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值得纪念的和尚

唐僧取经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故事。在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位徒弟的保护下,唐僧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战胜了无数妖魔鬼怪,克服了许多艰难险阻,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从西天取回了真经。

在这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中,虽然那三位本领高强,善于腾挪变化的徒弟是人们想象出来的,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可那个去西天取经的唐僧, 历史上却真有其人。《西游记》这部神话小说,就是根据他的事迹写出来的。这位唐朝的僧人,名字叫玄奘,是唐代有名的佛学家。不过,这个唐僧既不像《西游记》说的那样,是如来佛的弟子“禅和子”下凡,也不像故事里描绘的那样,真假不辨,善恶不分,一遇妖精就不知所措。他是一个勇敢坚毅、不畏艰险的和尚。玄奘只身到人们称为西天的古印度求法,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印文化的交流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强盛的时期,它同世界上许多国家有过友好密切的联系。那时候,不仅一批批来自印度的佛教僧侣到我国内地翻译佛经、宣扬佛法,中国的一些和尚,为了钻研佛学,也纷纷沿着丝绸之路,去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求经问法。玄奘就是他们当中最杰出的一个。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历代的僧人曾翻译了许多佛经,不过,玄奘认为这些辗转传来的佛经有的翻译得不好,让人不易理解,有的走样失真,歪曲了原来的意思。为了求取真正的佛经,玄奘决定西去印度取经。

公元 629 年,玄奘从唐朝的都城长安出发了。他沿着河西走廊前进,准备经过当时称为西域的新疆进到中亚,然后再从那里南下,转入印度。这条路历来就有人走,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来来往往的商队把中亚、西亚的药材、香料运到中国,又把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运到西方。但是,这条路十分艰险,沿途多是戈壁荒漠,冰山雪峰,许多人冻死、饿死、渴死在途中,有时候,就连人数众多的商队也不能幸免。玄奘只身在这样的环境里旅

行,遇到的困难和艰险就更大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呵!

有一次,玄奘在荒无人烟的戈壁中前进,盛水的皮囊不小心跌落在地上,水全洒掉了。这可怎么办?是往回走,还是继续前进?如果前进,要是碰不到泉水,就会活活渴死!然而,玄奘没有被困难吓倒,他毅然往前走。一连好几天,没有见到水源,玄奘干渴得实在支持不住了,一头晕倒在地上。说也凑巧,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忽然一阵凉风吹过,使他又苏醒过来。玄奘又挣扎着起来向前走。不久,一泓清澈的泉水出现在眼前,玄奘喜出望外, 饱饮之后,又愉快地踏上了征途。玄奘到了印度以后,游历了各地,向印度的佛学大师们学

玄奘译经习,自己也到处讲学,许多印度佛教徒都倾心地佩服他。玄奘在印度住了十五六年,回国的时候,带回了 600 多部佛经。后来,他把这些佛经精心翻译成汉文。玄奘还把他在西行取经途中的见闻写成了一本叫《大唐西域记》的书,这部书后来成为我国古代历史、地理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玄奘西行取经,不仅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对丰富祖国文化作出了贡献,他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也永远鼓舞激励着后人。

在唐朝,还有一位值得纪念的和尚,他的名字叫鉴真。鉴真没有像玄奘那样去西域取经,而是东渡日本,把中国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传给了我们的东邻。

鉴真是位学问渊博的和尚。公元 742 年,他接受了日本僧人的邀请,到日本传播佛教戒律。可是,中国和日本之间隔着茫茫的大海,鉴真一连四次东渡都由于风浪的阻碍没有成功。公元 748 年,鉴真又开始了第五次东渡, 这次他们又遇到了大风浪,在海上颠簸漂流了十几天,只能靠嚼生米,喝雨水维持生命。最后,他们漂到了海南岛。五次东渡失败,都没有使鉴鉴真东渡真灰心。尽管他已经是 63 岁的老人,双目也已失明,他还是在公元 753

年第 6 次出发了。这次他和他的弟子们战胜了海上的风浪,终于到达了日本, 实现了东渡传法的愿望。鉴真来到日本后,校勘了日本的佛经,传授了医药知识,带去了许多书法、绘画、雕塑作品和许多生产技术。直到今天,日本人还把他奉为榨糖、缝纫、做豆腐和酱油的祖师呢。

玄奘和鉴真两位和尚,一个西行取经,一个东渡传法,除了传播佛教, 还使中外的文学、哲学思想、雕刻、建筑、音乐、舞蹈和生产技术得到了交流发展,为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贡献,他们是永远值得人们纪念的两个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