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做和尚的皇帝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就慢慢地发展起来了。开始是一些西域的僧人到内地来翻译佛经、传授佛法,后来,一些当地人也出家当了和尚。不过那时候,人们只把它看成是神仙道术的一种,真正信奉它的人还不多。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寺院里的香火突然兴盛起来,不但许多平民百姓信佛, 就连那些皇亲国戚、文武大臣,甚至连皇帝也都信起佛来。大大小小的佛教寺院遍布全国,有几千所之多,寺里的和尚、尼姑有好几十万人,许多寺院还拥有大片土地和房屋财产。佛教不仅成为影响人的巨大思想力量,而且有了相当的社会经济势力。

在这个时期崇信佛教的皇帝里,最有名的是梁武帝。他看到佛教宣传的因果报应有利于自己的统治,就把佛教定为梁朝的国教。他想让百姓相信, 只要规规矩矩,吃斋念佛,死后就可以进天堂,如果不遵守皇家的法律,犯上作乱,死后就要下地狱。梁武帝让百姓们信佛,自己也装出十分虔诚的样子信佛。他不但常常吃斋念佛,还先后 4 次“舍身”到寺院里当和尚,每次出家后都让大臣们用大笔的钱把他赎出来。经他这么一提倡,全国各地都建起了佛寺,许多人出家当和尚尼姑。光是京都建康(今南京)就有佛寺 700 多所,和尚尼姑十几万人。这些人只会吃斋念佛,不参加生产劳动,成了靠老百姓养活的寄生虫。

佛教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兴旺发达起来呢?这是有社会根源的。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的时代。封建统治者荒淫残暴到了

极点,社会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都很尖锐。连年战争不断,处处闹饥荒。拥兵自重的军阀常常纵兵烧杀掳掠,屠杀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有些地方人口减少了一大半,剩下的人也在饥饿和兵荒马乱中受着煎熬,就像生活在地狱里,痛苦不堪。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出路,感到绝望,就幻想到天国里寻求安慰,把希望寄托到来世,求助于神佛的保佑。一些王公贵族也深感世道太乱,世事变幻无常,自己的权势、命运没有保障而惶惶不可终日。在这种情况下,佛教就成了穷人和富人都能从中找到安慰和寄托的一条出路。尽管由于皇帝带头,信佛在全国成了风气,可也有人不受这种风气的影

响,不但不信佛,而且对佛教的唯心思想采取坚决的批判态度,齐梁时候的范缜就是这样一个人。

有一次,崇信佛教的南齐竟陵王知道范缜不信因果报应,就请来许多客人,当众问他:“你不相信因果报应,那么,为什么人有富贵贫贱之分呢?” 范缜不慌不忙地答道“人生好比树上的花,随风飘落,有的落在厅堂里,有的掉在粪坑中。您生在帝王家,同那落在厅堂里的花一样;我是贫民百姓, 就好比那掉在粪坑里的花一样。我们的地位虽然悬殊,可都是一棵树上的花, 哪有什么因果报应呢?”一席话把竟陵王说得哑口无言。

为了批驳佛教“灵魂不死”的思想,范缜写了一篇名叫《神灭论》的文章,他在文章里说:人的肉体和精神,就好像是一把刀,说这把刀很锋利, 其实是刀刃在发挥作用。离开了刀刃,就不会有锋利,离开了肉体,也就不会有精神,所以,人死灵魂不死的说法是不对的。”范缜还列举了崇信佛教的种种危害,说佛教用虚渺的谎言来迷惑人;用地狱的痛苦来吓唬人;用天堂的快乐来引诱人,使人们出家拜佛,家家骨肉分离,子孙灭绝。士兵在战争中打败仗,官吏在衙门里吃空缺,粮食被游手好闲的和尚尼姑吃光,财富被修建奢华的寺院耗尽,对社会上的坏人不认真处置,却在大念“阿弥陀佛”。这样下去,它的祸害无法估计。

范缜说,只有废弃佛教,鼓励农夫耕种,农妇养蚕,才能人民富足,国家平安。范缜的《神灭伦》激怒了许多信佛教的人,可是他们没有一个人能驳倒范缜。后来,梁武帝怕范缜影响他崇信佛教,就找了个借口,把范缜流放到遥远的地方去了。然而,真理是封锁不住、消灭不了的。范缜的无神论思想还是流传了下来。它像暗夜中的火花,给了当时人们非常宝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