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就是责任

1997 年 4 月 9 日,北京月新大厦施工工地地下室防水卷材突然起火。刚

好路过现场的北京市第 33 中学高一学生徐宏源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地先拨

119 报火警;在发觉现场车多人密的情况下,为防止消防车受阻,他立即向交警通报火情,使现场附近的交通及时得到控制;同时,他找到工地筹建处甲方索要图纸,协助消防队指挥员了解工地布局,争取了救火时间。此外,

他还在现场有条不紊地参与指挥救助烧伤人员的行动。

在整个救火过程中,作为一个年仅 17 岁的中学生,徐宏源表现了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成熟、果断和稳重,令人刮目相看,更令人万分惊讶:他是如何具备这些连成人在危急时刻都难以运用和发挥出来的应变能力的?他的救火知识和急救护理知识究竟是从哪里学来的?

徐宏源介绍说,最初我闻到呛人的烟味,回头看到浓烟从工地上冒出来。根据在学校红十字会里学到的应急抢险知识,我迅速进行了实地观察,很快判断现场火势不小,所以我首先便想到拨打 119 火警电话,请求消防队的帮助。不巧的是,火灾发生在下班交通高峰期,工地又靠近交通枢纽地段,这样等到消防车来了,也会由于交通堵塞而影响扑救大火的速度。再者,周围一些民工见火势较大,也很慌张,一时无法叙述工地周围的地形,如果有一张示意图,便可以为救火争取时间。我想到一般工地都有工程筹建处,于是便赶快找到他们要了一张工地布局图,希望能对消防队员及时了解现场的地形有帮助。

据了解,徐宏源同学在上小学时,就加入了学校的红十字会,上中学后, 成了学校红十字会的学生理事。平时,他和同学们一道,认真学到了许多紧急救护知识和基本的医学常识。用徐宏源的话说,学习一些教科书以外的知识,多接触社会,能够培养和提高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显然,在这起成功地扑救火灾和救助烧伤人员的行动中,徐宏源之所以能够反应敏捷,指挥若定,与他所掌握的紧急救火和救助知识是分不开的。

徐宏源才 17 岁,是未成年人,按照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动员未成年人参加救火、救灾、抗洪、抢险等有一定危险性的活动。我们都还记得,在前些年,一些地方出现过赖宁式的英雄少年,他们不顾自己年少体弱,在万般危急的紧要关头,敢于挺身而出,知难而上,为挽救国家财产,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这种奋不顾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千千万万青少年努力学习、奉献社会的热情。

但是,人们很快认识到,像赖宁那样小小年纪就为救火、抢险慷慨捐躯, 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我们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建设的后备军, 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而不应该参加救火、抢险这样需要相当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高度的体能付出,或者需要冒着生命危险才能完成的活动,以免由于我们知识、技能、经验和体力等方面的不足,影响或耽误这些活动的顺利进行,甚至使我们自己在这种活动中丧失生命。所以,国家制定有关法律法规,禁止未成人参加救火、抢险等危险性大的活动,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不过,这并不是说,未成年人在火灾、火险等紧急情况发生后,就只能无所作为了。徐宏源同学在参与扑灭大火和紧急救助伤员过程的行动,就极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他的参与并不盲目,并不是仅仅凭着一股见义勇为的激情,大喊一声就冲向火海,不顾生命危险乱扑乱打,而是沉着冷静地判断火势,迅速报警,为交通警察控制现场秩序提供信息,并协助消防队分析掌握地形,参与指挥救助伤员⋯⋯在整个过程中,他充分运用了自己所学的知识, 既保证了救火和救助活动的顺利进行,也有效地保证了自身的安全。对此, 他自己有很深的体会。他说,如果每个人,特别是年轻人,都能学习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急救抢险知识,那么遇险时损失就会减轻;相反,如果缺乏这方

面的知识,不但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也会在客观上给急救抢险造成麻烦, 比如火灾发生后,人群的围观会堵塞消防车的救援,不利于救火。从这个意义上讲,徐宏源尽管是一个未成年人,但他的救火并没有“违法”,因为他完全具备了在当时那种特定情况下一个成年人所能具有的知识和理智——当然,由于体力等方面的原因,他即使参加救火,也不应该像消防员那样冲锋在前,他更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注意自我保护。可以设想,假如每个未成年人都能像徐宏源同学那样成熟和具有救灾专业知识(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法律也就没有必要严禁他们参加救火了。

徐宏源说:并不是我聪明,知识其实更重要。这使我想起英国哲学家培根(1561——1626)的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的确,在徐宏源那里,有了这样的知识,一个人,哪怕还只是个未成年人,也就有了足够的力量,来为社会、为他人尽自己的一份责任。