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首战投资股票
20世纪80年代,包玉刚已经逐步将麾下船队从过去的200艘削减为96艘。人们不由得纷纷猜测,船队大大“缩水”的船王,接下来又将何去何从?过去在海上纵横驰骋、翻云覆雨的“蛟龙”,能否在陆地上也独霸一方呢?
1978年夏季的一天,包玉刚上午办完事,下午正在家里休息,这时电话铃突然响了起来。
包玉刚拿起电话:“喂,您好,我是包玉刚。”
里面传出一个声音:“您好,包先生,我是李嘉诚啊!我有件生意上的要紧事,想跟您谈一下。”
包玉刚大吃一惊。
李嘉诚当时是香港地产界的骄子,位列香港十大财团的榜首,开始他是靠房地产和炒股票发家的,是香港有名的风云人物,论经济实力和名望,他都比包玉刚稍胜一筹。由于包玉刚多年从事航运业,与李嘉诚虽然都住在港岛南区的深水湾,但也仅限于见面时打个招呼、没事时通通电话而已,却从未有过生意上的来往。
今天,听到李嘉诚这么一说,包玉刚在吃惊之余,也同时想到,这是否对自己的转型登陆有帮助,于是他很关注地问:“您说吧,是什么事情?”
李嘉诚直接说:“这件事很要紧,是关于九龙仓的,您感兴趣吗?”
香港的九龙仓,并不是一个仓库,而是香港最大的码头,它一直由香港四大财团之一的怡和洋行所控制。
九龙仓有限公司是怡和系的旗舰公司,也是一个上市公司,九龙仓集团还控制着一笔巨大而广泛的陆地资产,包括九龙、尖沙咀、新界和香港岛上的一些深水码头、露天货场、货运仓库、集装箱转运站、酒店、大厦、有轨电车及天星小轮。可以说,谁掌握了九龙仓,谁就掌握了香港的大部分货物的装运业务,九龙仓也自然成为各大财团的必争之地。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九龙仓股票美好的前景,地理的重要,使九龙仓像一朵洋溢着香味的鲜花,令人为之瞩目,像一块肥肉,令人为之垂涎。受到了多少人的觊觎,受到多少人的垂青?
拥有九龙仓的怡和洋行,是一个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英资集团。它盘踞香港已有一个半世纪,与汇丰银行、太古集团和会德丰三家英资集团并称为香港四大洋行。而怡和的总经理同时又兼任九龙仓主席,可见九龙仓在怡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包玉刚在初步打算离海登陆时就了解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怡和的物业实力很强。当时,怡和洋行仗着财大气粗,一向自高自大,不把华资财团放在眼里。随着华资财团的迅速崛起,英资和华资的争斗日趋激烈,大家不约而同都把目光转向九龙仓这一香港最大的码头,英资集团当然不会把已到手的好处让出,华资财团则虎视眈眈,伺机而动。
包玉刚意识到,李嘉诚现在正集中精力要将和记黄埔从英国人手中收购过来,对于九龙仓这一令人垂涎的肥肉,李嘉诚可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
想到这里,包玉刚马上说:“好的,我们稍后到太子行详谈吧!”
随即,两个人秘密来到了包玉刚位于太子行的办公室里,详谈起来。
两个人见面之后,没有过多的客套,李嘉诚直入正题:“包先生,我手头上持有九龙仓20%的股票,一共有2000万股,我想转让给您,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
原来,李嘉诚通过手下的一批智囊得到消息,20世纪70年代后期,怡和洋行动用大量资本,在香港兴建楼宇用于出租,导致资金流通缓慢,而且利润相当低,于是,怡和的决策层想出了出售大量债券的办法,不料问题没有解决,却反而使自身负债累累,信誉大跌,股票市值大幅下滑。导致的结果是怡和虽然是九龙仓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大东家,但实际占有的股权还不到20%,也就是说倘若有谁占据20%的股份,就可以与怡和公开竞购九龙仓。
换言之,只要不动声色地买到九龙仓20%的股票,就可以与怡和洋行进行公开竞购!
另外,如果公开竞购,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持股的香港人会愿意卖给华资集团,这是英资集团所没有的优势。
李嘉诚是靠地产和股票起家的,对此他心里亮堂着呢!他私下里算过一笔账:当时九龙仓发行的股份不到1亿股,每股面值仅10港元,也就是说,九龙仓股票市值总额不过10亿港元;九龙仓拥有物业的尖沙咀是香港最繁华的地区之一,光是九龙仓所拥有的地皮,其价值就远远超过了九龙仓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股票的价值。
精于房地产生意的李嘉诚心中明白,即使九龙仓的股票价格再上升5倍,买入九龙仓股票仍是合算的。基于这种考虑,李嘉诚买下了九龙仓的2000万股股票。
在拥有九龙仓股份有限公司的2000万股股票后,李嘉诚审时度势,深知以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同时与拥有和记黄埔的和记洋行和拥有九龙仓的怡和洋行抗衡,那是远远不够的。经过一番权衡利弊后,他作出决定,把手中所拥有的九龙仓股票以比买入高得多的价钱抛出,以此积聚资本,集中力量将和记黄埔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
他选择了包玉刚作为抛出九龙仓股票的对象。
包玉刚当时想到的,却只是买下九龙仓的股票是否对自己有利:九龙仓是一家已有百年历史的英资洋行,又是一家实力雄厚、有发展潜力的财团,它名下有一些价值不菲的仓库、码头、酒店等。购买股票比直接投资其他生意来得干净利落。购买九龙仓股票,无疑是把自己庞大的资产转移到陆地上的一个好机会。
包玉刚低头稍加思索,便悟出了李嘉诚的精明之处。李嘉诚很清楚包玉刚的情况,知道他需要什么,于是,用包玉刚所需要的来换取自己所需要的,这一转让,可真是一家便宜两家的好事。
包玉刚问李嘉诚:“李先生,我很有兴趣把您的九龙仓股票买下来,价格怎样?”
李嘉诚见包玉刚同意了,他随即开出了一个价位:3亿港元多一点。
包玉刚二话不说,当即拍板同意了。
包玉刚一下子从李嘉诚手中接受了九龙仓的2000万股股票,再加上他原来所拥有的部分股票,他已经可以与怡和洋行进行公开竞购,如果收购成功,他就可以稳稳地控制资产雄厚的九龙仓。
而从李嘉诚这一方面来说,他以10—30港元的市价买入九龙仓股票而以30余港元脱手给包玉刚,一下子就获利数千万港元。更为重要的是,他可以通过包玉刚搭桥,从汇丰银行那里承接和记黄埔的股票9000万股,一旦达到目的,和记黄埔的董事会主席则非李嘉诚莫属。
包玉刚在心里不禁暗暗佩服这位比自己小,但精明过人的香港地产界新贵:“这真是只有李嘉诚这样的脑袋才想得出来的‘绝招’!”
没有太多的解释,没有冗长的说明,更没有喋喋不休的讨价还价,两个同样精明的人一拍即合,秘密地订下了一个同样精明的协议。
晚上21时左右,这宗交易即告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