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下的冥想

佛教教义果真是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冥想 7 天“悟”出来的吗?事情当

然不是那么简单。释迦牟尼所以能够“得道”,是他经过 6 年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身为王子的释迦牟尼,厌世出家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遇见了某个老人、病人、死人和出家人,因为他面对当时社会矛盾,找不到一个正确的解决办法。他不满婆罗门的专横,为刹帝利之间的弱肉强食、互相杀掠而苦恼,又怕被压迫阶级起来反抗,所以要寻找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在出家的6 年里,释迦牟尼接触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也研究了许多种宗教思想,他把这些加以吸收改造,才创立了佛教的教义。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获得的“人生真谛”是什么呢?释迦牟尼把它归结为“四谛”,就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谛”是真理的意思,“四谛” 就是四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佛教的教义都是以这“四谛”为理论基础的。

苦谛的意思是:人生只是一个痛苦的大海,无边无际。一个人从娘胎里就坠了苦海,要不然,为什么婴儿一降生总要放声大哭呢?小儿慢慢长大, 这中间会有各种疾病来折磨他,等到了老年,身体衰弱了,行动艰难了,这些都是痛苦啊!至于死亡的“苦”那就更不用说了。除了生、老、病、死, 人世间别的事也无一不“苦”。你看,母亲送儿子远行,难分难舍,老人辛劳一生,到头来两手空空,不都是“苦”么?穷人没吃没穿,是苦,富贵人吃得太多,闲得发慌,也是苦;抬轿的人,压肿了肩,磨破了脚板,是苦, 轿子里的老爷、太太坐久了,腰背不舒服,也是苦呵!你看,这天底下,除了“苦”以外,还能有什么?人生真是“苦海无边”啊!

这些“苦”又是从哪里来的呢?释迦牟尼在“集谛”里作了解释。他说, 人生的痛苦都起源于人的欲望,欲望是烦恼的根源。由于人有爱情欲、生存欲、繁荣欲这三种欲望,必须要受到人世间种种引诱,产生贪婪、忌妒等种种烦恼。比如小伙子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产生爱慕,就想方设法去追求她; 一个爱酒的人,见了芳香扑鼻的美酒,馋涎欲滴,这都是贪婪的欲望在作怪, 这些欲望得不到满足,自然要引起烦恼和痛苦。

人有这么多的痛苦烦恼,能不能解除呢?“灭谛”说,解除苦恼是完全能够办到的,只要你认识到宇宙是虚幻无常的幻境,看破了“红尘”,出家修行,逐渐将情欲斩断,最后进入“涅槃”,那就摆脱了一切烦恼和痛苦, 得到了彻底的解脱。

怎样才能达到“涅槃”的境界呢?“道谛”给人指出的路是:扑灭自己的一切欲望,忍耐、服从,远离有杀生、偷盗、邪淫等恶行的地方,按照佛教的教规修行。这样就能由“凡”入“圣”,达到“涅槃”的最高境界。

我们都知道,在阶级社会里,劳动人民的痛苦,主要是阶级剥削和阶级

压迫造成的。佛教讲一切皆苦,把穷人的苦和富人的“苦”混为一谈,这不是掩盖了劳动者受苦的真正原因吗?佛教要人们斩断一切欲望,用出家修行的办法去解脱痛苦,这不是把人们生活中的一切正当要求都否定、抹杀,而且要人们逃避现实,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也不去反抗斗争吗?

有了这“四谛”对人生的解释,释迦牟尼觉得还不够圆满,他又从婆罗门教那里搬来了灵魂轮回和因果报应的说法,大加发挥。他说,人会死,肉体要腐烂,灵魂却是永远不灭的。人在世上活着叫今世,今世之前有个前世, 今世之后还有来世。灵魂生生死死,不断轮回。某个地方一个老人死了,同时另一个地方就降生一个婴儿,那就是死去老人的灵魂投了胎,落到了婴儿身上,算来又是一世了。

轮回是受因果报应支配的。世上的人如果不杀生(不杀害有生命的东西)、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做恶事,专行善事,将来一定会得到善报;而违反这“五戒”,做了恶事,将来就必定有恶报。报应分为天堂、人类、魔鬼、畜牲、饿鬼和地狱六大类。天堂是极乐世界,它的大门为行善多的大好人敞开着。地狱由十位阎王主管,阴森冷酷,那里有割舌头、挖心肝、烈火焚烧、下油锅熬煎等等酷刑。生时犯了大恶的人,死后投到那里受苦刑。在大善人和大恶人之间,有许许多多一般人,他们的善和恶有的多点、有的少点,那也要有报应,或为人,或为鬼,或为畜牲,这都和他的前世做的事有关。

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富贵,有的贫贱?释迦牟尼说,这还是因果报应在起作用。那富贵贫贱都是前世注定的,好比那春夏秋冬四季,一年更换一次,任何人都无法改变。在前世行善做了好事的人,今世报应,才有荣华富贵的享受。贫苦人受折磨,那只是因为前世做了恶,才有这般报应。今生今世的命运是前世注定,无法改变了,为了来世着想,倒可以想点办法,这就是忍受苦难,服从命运,设法赎洗罪过,等到来世,那就有希望得到好的报应。如果这一世还要作恶,来世就要变牛变马,甚至下地狱受更大的惩罚。有了“四谛”,有了“灵魂轮回”和“因果报应”,佛教的教义基本圆

满了。你看,富贵的人总想永世享受富贵,要修行念佛;那贫贱的人想要改变受苦的命运,甘心忍受一切苦难,把希望寄托在来世;就连那做尽了坏事的人,也怕遭报应,受地狱之苦,拿出钱来布施,积德行善。鲁迅的小说《祝福》里有一位受尽封建剥削压迫的妇女祥林嫂,她丈夫早死,自己被婆婆卖掉,不久再嫁的丈夫又死了,儿子被狼吃掉,她不明白使自己受苦受难的原因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反认为这是自己命不好,前世罪恶的报应。为了避免将来到阴间,被阎王把她锯开分给两个死鬼丈夫,就用钱去庙里捐了一条门槛,叫千人踏,万人跨,好赎洗自己的罪过,免得来世受苦。在佛教思想的愚弄下,祥林嫂默默地结束了她悲惨的一生。

什么都是命里注定,不必计较富贵得失,不要反抗,只要忍耐,大家只要好好修行为善,当顺民,就能来世交好运。这“灵魂轮回”、“因果报应” 的麻醉作用可真大呀!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大力宣扬佛教,到处兴修寺庙,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为菩萨塑金身。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这一点,懂得要维护封建统治,佛教真是一件很好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