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在汉阳大兴洋务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生于1837年。清代直隶南皮人,“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总结和概括。

张之洞的实业主要两件,一件是督办卢沟桥至武汉的铁路,即后来大名鼎鼎的京汉铁路;另外一件是把内陆武汉打造为当时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以卢汉铁路的修筑为契机,张之洞为了“图自强,御外侮;挽利权,存中学”,在他主政的18年间,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应商战、劝农桑、新城市、大力推行“湖北新政”。

在当时,张之洞以武汉为中心,先后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大冶铁矿、汉阳铁厂机器厂、钢轨厂、湖北织布局、缫丝局、纺纱局、制麻局、制革厂等一批近代工业化企业,居全国之冠。

汉阳钢铁厂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并形成了以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为龙头的湖北工业内部结构,武汉也一跃而成为全国的重工业基地。一些国内有影响的民营企业相继产生。

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后,便主持兴建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等重型企业。汉阳铁厂于1894年建成投产,开炉炼钢。炼铁厂共有铸铁厂、打铁厂、机器厂、造钢轨厂和炼熟铁厂等6个大厂,4个小厂,2座钢炉,工人3000人,外国技师40人,这是我国第一个大型钢铁工厂。

炼铁需要铁砂和煤等原料和燃料,于是张之洞又派德国技师在大冶附近勘察,发现此处铁矿蕴藏丰富,便兴建了我国第一个用先进技术开采露天铁矿大冶铁矿。

张之洞先后下令开发大冶三石煤矿、道士茯洑煤矿、江夏马鞍山煤矿和江西萍乡煤矿。这样,就以炼铁厂为中心,兼采铁、和采煤和炼钢为一体,创建了我国近代第一个也是远东第一座的钢铁联合企业。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兴起,为我国重工业开了先河。

张之洞着手兴办重工业和轻工业规模之大,速度之快,不仅在我国独占鳌头,而且在东亚也是突出的。

1890年,张之洞又在汉阳龟山设立了湖北枪炮厂。经过反复研制,1892年,终于研制成功小口径快炮。“汉阳造”从此闻名天下,它成为当时及稍后我国军队的重要装备之一。

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电厂、水厂以及织布局、纺纱局、缫丝局、制麻局,还有造纸、制革等相继建成投产,这些奠定了近代湖北工业的坚实基础,成为我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

张之洞在任湖广总督期间,湖北武汉在商业、工业、教育、金融、交通等方面确实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武汉城市早期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界标。

1890年,张之洞在武昌创建两湖书院,后经过教育改革,使两湖书院初具新式学堂的雏形,开湖北近代教育的先河。

清代末期,在湖北大量涌现改制书院及新式学堂,它们成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新知识、新思想的重要场所,其间也涌现了一大批在清代末期政坛、文坛上风云一时的人物。

张之洞的主要著作《劝学篇》是1898年在湖北撰写的。在《劝学篇》中,张之洞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是我国近代有关中学与西学关系的命题。其基本思想是说教育首先要传授我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

“中学为体”,是强调以我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律例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以挽回清王朝江河日下的颓势。

张之洞把中学的内容概括为“经、史、子、集”,尤其强调“明纲”,认为“三纲五常”是中学之本原,以此反对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他把西学概括为西史、西艺、西政3部分。

张之洞致力于书院改制,相继对江汉书院、经心书院、两湖书院的课程做出较大调整,各有侧重,以“造真材,济时用”为宗旨。

张之洞1891年创办算学学堂、1892年创办矿务学堂、1893年创办自强学堂、1897年创办湖北武备学堂、1898年创办湖北农务学堂、1898年创办湖北工艺学堂、1902年创办湖北师范学堂、1904年创办两湖总师范学堂、1906年创办女子师范学堂等等,则涵盖了普通教育、军事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等层面。

办新军办新式学堂,大力引进人才,特别是留学生,对于留学生,张之洞一直优礼有加。当时风气虽开,而出洋仍遭到很大阻力。张之洞极力倡导,将自己的数位子孙都送往日本留学。

学生出洋,张之洞必送行,回国必设宴接风。总督衙门有个挑水人听人说今天总督接风的是留学生某某,挑水人说:“这学生就是我的儿子啊!”

从1896年起,张之洞开始选派大批湖北青年远赴日本与欧美留学,人数居于各省前列。

据1904年对留日学生数量的统计,全国各省学生约3000人,其中湖北籍的就有420多人。截至辛亥革命前夕,湖北留日学生累计达5000余人,位居全国第一。

随着近代企业和近代教育在湖北的发展,近代科学技术也随之传到汉阳大地,并对当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899年,张之洞支持出版了《湖北商务报》,随后,湖北当局又陆续创办了《农学报》、《湖北学报》、《蚕学报》、《湖北教育官报》等舆论宣传工具。而民办报业的勃兴更是当时湖北文化的一大亮点。

湖北近代图书馆事业也起步于张之洞在湖北的教育改革,1904年8月27日,湖北省图书馆成立。此外,湖北当局还注重在各个学堂内设立书库,成为当时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窗口。

张之洞办工厂兴洋务,不仅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晚清第一功臣,而且是汉水流域历代风流人物中的重要一员。

[旁注]

洋务运动 又称自救运动,是近代我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实施西式工业化的运动,是一场维护封建皇权前提下由上到下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兴建了一大批工业及化学企业,开启了日后我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

两湖书院 张之洞于1890年4月在武昌营坊口都司湖畔创建。经费主要出自湖北、湖南两省茶商的捐赀,故名“两湖书院”,专取两湖士子入学肄业,每省员额200名,另为报答茶商资助,专录商籍学生40人。1903年,两湖书院改为文高等学堂,也称“两湖大学堂”。不久又称“两湖总师范学堂”。

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两词,来源于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信等伦理道德观念。

总督 明代对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称为“总督”,尊称为“督宪”、“制台”等,官阶为正二品,但可通过兼兵部尚书衔高配至从一品。总督兼管数省,同时在政务之外也兼掌军务。此外也有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专管某项政务的总督官职。

[阅读链接]

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到广州拜见他。当时,张之洞在清政府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梁启超锐意改良,想力挽清王朝颓势,对张之洞寄予极大的希望。

梁启超到广州后,张之洞差人将一上联送于梁启超。联文是:“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这上联狂傲无礼,且拒人千里之外。梁启超气度不凡,坦然对了下联,请来人回送给张之洞:“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对答不卑不亢,有理有据,文字高雅,气势慑人。张之洞一看,马上出衙迎接,大有相见恨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