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传承——大汉风骨

汉水文化是汉族文化兼容并蓄与创新精神最典型的体现,汉水流域文化独领风骚,构成了华夏文明色彩斑斓的一大板块。从汉水的纵深腹地莽莽林海走出了炎帝,成就了中华农业和医药;黄帝时的史官仓颉在汉水创造汉字,开创了文字的历史;鬼谷子玉成了张仪和苏秦,搅动了战国时期的天下风云;刘邦崛起汉中、刘秀兴起南阳,也尽在汉水流域。

汉水流域是汉民族的兴隆之地,由汉水、汉中到汉朝、汉族、汉文化、汉人、汉子、汉字、汉学、汉剧、汉隶、汉白玉等等这些称谓,这一系列“汉”之根就扎在汉水文化之中。滔滔东逝的汉江水将华夏文化血脉融为一体,形成了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轨迹。

神农氏炎帝开辟汉水文明

在我国上古时期,神农氏带领人民进入汉水流域,远离荒蛮,发展农耕生产。他辨识五谷,发明耒耜,教民耕种,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又教民用火熟食等。因功绩显赫,以火德称氏,故为炎帝,尊号神农,并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神农氏是汉水流域的最早开发者。神农氏在带领人民向东向南发展的过程中,率先由褒斜道进入汉水,经过汉中、安康、十堰、襄樊,最后到达随州,然后又逆流而上,全面开发了汉江、鄂西北。因此,汉水成为了炎帝族繁衍和发展的重要地区。

据说神农氏炎帝和黄帝同宗同根,炎帝称帝后传递17世,黄帝在炎帝第八世才兴起。神农氏主要活动在以秦岭、淮河为界线,以汉水流域为中心,以湖湘、中南、西南为纵深的南方;黄帝主要活动在以秦岭、淮河为界线,以中原为中心的北方。

从炎帝二世柱越过秦岭,进入汉水流域开始向南迁移起,炎帝的子孙开始广泛地分布于我国南方。江汉地区先是黎境,后世楚族,都是炎帝的后裔。西周初年的姜子牙就是炎帝的后裔。

在汉水流域的山山水水间,到处都下了神农氏建功立业、发明创造的足迹和美妙动人的传说。其中,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一个传说,就是“神农尝百草”。

神农氏之所以尝百草,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更多、更加充足的食物。神农氏之前是原始采集经济、人们的饮食主要靠大自然的恩赐,主要靠采集野外的野果、植物,当时,人类对野生植物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前认识的那些植物已远远不能满足生活的需要,这就需要更大范围、更多地去认识、品尝新鲜的品种,以保证充足的食物,让人民免以饥饿。

在品尝、发现新的植物的过程中,神农氏发现,有些植物人一旦吃了就神清气爽、耳聪目明,有些植物一旦入口就精神振奋、力大无穷,有些植物人吃了就感到昏昏欲睡、全身无力,有些植物吃了就百病全消、身体康健。

尝百草的时间长了,神农氏对植物的物理药性有了认识,以后再遇上什么新的症状,身体有什么需要,就去采集相关的植物。这些植物,慢慢就变成了药物。

在当时,人们的生存面临着四大威胁:第一,食物来源的缺乏;第二,人类自身身体素质非常低下;第三,饮食粗糙、低劣,茹草饮水、辛酸辣臭,摧残人的肠胃;第四,生存的环境非常恶劣,风霜雷电、自然灾害、寒暑瘴气都威胁着人类。在当时这样的自然环境威胁下,人的寿命非常低,平均是30岁左右,三分之一的人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夭折了。

神农氏作为一个亲民、爱民、负责任的部落首领,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为了把百姓从死亡的边缘上,从艰难困苦中解救出来,他冒着生命的危险,拿自己的身体做赌注,亲自遍尝百草,发明医药。

史书有记载,神农氏在遍尝百草的时候,一天最多遇到的毒草、毒药达到70种。有的一入口,人就失去知觉;有的一入口,人就狂躁,几天几夜狂笑、疯闹不止;有的让人呕吐、腹泻,有的也能以毒攻毒,消肿止痛,而那些毒性非常厉害的,给人的感觉是上刀山、下油锅,用刀子刮肉。

有一次,神农氏在一个峭壁的裂缝中,发现了一种开着黄色花朵的藤状植物,花朵玲珑、艳丽,他伸手采了一朵,轻轻地用舌头一舔,顿时感觉天旋地转,心如刀绞,肝肠寸断,一下子昏迷过去,几天几夜之后才苏醒过来。这种植物本名叫狼毒花,因为它让神农氏吃尽了苦头,后来就更名为断肠草。

