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掀起的风暴

“天堂的门现在已经打开啦!任何人只要把钱币投入银箱,叮当一响, 他死去亲属的灵魂便会马上飞升天堂。”1517 年 11 月,德国威登堡大教堂门口,有几个从罗马来的神父,手拿赎罪券向群众兜售,口里这样喊叫着。

在围观的一大群人中,看热闹的多,真格掏钱买赎罪券的没几个。教皇借口修理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派特使来德国搜刮钱财,许多人知道这底细, 但谁也不敢吭声。

这时,一个 30 多岁的年轻神父大步走了过来,把一张写满了字的大纸贴在教堂门上。人们纷纷凑上前去,以为又是教会发布了什么布告。看着看着,大家怔住了,那是一份反对赎罪券,要求和教会辩论的提纲!这份提纲共有 95 条,当中有一条这样写道:

“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修缮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公开反对教皇贩卖赎罪券,这人胆量真不小呀!群众纷纷议论着,心里却着实高兴。那几个卖赎罪券的神父看见这情况,慌忙溜走了。这件事很快传开,激起了巨大的反响。好像一根火柴投进火药桶引起猛烈爆炸一样,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对罗马教皇神权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掀起了。

这个年轻的神父名叫马丁·路德,是威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虽然,痛恨他的罗马教会,咒骂他是“徒具人形的魔鬼”,后来的历史学家却尊称他是欧洲一位伟大的宗教改革家。他的辩论提纲为什么会引起一场巨大的宗教

改革运动呢?这要从当时的社会讲起。

16 世纪时,德国城市工商有了发展,资本主义因素已经萌芽,但是封建主的压迫仍然很沉重,一点也没有改变。特别是僧侣贵族,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最令人痛恨。他们不但占有德国 1/3 的土地,勒索农民地租;还利用宗教特权,要人民把 1/10 的产品献给教会,这叫“什一税”。什一税名目很多,如“谷物什一税”、“蔬菜什一税”、“牲畜什一税”、“葡萄什一税”、“牧草什一税”等等,几乎没有什么产品是不上税的。就连教徒去世以后,也要把遗产的 1/10 献给教会!教会里的圣职原是神圣的,现在教皇竟公开出卖。一些品行恶劣的无耻之徒,只要有钱,也可买到圣职。他们弄到主教、修道院长等圣职后,自然要从这个职务中捞回本钱,还要加上厚厚的一份利息。俗话说得好,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笔账又落到老百姓头上。最无耻最叫人愤恨的是贩卖赎罪券这件事。教皇说,人有罪不要紧,只要买了赎罪券,死后灵魂就可以升入天堂,不受地狱之苦。教皇真会想花样,连天国的大门都变成他的摇钱树了。教皇金银满室,生活奢侈腐化,成天追求美女美酒,主教和修道院长也和他一个样。人民咒骂他们是一群“贪得无厌的禽兽”。积压在群众心底的怒火已经积蓄很久,经马丁·路德这么一点,自然就猛烈爆发开了。

教皇下了严厉的敕令,宣布马丁·路德的论点是异端邪说,要受到宗教法庭的严厉制裁。可是,群众却把他的论点到处传抄张贴,集会拥护他,把“徒具人形的魔鬼”的咒骂回敬给罗马教会。

宗教改革一开始,社会各阶级的人都拥进这个运动里来;他们各有各的盘算。诸侯贵族想乘机捞一把,夺取教会的土地财产。那豪华富丽的教会财产,早就令他们眼红了。中产阶级的市民,主张恢复早期教会的朴素制度, 他们不满意僧侣贵族的特权,讨厌繁文缛节(缛 ru)的仪式,想要一个简单点的“廉价教会”。劳苦人民却不光只想改革一下教会,还想来一个社会变革,消灭僧侣贵族和世俗贵族的压迫。加入运动的人这么复杂,他们都为着自己的阶级利益而行动,形势变化很诀,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他们同封建统治者和教会势力展开了殊死的斗争。

马丁·路德本人是个教士,他只想改革宗教,并不想推翻封建统治和教会,等到群众起来了,原先显得那么英雄气概的马丁·路德反而退缩了。他是软弱的中产阶级的代表,怕人民起义威胁到他的自身。这个温和的宗教改革家很快便脱离了人民,渐渐地销声匿迹了。

