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

“德”,是一个人受到他人或社会的恩惠和好处;“怨”,指一个人受到他人或社会的不公正对待。“怨”,一般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故意制造的,比如一个人在大街上遭到抢劫;另一种是无意制造的,比如一个人突然间遇到车祸,肇事司机并非故意要加害于他,但他还是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我们听到过这样一些说法,“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我以桃,

报之以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或者叫“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说的都是一个意思:以德报德,以怨报怨。这样的认识反映了人们心目中的一些真实想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但是,有两种异乎寻常的情况,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种叫“以怨报德”。这种作法是不道德的,也是最让人不能忍受的。记得报上曾披露过这样一件事:一个落水的司机被人救起以后,救人者精疲力竭,重新落入水中,不幸遇难;当有人希望被救的司机给救人者家属一些象征性的报答时,那个司机非但一毛不拔,反而恶狠狠地说,是我自己爬起来的,他的死跟我没关系!人们只能感叹说,这个该死的司机,真是良心让狗吃了!这个司机的言行,就是典型的以怨报德。

另一种与此相反,我称之为“以德报怨”,本文主要分析这种情况。1994 年 1 月 2 日,江苏省南京市汉口路小学四年级学生、年仅 9 岁的刘

泱和妈妈一起去公园玩,当她们骑车经过南京火车站公交汽车站出口处时, 一辆快速行驶的公交车向她们开来,小刘泱躲闪不及,被从自行车上掀下, 车轮无情地压向了她的头颅⋯⋯她就这样匆匆离开了人世。

巨大的失女之痛,几乎把刘泱的父母带到了崩溃的边缘。但是他们是一对坚强的父母,他们想:女儿已经去了,不可能再重新回来,作为不幸早夭

者的父母,应该与灾难和不幸争夺时间,不能这样消沉下去;应该想办法纪念女儿,让她生前没有实现的愿望得到实现,从精神上延续她的生命。

仅仅过了三天,1 月 5 日,他们决定,将为女儿准备读书用的 2 万元人民币捐赠给她生前所在的学校,设立“刘泱三好学生奖励基金”,以鼓励更多的同学“勤奋学习,争当三好”。他们的这一举动,在汉口路小学全体师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也在南京市民中激起了很大反响,短短几天之内, 他们收到了社会各界捐款超过 10 万元。1 月 12 日,他们又将所得的捐款全部献出,用来筹备创立“刘泱爱心基金会”,以资助更多的少年儿童成才成长。鉴于刘泱亡于车祸,“基金会”将对因交通事故致残或陷入绝境的少年儿童提供特别援助,帮助他们完成初等教育。

1994 年 10 月 4 日,意大利总统斯卡尔法罗将一枚金质奖章授予一对来意大利旅游的美国夫妇。就在几天前,在意大利境内的一条高速公路上,这对美国夫妇带着他们的儿子正兴致勃勃地向一个旅游区进发,突然,一辆菲亚特轿车超过了他们,一串罪恶的子弹射向这个美国人的家庭,父母死里逃生,可他们 7 岁的儿子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正如有记者分析的那样,这对美国夫妇完全有理由痛恨意大利人,痛恨这块让他们失去爱子的土地。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悲伤过后,他们作出了一项令意大利人汗颜的决定:把儿子尼古拉斯的健康器官捐献给意大利人。于是,一个 15 岁的意大利少年,接受了尼古拉斯的心脏,一个 19 岁的

意大利少女,得到了他的肝脏,另两个孩子分别得到了他的两个肾,一个 20 岁的意大利女青年换上了尼古拉斯的胃。

刘泱死于车祸,肇事的公交车司机并非出于故意,但他(她)肯定要为此悔恨万分,因为他(她)看到自己的过失导致了一出无可挽回的悲剧;同时,他(她)肯定也要像所有南京人那样深受感动,因为刘泱的父母,这对完全有理由怨天尤人,有理由因为万般悲痛而对所有公共汽车充满仇恨的中年夫妻,非但没有去向公交公司索要赔偿或补偿,反而捐出了为女儿准备的学费,捐出了社会各界给女儿的捐款,目的在于为那些迫切需要救助的少年儿童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而美国少年尼古拉斯死于意大利歹徒的子弹,是故意伤害,他的父母似乎更有理由仇恨意大利人,他们却作出了那项“令意大利人汗颜的决定”,为五名需要移植器官的意大利人献出了儿子的健康器官。

刘泱的父母,尼古拉斯的父母,在受到外界故意或非故意的“怨”之后, 首先想到的不是怎样去以怨报怨——追究肇事司机的责任,追捕枪杀无辜的歹徒,这些是执法机关的任务——而是化悲痛为爱心,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奉献出他们的“德”,这就是“以德报怨”,一种想自己想得最少、想他人想得最多的责任感,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无比高尚的人间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