮船,这一举动曾引起国际航运界的关注,中国的造船业也因此而蜚声海外。

与此同时,包玉刚还想出了更能帮助中国走向富强的方法——帮助中国兴办实业。

包玉刚的家乡宁波北仑港是一个天然良港,海域辽阔,港域水深达20米以上,而且不冻不淤,能停泊10多万吨的巨轮。

孙中山当年视察宁波时,被北仑港的优越地理条件吸引,称之为“东方大港”,并想把它建造成一个“东方鹿特丹”,但后来因财力不足而作罢。

一位日本专家偶然路过此地,他惊叹于深不见底的碧波荡漾的海域,认为这是“中国港口的皇冠”。

包玉刚多年经营航运,对港口有着一种特别的感情,当他知道家乡宁波居然有这么一个宝地,便迫不及待地前去观看。

包玉刚一看之后,立刻被这个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良港吸引了,他说:“宁波的港口是中国最有前途的港口,今后在亚洲和全世界也将占有重要地位。有了这样一个港口,宁波的经济建设前途无量。”

包玉刚相中了北仑港,并决定把这儿开发出来。他说:“我计划建造一个可驶入30万吨轮船的港口,在此基础上搞一个20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并利用其港口条件,办一个大型钢铁企业。”

1985年11月,国务院专门成立了“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并以国务院名义聘请包玉刚、卢绪章为顾问,小组职责是研究协调宁波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在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包玉刚对这个协调小组兴趣极大,用他的话讲,协调小组等于在宁波和北京之间架起桥梁。他欣然表示:“我当顾问,我跑腿。”

从此,包玉刚为开发宁波而奔波于香港、北京、浙江之途,为推销宁波形象,往返于欧、美、亚洲之间,风尘仆仆,不辞辛劳。他频频向各国首脑与实业界人士介绍北仑港的优势条件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希望他们到宁波考察投资……

为此,外国朋友戏称包玉刚为“宁波大使”。

为家乡的发展,包玉刚乐此不疲,他一再表示:“宁波的事,也是我的事。”

经过包玉刚的斡旋,英国等国的公司纷纷组织代表团到宁波进行实地考察和可行性研究,并同中方进行了多次正式会谈。

1986年10月15日下午,由包玉刚主持,中国冶金进出口公司代表和英国戴维麦基公司代表在上海和平饭店签订了关于中外合资宁波北仑钢铁厂项目协议……

包玉刚报效祖国、支持家乡发展计划的梦想慢慢地都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