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辉煌——美丽绽放

汉水拥有包举四荒、恢宏阔大的气概和气象。我们的祖先特别垂青于这条长江最大的支流。这里产生过金声玉振的音乐,冲杀出一鸣惊人的英雄,兵戈交争的厮杀,顾盼含情的笑靥;这里有南来北往的水道陆路,安宁祥和的世外桃源,稻穗飘香的乡村田野,商贾辐辏的古城都市。历史的积淀,使汉水更具特有的神韵。

经过汉水流域人们的经历代继承和发展,这里的汉水神话、汉水民居、汉水民俗、三国文化、孝文化、民歌与民间戏剧等文学形式,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历史最悠久的汉水神话

神话是文学的先河,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中华文明的早期,南方江汉大地是一片水乡泽国,与中原地区相比,这里迷信巫术氛围更浓。因此我国神话中最古老的故事在汉江流域都能找到它的原型,并在民间一代代作为口头文学延续下来。

在汉水岸边鄂西北地区发现的被称为汉民族创世神话史诗的《黑暗传》,其中“盘古开天”的神话歌谣,在鄂西北各条山沟里几乎都有人会唱。

神话“女娲补天”起源于汉水中游的十堰市竹山县。这里有女娲山,山上曾有女娲庙。女娲补天用的五彩石,被这里人公认为盛产于竹山县的“绿松石”。

传说中的女娲,是化育万物的圣女,是我国上古时代的女神。《康熙字典》里“娲”字的“义”释条目中,第一条是《说文》中的“古神圣女,化育万物者也”,第二条是《史记·五帝纪》中的“女娲炼五色石补天”,第三条是“娲山,在郧阳竹山县西,相传炼石补天处”。

郧西汉水边,流传着“洪水滔天”的神话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有个婆婆有7个儿子和1个姑娘。儿子个个凶猛,每天上山捉虎,下海捉龙,吃虎肝龙胆。他们闹得别人不能安身。后来,他们竟然捉住雷公要吃雷公的肉。玉皇大帝大怒,挖开天河水堰。霎时,人间洪水滔滔。

在汉水流域的郧县、郧西县、丹江口市发现的大量恐龙蛋化石、人类古猿化石和象牙化石,都证明这里发生过陆地变海洋的经历,那汉水两岸山顶上的贝壳带、砂岩、卵石都是“洪水滔天”的证据。

汉水两岸还有“大禹庙”、“禹庙”。这些都与大禹治水的神话有关,是先人们为纪念大禹而建的。在汉江源头汉王山石牛洞摩崖留下的世称《禹碑》的8个蝌蚪文字,千百年来竟然没人能够解读。

此外,还有《白蛇传》、《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后羿射日》等,都起源于汉江流域。

被誉为我国文化源头的《诗经》,集大成者是春秋时代汉江南岸青峰尹家山的尹吉甫。尹吉甫是周宣王时的大臣,是他集天下歌谣,又秉烛敲定的《诗经》。他的这一功绩烁古震今,润泽千秋,因而被尊称为中华诗祖。

《诗经》中的汉水女神,是我国最早、影响最为深远的江河女神。她不仅出现在《诗经》、“楚辞”文化系统之中,也存在于春秋战国以来的祭祀文化系统之中。

在《诗经·汉广》中,汉水女神被称为汉水游女,是以一介樵夫心上人的身份出现的。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这位樵夫一见到这个姑娘,就愿变成一匹忠诚驯服的马驹,一生一世守在她的身旁,愿自己生出日行千里的马蹄,奔走在到姑娘家的路上。柴不砍了,家不要了,日常的营生也不做了,就甘愿去做姑娘的奴隶!

汉代以来,汉水游女的形象慢慢开始被神化。神化的手段之一,就是汉水游女的典故被反复地引用,出现在各种典籍中,被各大家、名家反复地称颂。

汉水女神第二次出现是在西汉时期的韩婴《韩诗外传》中:孔子南游楚国,来到了一个阿谷之隧的地方,穿过长长的隧道就来到了汉江边上,看到了两位戴着闪亮珍珠项链的少女,正在江边洗衣服。两位姑娘清丽窈窕,勤劳利索,这让孔子看上去心有所动。他就让自己的两位弟子,送上了两份礼物,但是被这两位洗衣的女子拒绝了:“无功不受禄,无缘不受赏。先生,我们谢谢您。”

在这个场面中,出现的汉水神女是勤劳的,也是廉洁的和不贪的。

汉水女神第三次出现是在西汉时期的刘向《列仙传》中:在汉江之滨的人们,时常看到两位神采飞扬、衣袂飘飘的女子。有一天,这两个女子正在河边洗衣服,恰巧就碰上了从北方来的郑交甫。

因为汉水女神名满天下,所以郑交甫一见便失魂落魄。他转身对仆人说:“今天我要向这两位女子索要她们的配珠。”

这个仆人是久走江湖,经验老到,就劝阻他。但郑交甫听不进劝告,他跳下马向这两位美女搭讪,在发现美女并不反感之后,张口就说:“无论是橘子也好,柚子也好,我都喜欢它们,我都希望把它们一筐装了。然后把这装有橘子、柚子的筐子漂浮在汉水之上,让它们漂到我的跟前,我会趁着新鲜,连皮带叶把它们吞下去。”

对郑交甫的用意,两位神女心知肚明,但假装糊涂,毫无恼怒,还是和颜悦色地说:“真是佩服公子好胃口,难怪你生得如此英俊、威武!”

