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才能斗争

标题中的“斗争”一词,请不要理解为以前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阶级斗争”。我们曾经有过“阶级斗争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的时候,斗来斗去,结果把几亿人斗得精疲力竭,把国家斗到了崩溃的边缘。新时期开始以后,我们果断地屏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把主要目标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方向上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永远不再需要斗争的态度和行动了?不是的。在现阶段,尽管我们周围并不是处处都有阶级敌人,但是可以肯定地说,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虚假、邪恶、丑陋的现象。这些与我们的建设和发展目标格格不入的东西,不但妨碍了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有时还对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威胁。因此,我们仍然有必要、有责任向这些现象开展坚持不懈的斗争。

这种斗争当然不再采取当年那种阶级斗争的方式,而具有了一些新的方式和内容。对我们未成年人而言,这种斗争不应当是单枪匹马、孤军奋战, 也不是一呼百应、快刀斩乱麻,而主要是“重在参与”,参加到成年人的队伍中,与他们组成“联合战线”,从侧面去对他们的行动进行配合、协助、补充。道理很简单,我们毕竟还是未成年人,还没有能力承担起社会的主要

责任,社会不应该也没有理由要求我们现在就去冲锋陷阵,去作出无谓的牺牲。我们还需要在长期实践斗争的过程中一边学习,一边增长才干,全面提高素质,为日后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成为斗争的主力军做准备。

然而,遗憾的是,有少数同学由于对我们在这种斗争中所处的位置把握不够准确,也由于对一些虚假、邪恶、丑陋现象的消极影响估计过于严重, 没有看到由我们的父母、学校、各级政府机关及社会舆论等构成的坚强后盾, 从而失去了通过学习和实践继续完善自己,最终战胜假、恶、丑现象的信心, 逐步变得悲观、沮丧、失望,进而自我放纵,自甘堕落,甚至在极度绝望的情绪中走向自我毁灭,酿成无可挽回的悲剧。

去年,湖北省某医科大学有一个名叫胡志勇的优秀大学生,在一家医院实习时,对“现在社会风气败坏,医生见死不救,学到的知识没用,理想被玷污”等等触目惊心的现象深为不满,觉得无法适应,忍无可忍,当他回家向身为县纪委副书记的父亲反映,并希望得到父亲的解释和引导时,父亲也许因为当时太忙,只说了一句“看不惯慢慢习惯”,便走开了。胡志勇于是感到灰心丧气,进而对整个社会感到绝望,愤而自杀身亡。

我只能说,胡志勇死得太冤,死得太可惜。我们的环境又一次淘汰了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对他的死,他所在的大学,他所在实习的医院,以及他的家长(特别是他的父亲),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胡志勇耳闻了社会上的种种腐败风气,目睹了医生见死不救等不道德现象而困惑不已、痛心疾首的时候,他多么需要学校的老师、医院的大夫和父母的理解和关怀啊!但是他们或者根本视而不见,或者对此只是轻描淡写,他们的疏忽和冷漠无疑是造成胡志勇夭折的一个原因。但是同样重要的是,胡志勇本来可以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来逐渐影响、带动他人,以实际行动参加到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斗争中去(比如投诉、检举医生的违法违纪行为),但他却过分夸大了社会丑恶现象的危险程度,没有看到我们正在向这些不良习气展开卓有成效的斗争,没有正确认识到青年学生在这种斗争中能够发挥的积极作用,说得更“严重”一点,他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青年学生在这种斗争中承担的责任。他走得太轻率了。

胡志勇洞察到了社会上的种种灰暗面之后,没有习以为常,更没有欣欣然与之同流合污,而是对此深恶痛绝,必欲去之而后快,这种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嫉恶如仇、从善如流的态度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也正是我们与各种丑恶现象展开斗争的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同样不可忽视的是,我们还必须看到,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一种矛盾解决了,会出现另一种新的矛盾, 一种丑恶现象被克服了,会产生另一种新的丑恶现象。因此,我们向丑恶现象发起的斗争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们在取得一个胜利之后,还必须着眼于下一场斗争,争取下一个胜利, 而不能抱有毕其功于一役的幻想。胡志勇大学即将毕业,已经跨进了成年人的行列,尚且因为没有能够充分估计到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而酿成悲剧, 作为未成年人的中小学生,就更有必要事先对此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斗争的目标只有一个:革故鼎新,激浊扬清,铲除邪恶,扶持正义;斗争的形式却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对未成年人来讲,只要我们努力学习,不断进步,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不放过每一个弘扬正气、抵制不良风气的机会,本身就是一种斗争;只要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培养下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本身就是一种希望。活着才能斗争,活着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