就这样,神农氏在遍尝百草的过程中,不知道昏死了多少次,不知道掉了几身肉,也不知道受了多少折磨,硬是一种一种地去品尝,去鉴别。他以身体为赌注,以生命为代价,终于辨识出了47000种植物。

神农氏对哪些可以入药、哪些可以入食、哪些可以外用、哪些可以内用,都一一地记载下来,分辨清楚,然后告知人民。这样一来,既增加了人们抵抗疾病和自然恶劣环境的能力,也将大批处在死亡边缘上,受到各种毒花、毒草威胁的人拉了回来,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神农氏采集百草,发明医药的地方,就在汉水鄂西北一带。神农氏之所以成功遍尝百草,据说是因为他得到了3种宝物的帮助,这就是石花、茶叶、灵芝。这三大法宝都来自汉水鄂西北一带,是汉水鄂西北的江河山川,给神农带来了这三大便利和赏赐。

第一件宝物的发现,让神农氏非常兴奋。一天,他带着自己的大臣赤松子和大女儿一起沿着汉江河谷寻找草药,他们在一个秀丽险峻的山谷就发现了一片盛开着白色花朵的玉石树林。这些树是晶莹洁白,玲珑剔透,远远地漂浮着一层淡淡的清香,就像新鲜鲜、活生生的真的树木一样。

几个人为这个发现惊喜不已,围绕这个树林反复地游荡、徘徊,久久不忍离去。还是神农氏的女儿活跃,她从这个玉树上采摘了一朵玉树上的花蕾,把它揉碎,然后丢到嘴里,这个东西一入嘴就化,凉丝丝的、甜津津的,非常好吃。

神农氏的女儿就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父亲和自己的丈夫,结果大家就一顿吃起来,连续几天以它作为饭食。几天之后,一个变化就发生了,大家的皮肤变得非常洁白,身体也变轻了,最大的变化是身体变得透明了,连五脏六腑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这个法宝的发现,改变了赤松子和炎帝神农氏大女儿的命运,他们就再也不想走了,就留在这个地方吃石花,结果身体越吃越轻,最后轻得像一片羽毛一样,最后他们飞到昆仑山做了神仙。

神农氏有自己的部落和人民,他要对他们负责任。虽然这个石花好吃,但不能久吃,所以最后他是坚定地告别了自己的大女儿和大臣,又向前走了。

石花的发现,对神农氏帮助很大,以后他再吃什么草木,再遇到什么毒物,就可以亲眼看到这些东西在自己身体内的变化。为了纪念这一发现,神农氏就将石花的发现地命名为石花,这个地方就是后世的石花镇。

第二大宝就是茶叶。有一次神农氏沿着汉江河道向北行走,来到了郧县茶店这个地方,他发现了一种新的植物,很矮,但是叶子圆润,四季常青,就顺手摘了几片放到嘴里。只见这种叶子在五脏六腑之间上下翻腾,就像水洗过一样,五脏六腑又变得晶莹起来。

神农氏对这个发现和这个叶子的功效非常看重,异常高兴,就把这种植物取名为茶,而发现茶的这个地方,就命名为“茶店”了。

第三大宝是灵芝。据说神农氏在搭造云梯,攀上神农架神农顶的时候,发现了一种像脸盆那么大、像蘑菇一样颜色鲜红的植物,他大胆地掰下一块送到嘴里,顿时感觉清香满口,舌底生津。不一会儿,还感到一股暖气从丹田升腾而上,早些天被各种毒物所侵害的身体,各种的不舒服,各种的疼痛,顷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神农氏感到这是体内毒物遇到的克星了,于是,他把这种植物取名为灵芝。

在以后的日子,神农氏随身就带着这种灵芝,遇到剧毒的时候就掰下一块,放进嘴里,毒物就会立刻化解,使他常常逢凶化吉,转危为安。

因为灵芝有起死回生、化解百毒的奇效,所以,神农架武当山的灵芝被称为神药。

神农氏尝百草给汉水流域鄂西北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留下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

首先,神农让汉水流域人民具有较高的中医素质,让鄂西北地区具有浓厚的中医文化底蕴。

在汉水流域鄂西北地区,“人人是中医,处处是草药”。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高山峡谷形成的垂直气候,使汉水流域成为药材宝库。

