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梦想追求的移民文化

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10多次大的移民浪潮,大体上与朝代更迭有关,总体上是以江、河、湖为沿线。如长江流域内有—个由东向西的移民趋势,这是两湖移民来源的主要特征。北方移民南下,大体上是由黄河下游和淮北地区迁移到包括长江下游在内的我国东南部。

以襄阳为中心的汉水流域接受的移民,一般以来自陕西及豫西为主。四川和汉水上游的汉中接受的移民,则以来自甘肃和陕北为主。这些移民充分利用了长江、汉水交通动脉。

还有以江西为主的长江中下游移民,则是乘船溯江而上,先选择鄂东定居,然后分3路向湖北中部、北部、西部扩散,一路继续沿江西进,一路进入汉水逆流而上,另一路则走随枣走廊的陆路通道。

陕西、山西、河南等省移民则是两条路南下,陕西移民主要沿汉水河谷通道首先进入鄂西北,其他北方移民则穿过南阳盆地到达襄樊,由此再向其他地方扩散。所以,北方移民大多分布在湖北的汉水流域一带。

千百年来,汉江里移民船只一艘接着一艘,陆路上拖家带口的单身移民也络绎不绝。成千上万户的移民扶老携幼,远途跋涉,构成了一幅磅礴壮观的奔往汉水的迁徙图。

据史书记载,汉水最早的移民是远古时的三苗。禹王征战大胜,三苗开展了向汉水流域的大规模迁徙,这些苗族的祖先跨过大江,跨过大湖,从太阳升起的方向来到太阳落下的方向。从而导致了黄河文化的向南流动,经南阳盆地,沿汉水走廊,辐射汉江上下,由此带来了汉水文化面貌的突然异变。

正是以“禹征三苗”为契机,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两大文明起源紧紧地联为一体,才有了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

汉水源头的宁强县是著名的羌城,相传羌族这个剽悍无比的游牧民族由北南迁于此,在这青山绿水中建立起了自己的美丽家园。

几千年来,迁往汉水流域的移民一直连绵不断。在我国古代几次大规模的北方民族南迁的运动中,汉水流域不仅是北方移民南下的通道,而且也接纳了大量北方移民。仅两晋至刘宋,北方流民成批南迁到汉水流域的就有五次。

移民运动、移民群体及移民个人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伟大贡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真实历程。可以说,没有移民,就没有中华民族;没有移民,也就没有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成就。移民的过程,也是移民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汉水移民文化的形成,首先是因为不同文化间特别是不同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间的碰撞、冲突和融合有利于激发文化的创造力。

其次,移民所特有的心理,如开拓、独立、宽容和想及早融入的渴望,也为他们原有文化的转变提供了条件。于是,移民文化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总体来说,移民文化都是杂糅文化,具有文化的杂交优势。和旧有的文化相比,移民文化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创新。

汉水流域是我国最古老而连续的文化传统的发祥地,也是各种移民文化丰富组合的所在地。人口流动和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文化异地传播的过程。

汉水流域随着一批又一批的移民注入,在容纳不同的文化和个性的同时,在文化上表现出开放和兼容的特性,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特点。

随着北方移民的迁入,在汉水人较多的南方弱纤的气质中,自然融进了北方的刚健与粗犷,使得汉水人的人格结构既有南方人温文秀美、机智开朗的品性,又有北方人不畏艰险、豪放刚强的气质,形成了汉水人勤劳朴实、淳厚善良、崇尚礼义、热情好客的民俗传统。

同时,移民与移民、移民与当地人之间既保持各自的个性又相互包容相互借鉴,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可以在这里自由地生活。汉水流域土肥水秀,两岸人们习惯了富庶的田园诗般的生活方式。他们以接纳他人为荣,以被人接纳为耻。无论丰年荒年,汉水两岸外出流浪的人要比任何一个地区的人都少。

开放和兼容的文化心态,决定了汉水流域宽松的文化氛围和轻松的文化心理,也形成了汉水流域开阔的文化视野,多样的文化生活,这种文化心态表现,成就了一种伟大的宽容精神。宽容是移民社会的共性,因为任何一个移民都带着原有文化的基因,宽容别人的生存方式就是宽容自己。宽容,正是汉水文化的精髓所在!

汉水方言文化在移民文化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语言与符号,两者具有相同的性质即表意性,在人类的交往活动中,二者都起着沟通的作用。语言和符号还是文化积淀和贮存的手段,人类只有借助語言和符号才能沟通,只有沟通和互动才能创造文化。

方言是俗文化中最具地域代表性的类型,各地移民的汇集,也就带来了各地方言,汉水流域的方言自然也就丰富多彩起来。

汉水移民文化还反映在戏曲上的融合与渗透。杂剧和南戏是明代戏曲的主要形式,由于南北戏曲的广泛交流,杂剧和南戏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汉水流域,戏曲发展的总趋势是,北剧逐渐衰竭,南曲戏慢慢兴盛,以南曲为骨干而兼采北曲的新戏曲体制“传奇”形成。由于人数众多的文士积极参与,汉水传奇艺术集古典戏曲之大成而有高度的成就。

汉水移民文化还表现在民间信仰的融合。道教成就于汉水,然而,汉水并不拒绝其他的宗教信仰。多种宗教同时并存、彼此高度融合,在这里表现得空前活跃。儒、释、道三教之间的交融深入到理论层次。民间宗教进入它最活跃、最发达的时期,它们多脱胎于佛教、道教,有的源于儒学。

汉水移民文化还涵盖了生育文化的内容。移民聚居、通婚,从优生学的角度来说,容易使下一代人有灵秀之气。

移民文化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底色,纵观汉水历代风云人物,汉水人的精神气度里明显地包含着融会百家之长的高雅和诗性气质。

[旁注]

随枣走廊 随州的北面是属于淮阳山脉西段的桐柏山,西南面是大洪山,其间为丘陵和坡地。两山中部有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的平原,覆盖了随州、枣阳的绝大部分地区,称之为“随枣走廊”。古来随枣走廊就是战略和交通要道。

三苗 我国传说中黄帝至尧舜禹时代的古族名。又叫“苗民”、“有苗”。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和彭蠡湖之间,即长江中游以南一带。尧舜时称三苗,春秋时称蛮。三苗有“髽首”的习俗,即把麻和头发合编成结。

羌族 自称尔玛,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汶川、理县等、绵阳市的北川县、平武县等其他省市。羌族部分地区仍保留原始宗教,盛行万物有灵,多种信仰的灵物崇拜。

田园诗 我国古代的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后,唐宋等诗歌中的田园诗便主要变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从官场退居田园的仕宦者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

传奇 明清时以演唱南曲为主的戏曲形式。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来,也吸收元杂剧的优点。但情节处理更为紧凑,人物刻画更为细腻,脚色分工更为细致,音乐上采用宫调区分曲牌,兼唱北曲或南北合套。明中叶到清中叶最为盛行。

[阅读链接]

移民是梦想和追求的产物。任何移民社会的表象都表现出务实的状态和极明显的功利目的。除了政府强迫的移民外,所有的移民都是为趋利避害而来。为了生存,必须拥有经济基础,每个移民在走出原地之前,都有一份梦想和执著的追求,这种梦想和追求可能表现在经济上,也可能表现在生活方式上,但都包含着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荫及后代、获得新生活方式的冲动。

秀美肥沃的汉水流域,让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移民获得了优越的生存条件,为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