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血的发明

人造血是一种人造的氟碳化合物白色溶液。其中包含的成份非常复杂。将它注入失血的人体内,可代替一部分血液维持生命活动。人造血液虽有不足之处,但它有许多优点,使用人造血液可不受血型的限制,人人可用,还可在制药厂大批量地工业生产,而且能够保存 3 年,输氧力比真血高 2 倍。人造血源于美国。一次,美国科学家利兰·克拉克在用氟碳化合物溶液做实验时,突然一只老鼠掉进溶液里。他赶紧去捞,捞了半天,他以为捞上来的老鼠总得淹个半死。不料,那只老鼠抖掉身上的水,一下子逃走了。克拉克大为奇怪,为什么老鼠淹不死呢?后来才弄清楚,这种叫做三氟丁基四氢呋喃的溶液,含氧能力特别高,约是水的 20 倍。科学家们认为用氟碳化合物能代替人体内的血细胞蛋白输送氧气。从而,人们开始了人造血液的实验工作。

美国人首先进行这项研究,由于他们制造的人造血液产生血瘀而告失败。日本人继续了这一试验。于 1979 年 4 月,给一位大失血的病人临床使用获得成

功。我国人造血的研究,是 1975 年开始的,并于 1980 年 6 月 19 日在上海临床应用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