郑交甫一听,便得寸进尺了,就提出索要美女的佩珠做个纪念。这个佩珠在当地有特殊的含义:第一,它是这个地方通行的定情物;第二,佩珠是向送子娘娘祈子求福进献的礼物,要向送子娘娘求子、祈福的话,才把佩珠拿下来,奉交给庙里。

郑交甫提出要佩珠,可两位女子还是不惊不恼,不动声色,只是淡淡地一笑,就真的将佩珠项链送了过来。

郑交甫大喜过望,他赶紧接过佩珠,放进贴近胸口的衣袋里面,转身拔腿就跑,生怕这两位女子有什么反悔。

可跑了一段路后,郑交甫用手一摸,口袋里面什么也没有。这时回头再去看那两位女子,江边已经空无一人。郑交甫就这样地被汉水神女不声不响、不着痕迹地耍弄了一把。

汉水女神第四次出现是在东晋时期的王嘉所写的《拾遗记》中的延娟、延娱,这两个人“利口辩辞,巧善歌笑,步尘上无迹,行日中无影”。这两位美女在陪伴周昭王南征的时候,与周昭王一起死于汉水之滨。死后精魂不灭,就变成汉水女神。

《拾遗记》中说:“人于汉水之上,犹见王与二女乘舟戏于水际。”在数十年间,在汉江水滨,在汉江两岸,很多人都看到了这两位美女同周昭王在船上嬉戏。

对于历史记载中的这样4种女神角色,很难把哪一种角色认定为汉水女神。只能说她们是对汉水流域有史以来,平民女性典型化、概括化的结果。从汉水神女身上折射出来的应该是汉水平民女性的智慧、德性和做派。同时在汉水女神的身上,她寄托着汉水两岸人民对高贵美丽、芳洁自持、机智理性、刚柔相济女性美的向往和理想。

由于“神女弄珠”与“汉江女神”的神话故事等发生在万山,且涉及到人神之爱,因而成为我国文化史上最为著名的浪漫风景,引来历代文人学士游览踏访,留连歌咏,写下了无数的诗词歌赋,成为我国文化乃至华夏文化史上最为瑰丽的一页。

[旁注]

盘古开天 我国民间神话传说。盘古,又称盘古氏,混沌氏。是中国传说中开天辟地创造人类世界的始祖。盘古开天的记载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吴国徐整著《三五历纪》。盘古开天的神话,解决了华夏远古哲学的难题,即天地是由宇宙爆炸产生的。

女娲 我国古代神话人物,与伏羲同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一位美丽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样苗条。女娲时代,随着人类的繁衍增多,社会开始动荡了。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氏因为大败而怒撞不周山,引起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动人故事。

韩婴(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30年)西汉著名学者、思想家。西汉“韩诗学”的创始人。《韩诗外传》为其所著。韩婴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思想,其思想直接承袭荀子,但又尊信孟子,以“法先王”代替“法后王”,以“人性善”代替“人性恶”。使儒家内部斗争最激烈的两派观点达到统一。

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汉初楚元王刘交四世孙。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治《春秋谷梁传》。曾任谏大夫、宗正等。汉成帝时,任光禄大夫,终中垒校尉。曾校阅皇家藏书,撰成《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周昭王(?~公元前1002年)姬姓,名瑕,西周第四代王。欲继承成康事业,继续扩大周的疆域,亲率大军南征荆楚,经由唐、厉、曾、夔,直至江汉地区,后去世于汉水之滨。南征的失败,不仅是周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也是楚国强大到足以与周王朝抗衡的一个标志。

王粲(177年~217年)字仲宣,三国时曹魏名臣,也是著名文学家。强记默识,善算术行文,与孔融、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合称“建安七子”。王粲文学成就最高,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和诗的代表作。同时王粲还撰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记载“英雄”传记的史书《汉末英雄记》。

[阅读链接]

古人以为,是山都有精神,是水都有灵性。从江河来说,长江有巫山神女、黄河有洛河女神,湘江有湘水女神,汉江也有汉水神女。汉水神话中诸多神灵的出现,可以说是原始先民自然崇拜的产物。

在汉水上游,郦道元的《水经注》里面有明确的记载:汉水向东流经汉庙堆下,这里就是从前汉水神女出没隐现的地方。在万山脚下汉水转弯的山凹处,就是从前汉水神女现身的地方。后世在襄阳,在沔阳一带,还修建了不少纪念汉水神女的建筑。在沔阳范溉关有解佩亭,在襄城西也有解佩亭,在宋代祝穆《方舆胜览》中,它记载了汉水女神在天门附近活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