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车和小车
释迦牟尼逝世以后,他的弟子们对老师口授的佛教教义和戒律有了不同的理解,开始争论起来。对一个问题,你说应该这样理解,他说应该那样解释,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于是佛教便分裂为上座部和大众部两个派别。后来这两个派别又进一步分裂,形成好多派别。就这样争吵了几百年,到公元 1 世纪,佛教史上的一个重要派别——大乘佛教出现了。
大乘佛教的信徒把自己这一派称为“大乘”,把以前不同于自己的教派贬称为“小乘”。“乘”是梵文“运载”、“车辆”的意思。按照大乘佛教的说法,“小乘”这种教派自私自利,只不过是一辆只能装载自己脱离苦难的“小车”。而大乘佛教则是一辆很大很大的车子,它不但能使自己脱离苦海,还可以普渡天下的众生,运载大家一同进入幸福的天堂。一个车大,一个车小,一条路宽,一条路窄,所以要成佛,还是应该乘大车。
尽管大乘佛教的“大车”很诱人,可小乘佛教仍然保持原来的教义,不肯同意大乘佛教的教义,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成了佛教两个最主要的派别。后来,大乘佛教往北发展,传入了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小乘佛教向南发展,传入了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国家。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有很大的区别。小乘佛教主张:人不过是由血、肉、骨头、思想、感情等因素凑成的,处于生灭变化之中,是虚幻的,不真实的。而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还是真实存在的。大乘佛教的主张则比小乘佛教更进了一步,不但认为主观世界是空的,就连客观世界也是虚无的。在“因果轮回”、“善恶报应”的解释上,小乘佛教说,富贵人所以坐享富贵,是他们前世做了好事,积了德,穷苦人受苦受难,是因为前世造了孽,犯了戒。所以只要独善其身修行,就可以来世得到好的报应。大乘佛教则说,人不但需要今生富贵,还需要永世长乐,天下的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修行的人不但要利己,还要普渡众生。
在对释迦牟尼的看法上,小乘佛教开始只把他看作一个教祖和传教的老师,而大乘佛教则编出许许多多神奇的故事,说他是一个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大慈大悲的神。在修行方法和修行的目的上,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也有很大差别。小乘佛教一般要修行求得自我解脱,而大乘佛教除了自身修习, 还要去导化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