在这里,人们几乎一草一木都可以说出它的药性、药理,每个人都会几个偏方。比如:狗辛草能败火;锅烟灰能止血、消炎;大枣红糖可滋阴补血;生姜汤可以清热、可壮阳;生大蒜可以败毒;板蓝根可以清热清毒;胶股蓝、银杏叶可以减肥降压,等等。

同时,受神农氏的影响,在汉水流域形成了独特的食物防腐技术和以酸辣为主的饮食习惯。如最有代表性的腊肉、熏肉,尤其是熏肉,是以其色泽的纯正、味道的鲜美、营养的丰富、保存期长而闻名。

传说神农氏在神农架采药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毗邻神农架西北的巫溪大宁河,大宁河是以盛产井盐出名。在这个地方,神农氏发现了食盐的妙用。他一喝大宁河的水,顿时感觉很不一样,既感觉到身体通泰,又感觉到滋味无穷,就将这个水拿来蘸在动物肉上,然后进行烧烤,动物肉上以前的那些腥味、骚味、酸味、臭味不见了,变得鲜美无比。他又把这种水来拿来浇在野生植物上,浇在各种野菜上,菜的辛味、辣味、刺鼻味没有了,代之而来的是清香可口。

神农氏还发现,用这种水浸泡食物,浸泡过的食物,变酸了,几天不用,不仅不会腐烂变质,反而生出一种别样的滋味。而且这种东西能够成月成年地放下去,生出更丰富的滋味,同时也变得更加鲜脆,让人特别开胃。

这个发现,很快被神农氏推广开去,这样就有了汉水流域最早的熏肉,最早的酸菜。神农氏之后,历经千秋百代,每一代人都在重复这个技术,每一代人都在改进这个技术,所以后世就形成了汉水流域闻名国内外的干腊肉。

后世人根据神农尝百草的经验,写成了我国医药理论的开山著作《神农本草经》。神农氏还造成了汉水流域以饮茶成习、品茶成趣、种茶成风、视茶为宝为特征的茶叶产业和茶叶文化。

神农氏留给汉水流域人民强大、深厚的神农精神,其核心就是:开拓创新、公而忘私、牺牲自我、关注大众、以民为本、奋发图强、推动文明。神农精神是后世汉水儿女建设和振兴汉水流域的无穷动力。

汉水这片古老的土地,有着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有着古老而伟大的文化,有着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文化英雄,有着古老而伟大的发明创造和贡献。因此,汉水流域是一块古老而文明的土地,是一块英雄而光荣的土地,是一块令人骄傲并自豪的土地。

[旁注]

姜子牙(公元前1156年~公元前1017年)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西周初年人,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断肠草“断肠草”并非专指一种药,人们所熟知的中药,如毛茛科的乌头、瑞香科狼毒、大戟科的大戟等,在古代都因其具有明显的毒性而有“断肠草”的名称。某些原植物或生药材若不加以严格的科学炮制,而直接内服的话,也都有可能导致人的生命危险。

赤松子 又名赤诵子。秦汉时期传说中的上古仙人。相传为神农时的雨师。能入火自焚,随风雨而上下。赤松子曾服用水玉这种药物袪病延年,并把这种方法教给神农氏。神农的小女儿追随他学习道法,也成了神仙中人,与他一起隐遁出世。

灵芝 又称灵芝草、神芝、芝草、仙草、瑞草,以紫灵芝药效为最好,灵芝作为拥有数千年药用历史的我国传统珍贵药材,具备很高的药用价值,对于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血糖,控制血压,辅助肿瘤放化疗,保肝护肝,促进睡眠等均具有显著疗效。

腊肉 指肉经腌制后再经过烘烤或日光下曝晒的过程所制成的加工品。腊肉的防腐能力强,能延长保存时间,并增添特有的风味,这是与咸肉的主要区别。是我国腌肉的一种,主要流行于四川、湖南和广东一带,但在南方其他地区也有制作,由于通常是在农历的腊月进行腌制,所以称作“腊肉”。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是我国最早的中药学专著。书内记载的药物凡365种,分上品、中品和下品三品。它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上古、先秦、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我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阅读链接]

神农氏所传下的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和中医文化底蕴,汉水在后世牵动了以李时珍、孙思邈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中草药大家和中医学大家的目光和脚步,使他们在这里来探索发现、建立垂世奇功。也正是因为拥有这种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和中医文化底蕴,汉水流域早在汉代就走出了一代中医、中药理论的开山鼻祖张仲景,及其中医、中药理论的奠基作《伤寒论》。

在汉水流域,无论是田边地头、无论是山林水滨,到处都是草药,到处都是会治病的中医,这和神农尝百草是息息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