这时候,德国又有一个年轻的神父,举起人民宗教改革的旗帜,振臂高呼,号召大家起来斗争,他名叫闵采尔。他说:

“整个世界必须忍受一次大震荡。这是件关系到不敬上帝的人垮台,而卑贱的人翻身的大事情。”

“不敬上帝的人”,就是那些世俗诸侯和僧侣贵族。闵采尔反对他们, 主张用暴力推翻他们的统治,然后建立一个理想的地上的天国。这个天国没有阶级差别,没有私有财产,更没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事。人们都很诀活的、平等的生活着。闵采尔模模糊糊地向往着一个未来的社会。

闵采尔的理想激励着千百万下层人民,改革的要求愈来愈迫切,到公元1524 年便演变成大规模的农民战争。衣奴从沉睡中醒过来,拿起武器,把贵族老爷打翻在地。农奴制的基础动摇了,诸侯们赶忙把改革放在一旁,掉转枪尖来镇压农民。中产阶级也吓破了胆,滚到反动的诸侯一边。马丁·路德

喊叫着:“我只希望笔和笔战,谁教他们用刀剑硬干起来!”马丁·路德的堕落实在叫人吃惊,他不光骂农民,还叫诸侯把农民当做疯狗去打杀!

伟大的德国农民运动,经过一年多的战斗,在封建统治者的残酷镇压下,最后失败,闵采尔也壮烈牺牲了。那时,农民军兵力分散,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遭到失败是不奇怪的。这次战争虽然失败,但却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制度和天主教教会。

宗教改革的风暴越刮越猛,很快就席卷了整个欧洲。在这个运动中分裂出来的教派,称为新教。新教又包括许多派别,最重要的除路德教派外,还有一个加尔文教派,是瑞士的约翰·加尔文创立的。他提倡宿命论,说人的命运上帝早已注定。富人是上帝精心挑选出来的“选民”,他们定会得救; 穷人是上帝抛弃的“弃民”,他们免不了要死亡。又说上帝恩赐世人,用财富作标志,最有钱的也就是上帝最宠爱的。因此,一个人开工厂,办农场, 发家致富,那是无上光荣的事。富人剥削穷人,掠夺殖民地根本不是什么罪恶,那只是上帝的一种巧妙安排罢了!加尔文为人吃人的资本主义制度辩护, 代表了最激进的资产阶级的要求。加尔文教派流传很广,分布在英国、法国、匈牙利、荷兰等地。

宗教改革打击了罗马教皇和天主教教会,但是天主教仍然有着相当大的势力。它疯狂地进行着反对宗教改革的斗争,一面同国王、诸侯进一步勾结起来,好取得他们的支持,一面加强教会的团结,扩大宗教裁判所的迫害活动。当时西班牙有一个僧侣,叫罗耀拉。他为实现这个目的,创立了一个耶稣会。

耶稣会要求会员绝对忠于教皇,无条件地服从会长,如果会长指着白的说是黑的,会员听了也必须齐声附和,不得说是白的。会长叫人信仰上帝, 一定要坚定如山,在任何危难情况下,都不准有丝毫动摇。

耶稣会为建立组织,煞费了一番苦心。它先在欧洲各地物色十四五岁的少年儿童,集中起来进行严格训练,经过十八九年,培养出绝对服从的精神后,就派到各地去活动。这些会员要打进社会上的各个阶层里去,要适应各地的风土人情,他们不穿僧侣衣服,不禁欲,也不苦修,和俗人过着一样的生活。在活动中,他们会使出各种各样的手段,扩大耶稣会的势力。

耶稣会无孔不入。它踏遍了全欧洲,又远渡重洋,深入美洲、印度和远东各地。明朝末年来我国的那些传教士,也是耶稣会派来的。

这样,天主教总算站稳了脚跟,而且还抢得了一些新地盘。

16 世纪时,欧洲封建制度腐朽了,资本主义因素发展起来,宗教改革是个巨大的社会政治运动,它冲击着欧洲封建社会的基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在宗教改革的大风暴中,基督教分出许多新教派。它们都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天主教则坚持反动的封建主立场。不过,这种差别只是暂时的,过不了多久,天主教也转到维护资本主义立场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