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化的家园汉水民居

汉水流域地处我国南北分界带,其民居兼有南北特色。汉代以前,汉水民居传统建筑基本上是本土型,南方文化与北方文化的交融是有限的。汉代以后,特别是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以至隋唐,北方文化南渐,南方的建筑越来越大地受北方文化影响。

同时,佛教文化、儒家文化对汉水流域民居有极大的渗透。另外,明清以后,西方文化也不断浸润到我国,作为通商口岸的汉口,民居建筑开始接纳并吸收西方的经验,出现了中西建筑的融合。

汉水中游的襄阳小北门一带,留存有许多老房子。白墙黑瓦,左邻右舍之间都是卧砖做到顶,风火垛子的隔山墙,排出一溜溜巨大的“脊”。檐角屋脊立着许多数不清的小动物,以“仙人骑凤”领头,列队端坐,栩栩如生。

说起这种房屋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楚国国君在一次作战中失败,被敌人追到襄阳汉江边,眼看就要走投无路了。突然,一只大鸟飞到眼前,国君急忙骑上大鸟逃脱,化险为夷。后来,襄阳人将这一典故比作“仙人骑凤”,放在屋子的脊端,寓意逢凶化吉。

汉口历来就是“导财运货”的水陆商埠。这里不仅是商品的集散地,也是八方商贾贸易、居聚之地,正所谓“瓦屋竹楼千万户,本乡人少异乡多”。它造就了兼容我国南北传统建筑和欧洲建筑手法的独特民居个性。

古汉正街民居临街而建,多为假两层楼式,白瓦灰墙,古朴别致。门面有全敞式、半敞式、内敞外窄式,交错穿插,风格各异。夹街背巷的铺面则多用木板木桩架起红漆横梁,梁上雕龙饰凤,极富民族特色。

总体来说,汉水民居讲究院落式布局,常见的建筑形式有四合院、三合院,以及曲尺形和最简单的就是“一”字形。庭院的四周高,称为天井。屋的雨水流入天井,寓意四归堂,肥水不外流。

这种房屋古朴典雅,居住方便,体现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传统的伦理观念。由于它兼顾了南北特点,吸纳了各种文化,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典型的民居文化。

四合院布局以内院的天井为中心,后面建有高大的厅房,两边建厢房,前边是大门,成为一个整齐、封闭的四边都有建筑的院落。因其四周封闭,像汉字中的“四”字,故名四合院。

散布在汉水沿岸的民居,或依山傍水,或倚堤而立,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但总体类型大都以“介”字型的两坡水房屋为主。

汉水民居十分重视实用性和防火功能。如襄阳古民居,为防水火,房屋多为列柱式或砖木结构。两家之间筑高墙,俗称“封火山墙”,其高度超过屋顶,沿房顶坡度层层跌落。在人口密集的汉水流域城镇,这种高出屋顶的山墙,确实能起到放火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一种很好的装饰效果。

汉水最有特色的民居,当属“舟居”,即渔民或从事水上运输的船工、纤夫的居住地。他们一年四季都生活在船上,以舟为屋,吃住在船,甚至婚嫁也在船上。船上有各种用途的舱,横板舱是全家的公共活动场所,工具舱是放渔具的,大舱贮藏鲜鱼,火舱用于做饭。

汉水民居,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特别是表现在一些深宅大院的古建筑装饰艺术,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展示。

如歇山式民居的屋面峻拔陡峭,四角轻盈翘起,斗拱玲珑精巧。常用石雕、木雕、砖雕、灰塑、陶塑、彩绘等,对各部位的构件进行装饰,题材上常用五灵瑞兽、神话故事、历史人物、山水花鸟等,配以楹联、额匾、诗词等书法艺术,尽显其大雅庄严、内涵丰富的特点。譬如最常见的雕饰物麒麟,传说它不踩任何活物,与龙、凤、龟合为“四灵”。把它塑在民宅上,以示清明吉祥。

另外,吊脚楼也是汉水民居常见的类型。吊脚楼建筑在汉水边的堤坡上,用木桩或竹桩做成底架,铺以楼板竹篾,用编织的草排盖顶,带有栏杆、走廊,美观别致。楼上住人,楼下畜养牲畜、堆放杂物。

吊脚楼上,中央设火塘,火塘边吃饭、待客,四周安置床位。也有的吊脚楼,乃楼下住人,楼上储粮食杂物,畜厩不在楼内,而在楼后。还有的吊脚楼将房基立于水中,墙下可通船,运送粮、柴等物极为方便。

平房是汉水民居的另一种类型。平房多为木石结构,以土墙、砖墙、泥墙为多,这些居住房屋因地制宜,与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特点密切结合。

平房在修建时,多就地取材,产竹的用竹,产木的用木,产石的用石,平原地区以土坯或砖为材料。打牢地基,挖糟夯实,再砌砖石,平房屋架以坚木为之,有五檩、七檩、九檩之分,最少的也有三檩。然后加椽,前后出檐翘脊的,讲究五梁八柱。

与北方平房不同的是,汉中民居平房的木构造自成体系,墙体只是作围护或分隔空间,从而有所谓“墙倒屋不塌”之说。

汉水民居中还有特殊的以白墙灰瓦格子窗为主要外部特征的“巴山民居”,并将一块小圆镜镶在大门顶端中间部位。这块具有镇邪驱怪意义的古老的禁刻物,还常常出现在后世现代风格的建筑物上,只不过镜子的材料已由熟铜变成了玻璃。

汉水民居对于基地的选择、房屋的朝向也很有讲究。一般多取坐北朝南的格局。除非是在街镇上遇有东西街道,南边的不得不朝北开门。在乡下散居的房屋,则没有朝北开门的。

除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之外,这种选择与日照、风向有关。坐北朝南有利于采光和避开冬季的西北风。

[旁注]

山墙 建筑两个侧面上部成山尖形的横墙,也称作规壁、鹅头、栋头、圆仔头、大规壁,其中的“规”是指弧形的曲线。我国及东亚传统建筑一般都有山墙,它的作用主要是与邻居的住宅隔开和防火。在长江一带,常有阶梯状的封火山墙,又称“马头墙”,其高度高过了屋瓦。

天井 是四面有房屋、或三面有房屋另一面有围墙、或两面有房屋另两面有围墙时的中间的空地。一般为单进或多进房屋中前后正间中,两边为厢房包围,宽与正间同,进深与厢房等长,地面用青砖嵌铺。天井不同于院子。由于其面积较小,状如深井,故有其名。

歇山式 建筑学术语,即歇山式屋顶。歇山顶共有9条屋脊,即1条正脊、4条垂脊和4条戗脊,因此又称“九脊顶”。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顶。

吊脚楼 也叫吊楼子,是我国苗族、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居住在南方山区的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多依山就势而建,属于一种半干栏式木质建筑。一般分上下两层,上层通风、干燥、防潮作为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

[阅读链接]

民居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分布广,数量又多,并且与各民族人民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有着明显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民族特色。民居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发扬光大传统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人类文化是多元的,体现在民居建筑中也是风格各异。从原始时代的穴居野卧,到后世的高楼大厦,无不反映出人类文化发展进程。

民居因为地域性和习俗性不同而表现为各自的特殊性,形成一种特有的民居文化。汉水流域各具特色的一幢幢民居,恰似不同风格的一幅幅立体的水墨画,诗意浓郁,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